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8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研究

2015-10-24 08:08杨雪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鼻甲鼻息肉鼻窦

杨雪华

(河南安阳地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河南 安阳 455000)

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8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研究

杨雪华

(河南安阳地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研究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8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为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确诊并收治的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中隔矫正术。随访复查期间应用鼻内镜观察其术腔上皮化情况是否良好、是否重新产生息肉样变或肉芽组织,并对患者实施问诊,以采集其主观感受对症状改善的评价程度。最后统计疗效。结果 所有80例患者中,合计38例显效,39例有效,3例无效,故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 鼻内镜修正手术用于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确切。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

在临床上,内镜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而耳鼻喉科领域对内镜外科应用技术的研究也蓬勃兴起。研究指出,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应用内镜实施微创手术治疗也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并且极大减轻了医疗创伤[1]。然而,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其病情顽固繁杂、病变范围较大,尤其是Ⅲ型患者其复发的风险更为突出。为此,我院近年来特展开了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应用鼻内镜修整手术的临床专项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总结了成熟的内镜手术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确诊并收治的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合计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患者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5.1±7.74)岁。患者的病程0.5~31年,平均病程(7.9±4.2)年。所有患者均曾实施鼻内镜及鼻窦CT进行诊断,应用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订的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标准实施确诊并确定为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并曾接受过≥1次的的鼻腔鼻窦手术。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鼻腔表面麻醉辅以神经阻滞麻醉。而后依照患者病况为其实施同期或分期鼻中隔矫正术。首先于零度镜术野下将鼻孔及鼻腔前端的息肉组织彻底切除,若是患者合并有息肉样变或中鼻甲前端肥大,可对患者其中鼻甲外侧以小圆刀锐性端实施切除。而后,对后鼻孔及中鼻道入口实施生理性轮廓塑造。再依照患者的病变特征遴选合适的术式,本次应用的Messerk1inger术系主流代表性术式,该术式标志为中鼻道前穹隆及中鼻甲根部,于零度镜术野下对鼻丘气房、前组筛窦实施开放,然后实施鼻额管疏通,再对中鼻甲基板实施充分开放,将鼻窦内病变充分清除,最后将残存筛窦气房开放以对中鼻甲基板完整性实施探查。以上步骤完成后,将组筛窦实施开放以充分对蝶筛隐窝实施探查,一旦发现上鼻甲中病变组织立即予以扫除。同时暴露并扩大其蝶窦自然孔以将蝶窦内病变彻底清除,尤其是根除泡状中鼻甲及眶下气房,并对蝶上气房实施开放。患者若是其合并下鼻甲肥大则应为其实施鼻甲成形术。手术完成后实施术腔填塞,一般应用填塞材料为凡士林纱条。患者术后出院,实施为其半年的临床随访及复查,重点应用鼻内镜观察其术腔上皮化情况是否良好、是否重新产生息肉样变或肉芽组织,并对患者实施问诊,以采集其主观感受对症状改善的评价程度。最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判定:①显效:症状彻底缓解,窦口正常开放,窦腔黏膜完成上皮化,未见脓性分泌物;②有效:症状显著缓解,窦腔黏膜仍有局限性水肿、增生或生成肉芽,脓性分泌物量小;③无效:症状未好转,术腔发生广泛性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脓性分泌物增多。或是原有鼻窦炎、鼻息肉完全复发。

2 结 果

所有80例患者中,合计38例显效,39例有效,3例无效,故总有效率为96.2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一览[n(%)]

3 讨 论

在临床上,鼻内镜修正手术的应用优势日趋明显。应用内镜技术可获得良好的术野照明,并且内镜手术器械非常完善、工艺精巧,这使得手术医师的临床外科操作能变得更为细致和得心应手[2]。不但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同样能够将鼻内病变彻底清除,对鼻腔、鼻窦及鼻黏膜生理结构得以最大限度保留,使鼻腔内通气引流通畅,极大地促进鼻腔及鼻窦黏膜恢复其既定的生理功能,而且显著降低外科创伤、极大缓解患者的术后痛苦。更重要的是,应用鼻内镜修正术不断可以完善细致充分地清除炎性组织及息肉,更能同期对鼻中隔偏曲实施良好的矫正[3],极大地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因此,当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外科治疗均以鼻内镜手术做为治疗方案的优先遴选路径。

事实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术后再次复发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导致复发的因素也极其纷繁。如鼻内病变面积、超敏反应、反复医源性刺激、先天性鼻窦结构异常、术者临床医技水平及术后对症处理等因素都与其复发有密切的关联[4]。而不同因素引发则需应用对应的干预方式,如:①既往手术将中鼻甲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诱发了中鼻甲术后移位或粘连,导致上颌窦、前组颌窦或颌窦发生引流障碍。因此,内镜手术时应予以充分引流,中鼻甲骨也需实施局限性保留,并避免对中鼻甲造成撕扯。②额窦、蝶窦及前筛窦多因术中失血量大而致使病变残留,因此不应为苛求过分清除病灶而造成失血的增加,从而降低复发风险。③手术时应充分开放上额窦,充分切除窦口覆盖处的肉芽增生组织及钩突尾端。若是对以上位置病灶不能予以完善清理,术后窦口可继发阻塞或炎症。④鼻内镜手术时原则上应同期实施矫正鼻中隔,以纠正鼻腔狭窄造成的气流动力学异常。⑤患者若是其伴有变应性鼻炎,鼻内黏膜表面组织的变态反应产生的过敏效应可极大遏制鼻黏膜生理功能,进而诱发鼻腔水肿,因此,此类患者术后还需给予其抗组胺剂或免疫调节剂以遏制变态超敏反应,从而避免水肿性囊泡的生成。

毋庸讳言,鼻内镜手术其术野相对狭小,大量的增生组织可对视野造成阻碍,且切除时产生的出血也会覆盖镜头[5],因此,应遴选动力系统优先对绝大多数息肉实施切除,而后再应用鼻内镜实施精细手术。为充分开放及扩大上颌窦口,必须完整切除钩突,并且将筛窦病变在充分规避筛前动脉及视神经的前提下彻底切除,筛前动脉及蝶窦前壁均与前鼻孔相距约7 cm[6],故可于鼻内镜上加以标记。最后,手术医师应完善掌握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在手术时慎重对组织实施取舍,将正常黏膜及组织进行最大限度保留,严格限制非必要的组织损伤,遏制创伤面积,使不可逆病变得以充分切除、鼻腔鼻窦通气及引流通畅重建的同时。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风险也可降至最低。

[1] 刘加林,王力红,梁传余,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与疾病分类的标准化[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69.

[2] 张丽文.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288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4(15):28-29.

[3] 刘国峰.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鼻窦炎3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2):55.

[4] 贾建,万保罗,李林冬,等.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6):25-26.

[5] 许超,程真容,房清玉,等.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17(5):370-372.

[6] 刘丹,刘维荣,费文彬,等.老年复发性鼻息肉鼻内镜下修正性手术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2):215-217.

R765.4

B

1671-8194(2015)14-0062-02

猜你喜欢
鼻甲鼻息肉鼻窦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行下鼻甲减容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