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2015-10-22 01:33贺鸿莉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素养教学模式专业

贺鸿莉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贺鸿莉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翻译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学和师资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旨在为翻译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社会对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翻译市场需要大批专业化、职业化和技能化的翻译人才[1],获准设立翻译本科及硕士专业的院校也迅速增长。然而,翻译师资力量的匮乏显然不适应这种蓬勃发展的趋势,甚至阻碍着翻译学科及专业的发展,可以说,目前制约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师资[2]。教师质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翻译教师是翻译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翻译专业和学科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翻译教师教育研究应成为应用翻译学的一个成熟的研究分支[3]。近年来,我国不少研究者开始关注翻译教学研究,并从最初的注重翻译教学方法、模式的探讨逐渐转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何刚强[4],田艳[5],刘进[6],张瑞娥[7])。从已有的研究看,翻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翻译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并未完全形成,关于教师教育和发展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始。”[8]且少有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翻译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的探讨。作为大数据时代的翻译教师,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翻译教学中?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翻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旨在为翻译专业师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师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鲜事物,具有的大容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低价值(value)及高速度(velocity)等特点[9],这些改变着翻译教育的模式以及翻译教育者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专业发展,对翻译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工具轻而易举地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远比传统的通过课堂、书本的资源获取模式便捷得多,学生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个性化地学习,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粉笔加教科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海量的语料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利用邮箱布置和提交作业,在QQ群、BBS、微博发表观点、讨论问题等,建立网站、资源库,鼓励小组交互合作学习。MOOC和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就是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MOOC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形式,具有受众面大、时间灵活的优势,可使学生及教师接触到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转变对翻译教师的课堂吸引力及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否则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大环境。

(二)角色的重塑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翻译课程的融合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授受关系转变成合作关系,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上,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课堂的指挥者、控制者、译文的评判者等。信息时代,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教师不再仅仅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知识、提供资源,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筛选、整合相关资料,利用信息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信息资源整合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监督者等角色。

(三)专业素养的重构

大数据时代对翻译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合格的翻译教师要具备先进的翻译教学理念与技能、翻译职业素养、信息素养、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及科研能力。随着信息化与教育的融合,翻译教师必须摈弃陈旧的教学理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此外,除了要具备其它学科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质外,翻译教师还必须具有翻译实践能力以及翻译职业素养。翻译教师要熟悉翻译职业市场的行为规范、操作流程、行业标准等。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现代翻译技术能力是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师进行信息化翻译教学必备的素养,翻译教师需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并掌握翻译专业的理论知识,以便能使教师更系统地了解所属的专业领域,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

三、翻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一种自主自觉行为,即教师在知识建构和反思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师德修养的过程[10]。同时,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发挥也需要外部条件。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个体与教育环境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是内外诸因素综合影响并发挥作用,发展和完善专业认同的过程[11]。

(一)教师发展的个体途径

围绕财政部中心工作,浙江专员办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绩效监管工作。转型以来,在工作理念上,牢固树立了以资金绩效为核心的预算闭环监管理念。明确提出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监控—决算编制审查—预算编制审核的部门预算闭环监管体系中,资金绩效是监管的核心。预算编制合规性、科学性审核,预算执行时效性、规范性、安全性监控,决算编制全面性、合规性审查最终服务于消化存量资金、提升资金绩效和提升预算执行有效性的管理目标。

1、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关系,也对翻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翻译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并将之融入到翻教学人才培养中。在课程设置、教学任务的制定、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网络、微信及博客等进行作业批改、学术交流、上传资料等,创新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究网络环境中任务学习、在线学习等教学模式,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向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提高信息素养

翻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时代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信息素养是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在翻译教学中,教师的信息素养表现为掌握系统信息理论知识、信息资源检索、分析能力、信息实践操作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等。然而,目前翻译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较低,表现为信息技术系统理论知识缺乏,信息软件实操能力欠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足等。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翻译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参加翻译师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翻译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充分利用术语库、语料库、机器翻译等辅助工具,开发交互合作学习信息平台,训练学生的人机交互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翻译实践能力

翻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翻译教师除了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必须要具备行业的翻译实践能力,否则很难胜任本学科的教学,这是翻译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然而,“实践经验丰富的翻译教师极度匮乏却是不争的事实”[12],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翻译教师实践能力欠缺已成了翻译教学中的突出矛盾。提高翻译实践能力,除了深厚的语言知识外,翻译教师应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如通过报考法律、金融等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此外,翻译教师应积极寻求实践领域及实践平台,了解翻译市场,如为学校外事会议做好接待工作,为外籍教师讲座担任口译,或通过翻译公司从事口、笔译实践工作,承接涉外文件的笔译工作等。积极把握去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对接的翻译实践机会,不断促进知识的更新、提升自身的翻译实践能力。

4、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5、培养教学反思能力

反思是翻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主性,将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密切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3]。反思活动的形式包括教育日志、教育案例、听课活动与观察教学后记、研究报告或论文、教研活动、经验交流等。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反思活动可以通过博客、微信等信息平台进行录音、录像,记录教学过程,收集课堂教学样本,分析反思和评价样本。在反思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模式及效果等作出自我评价,进行思考和探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断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并顺利完成转型,以达到教师的自我发展的目的。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指的是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与环境支持发展的合作机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应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教师发展的相关要素,以人为本,为教师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解决教师工资收入低、教师日常教学负荷重、科研压力大、住房紧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中长期培训规划

针对翻译教师普遍学历层次偏低、科研能力弱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应该制定中长期规划,系统化和规范化、有计划地对翻译师资进行培训,培训形式可以采取在岗进修或脱产学习,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素养、获取更高的学位。也可以采取送教师外出参加教学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等。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难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新时代下的培训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效整合,帮助教师为迅速适应时代变化而进行的转型,从整体上提高翻译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素养,以保证教师适应不断变化的翻译市场的需求。

2、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合理、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教学评价应以激励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立足点和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严重限制了教师发展[14]。教师的职称评定中过分地注重科研,导致教学成效变得微不足道,这样无疑削弱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因此,应加大教学及教研成果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的比重。学校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资格认证考核及职称评定考核体系,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均纳入到考核范围内,如将翻译教师的翻译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列入职称评审的条件,以量化的方式确定考评成绩并要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根据翻译教师的实际情况,在翻译教师职称评审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如将教师分成教学型及科研型来进行不同系列的职称评审。只有多元的评价主体、科学的评价标准、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翻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考核与评估机制,才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3、采取合作培养“双师型”翻译教师模式

翻译学科的实践性要求翻译教师具备翻译理论知识和拥有从事翻译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翻译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依靠实践环境的锻炼,因此,院校可采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合作式发展模式。校际合作是指与国内外高校进行合作,联合培养师资,一方面可以聘请外校的师资来校任教、担任客座教授,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校内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访问学者、攻读学位或短期研修等形式到国内外高校学习、深造。校企合作指的是高校与专业的翻译机构包括翻译公司和政府外事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翻译部门合作交流,高校聘任一线的职业译者担任翻译教师,同时选派本校教师到国家相关部门或翻译公司进行工作和学习,进行实践锻炼,使教师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熟悉翻译市场运作的程序,增强翻译实践能力,并根据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目标。另外,高校可以创办自己的翻译公司、翻译工作室等,为教师提供锻炼的平台。

总之,大数据时代要求翻译专业教师发展自我,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应从政策和制度上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翻译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引发了一场翻译教育的变革,翻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是翻译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新的信息化大环境对对翻译教师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个体因素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对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了一点思考,关于师资培训模式、教师评价体系等具体问题,限于篇幅,本文未能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

[1]黄友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J].中国翻译,2010,(1):49-50.

[2][4]何刚强.精艺谙道,循循善诱—翻译专业教师须具备三种功夫[J].外语界2007,(3):24-29.

[3]Nord.Christiane.Training Functional Translators[A].In Martha Tennent(ed).2005.

[5]田艳.现代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J].中国翻译,2012,(3):69-70.

[6]刘进.新办本科翻译专业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2012,(4):123-126.

[7]张瑞娥.中国翻译师资现状与角色实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4):82-85.

[8]覃丽丽.翻译专业教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外国语文,2013,(5):124-129.

[9]祝智庭,沈德梅.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5-13.

[10]戴炜栋,王雪梅.信息化环境中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路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6):8-13.

[11]Goodson,I..F.&A.L.Cole.Exploring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Constructing Identity and Community[J].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1994,21(1):85-105.

[12]柴明颎.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东方翻译,2010,(1):15-18.

[13]郭建荣.建构主义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88-90.

[14]陈桦,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25-29.

(责任编辑 郭佳)

He Hong-l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

G65

A

1673-2014(2015)06-0083-04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E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化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XJK014CGD003);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湘教通[2014]247号第377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湖南省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国培计划’初中英语教师培训项目”(XJK014CCR001)。

2015—08—05

贺鸿莉(1974—)女,湖南衡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及翻译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素养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