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赖河流域现行分水制度下干旱应对措施研究

2015-10-23 03:41要金贵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年7期
关键词:分水调蓄抗旱

要金贵

(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甘肃 酒泉 735000)

1 引言

干旱是讨赖河流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率大,波及范围广,已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流域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从现状条件下,系统识别干旱成因,提高抗旱工作主动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已成为实施流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2 流域概况

讨赖河流域属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东起马营河,西以嘉峪关市境内的黑山为界,南与疏勒河流域毗邻,北以金塔盆地的马鬃山为界,介于东经97°22'46″~ 99°27'11″,北纬 38°24'16″~ 40°56'08″之间,共6河3坝11条小河沟。讨赖河是黑河流域内最大河流,流经青海省祁连县、甘肃省张掖市的肃南县、嘉峪关市以及酒泉市的肃州区、金塔县,共2省、3市、4县(区)。讨赖河干流冰沟出山口以上积水面积6883km2。水资源总量6.83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6.45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0.38亿m3。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是甘肃省水利厅的派出机构,按照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管理讨赖河甘肃省境内的水资源和河道。负责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管理具有控制性的重要水利工程,承担向流域内嘉峪关市、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及农垦边湾农场调配水资源的任务。

3 流域层面的干旱成因分析

通过对讨赖河1970年7月至2013年6月共计43年,径流长系列资料分析,其中丰、平、枯水年数分别为15、14、14年,即干旱年份约占1/3左右。从干旱成因分析,除主要是降雨量及河道来水相比往年减少外,“定时不定量”分水制度的制约、工程硬件设施及非工程措施的缺失是导致旱情加剧的直接原因。

3.1 “定时不定量”分水制度难以逾越,无法对水量进行灵活调度

讨赖河流域分水制度历史悠久,在上游无调蓄能力的条件下,因兼顾公平和调济水量而产生,经多年磨合与调整,于1984年形成了目前执行的流域分水制度。其精髓是“定时不定量”,其核心是“以时分水”,即以地表水时长作为水量分配的核心控制手段讨赖河分水时段见图1。由于其时间节点性较强,全流域形成了“以时取水[1]”的思维定势,流域管理机构在水量调配时,难以逾越“时间水权”实施灵活调度,用水量随来水自动“丰增枯减”,丰水期取水增加、开荒种地,但干旱期不具备干旱应对能力[2]。

图1 讨赖河分水时段示意图

3.2 缺乏调蓄工程等硬件设施,不具备充分的水量调度能力

讨赖河流域所有河流上游无调蓄工程,不具备充分的水量调度能力,地表水以自然来水和传统分水制度为主导,需水严重依赖天然来水,尤其无法对洪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干旱年份和时段缺水矛盾突出。在农业灌溉方面,中上游的讨赖灌区每年都在5月上中旬、7月下旬以及10月下旬因均水时段与现状需水过程的错位出现缺水,时段性用水矛盾突出[3]。在工业用水方面,因农业用水紧张而导致无多余水量支援工业生产的增长需求而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3.3 利用非工程措施抵御干旱的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流域抗旱工作主要依靠现有的工程措施,对非工程措施重视不够,由此导致了协商决策机制及抗旱应急预案缺失、旱灾预报监测能力系统建设滞后、用水激励机制不足,造成浪费性缺水而引发干旱等系列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下大力气加强抗旱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使抗旱工作不断规范化、正规化。

4 应对干旱的思路及措施

就讨赖河流域而言,目前所能采取的抗旱减灾措施,就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搞好抗旱工程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大力提升非工程软件建设,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服从服务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4.1 在现行分水制度下,确立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的科学理念

在现行分水制度下,以取水时段核定“水量水权”,完善水资源配置措施,优化调度,探索实施水权风险管理机制[4],为各用水单位提供稳定的用水预期,合理引导流域内各区域树立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以水定结构的科学理念,减少因结构性缺水而引发的干旱。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的协调服务职能,探索水权流转的运行机制,通过调价、征收水资源费、超用加价、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手段,建立价格调节机制,鼓励将节约的水量以水商品的方式进行交易,鼓励和支持水资源向高效产业方向倾斜,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4.2 兴建调蓄工程,增强水量调度能力

欲从根本上解决流域内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的调蓄和供给能力,必须具备相应的调蓄工程设施保障。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14年5月编制完成的《黑河流域综合规划》中提出,为强化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有效控制讨赖河上游来水,合理配置酒嘉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用水,提供水保证率和用水效率,规划在讨赖河上游兴建讨赖峡调蓄水库。当前,讨赖峡水库已完成项目建议书,预计2018年左右可建成运行。通过水库调蓄,实现洪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对供需错位性缺水、时段用水矛盾引发的干旱将起到积极的缓解作用。

4.3 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缓解干旱导致的缺水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必要的防旱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制订和实施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加大水情及旱情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流域管理协商机制等措施,提高整个流域抵御干旱的能力。

4.3.1 制定抗旱应急预案,实施非常情况下的应急管理

近年来,灌区或各用水单位之间遇有旱情,都是通过自发、自行的“借还水”应对干旱。为进一步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在干旱发生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抗旱措施,做好旱情突发事件与抗旱处置工作,需着手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有关水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便在非常情况下实施应急管理。特别是要将现存的“借还水”行为纳入由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审核,具备法定程序和效力的体制之下[5],以保证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4.3.2 加大水情及旱情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信息互通互享

以讨赖河流域管理机构为平台,建设水文、水情、防汛、抗旱一体化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建立抗旱指挥会商机制及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流域水情、旱情监测、信息共享与发布系统建设,建立起覆盖全流域的信息收集与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流域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信息保障。

4.3.3 营造公众参与的流域开放管理体系,为应对干旱提供机制保障

公众参与机制是许多发达国家 )在流域管理中普遍采取的一种民主法律机制,目的是公民通过一定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水资源利用保护相关的活动,以使流域管理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依讨赖河流域管理实际,需建立流域管理协商机制,引导公众参与流域管理,建立起决策性权力的协调合作机制,作到决策管理科学、公正、合理,保证流域管理的资源配置最优,为应对干旱提供机制保障。

[1]郑航,王忠静,刘强等.讨赖河流域“时间水权”制度及其水量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1(07).

[2]刘强.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探析[J].甘肃水利,2012(12).

[3]刘韶斌,王忠静,刘斌.黑河水权制度建设与思考[J].中国水利,2006(21).

[4]裴丽萍.可交易水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李丹,黄德忠.流域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水资源管理,2005(07).

猜你喜欢
分水调蓄抗旱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防汛抗旱
分水剑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
郴州市雨水调蓄利用对洪涝的影响初步探索
分水口门防护涵下穿鹤大铁路施工技术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