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2015-10-24 08:08孟亚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氨酸激素水平存活

孟亚梅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孟亚梅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他们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50例进行对比。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比健康体检组要低(P<0.05)。其中有10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低于正常水平,占此次总患者的66.16%,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病理过程中有15例死亡,死亡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均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心力衰竭患者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疗,135例患者出院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均高于入院时的水平(P<0.05)。结论 甲状腺激异常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病理变化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一般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异常检查,注意它的动态检测,以此推断患者的病情。

慢性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伴有很多种神经内分泌异常的临床综合征[1~5],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一般都并有甲状腺激素异常,在临床治疗时一般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的大小,进行病情的估计。本文主要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阶段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状况,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结果如下。

表1 心力衰竭组及健康体检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mmol/L)

表2 心力衰竭患者中存活与死亡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mmol/L)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150例患者中,男70例,女80例;年龄40~85岁,平均(59±12)岁;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等。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的分级标准,15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为Ⅱ级,20例患者心功能为的Ⅲ~Ⅳ级。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男72例,女78例,年龄45~80岁,平均(58.76±13.32)岁。

1.2 方法:在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及病理过程中依据病情变化进行甲状腺激素检测。选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的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激素试剂盒的提供者是天津德普生物技术和医学产品有限公司,而促甲状腺激素试剂盒的提供者是深圳拉尔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AS12.0进行统计分析,剂量治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采用(x-±s)表示,P<0.05代表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力衰竭组及体检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慢性心力衰竭组刚入院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1.69±0.4)m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2.5±0.72)pmol/L,健康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分别为(2.31±0.39)mmol/L、(3.88±0.69)pmol/L(P<0.05),心力衰竭组明显低于健康组;15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有100例,大约占66.6%;两组患者的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慢性心力衰竭死亡与存活患者的病甲状腺激素: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中死亡共15例,死亡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平均为(1.11±0.321)m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平均(2.47± 0.649)pmol/L、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平均为(10.66±3.879)pmol/L、甲状腺激素水平平均为(95.42±20.81)mmol/L存活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平均为(2.22±0.35)mmol/L、甲状腺激素水平平均为(3.79±0.80)pmol/L、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平均为(124.78 ±21.23)mmol/L、可见,死亡组患者的这三项指标均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见表2。

2.3 慢性心力衰竭与存活组好转出院时血清甲状腺激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利尿、强心等综合治疗,有130例患者纠正后出院,出院时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2.11±0.54)m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3.78±0.80)pmol/L、甲状腺激素水平为(127.88±21.22)mmol/L、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为(16.22±3.79)pmol/L,这几项指标均高于他们入院时的水平。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入院时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水平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其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低于正常水平100例,造成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他们年老体弱、营养吸收不均匀,致使蛋白质合成比较少,减弱了甲状腺激素的新陈代谢。

通过本次研究的不同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预后的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死亡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存活组(P<0.05),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检测,对患者的病情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些学者认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变化可以采取补充治疗,也就是说在在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使用甲状腺激素,这种治疗方式对病情比较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效果较明显[5]。对患者进行强心、利尿等的综合治疗,130例患者出院后各项指标均高于150例患者入院时的水平。由此可见甲状腺功能会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而恢复正常,另外,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是慢性心力衰竭病理中常见的症状,降低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使患者体内形成一个自我保护机制,这种机制能减少患者体内新陈代谢的次数,这样一来患者体内蛋白的消耗也会相应的减少。

总之,甲状腺激素异常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的突出症状,在治疗时,首先对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进行常规检测,观察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状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估计,以便于后期治疗。

[1] 仇琴,张妍,徐桂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浆B型利钠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37(3): 188-190.

[2] 武志锋,梁援,黄鸿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25-2627.

[3] 蒋守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临床观察临床和实验[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33-534.

[4] 李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504-506.

[5] 何儒华,刘晓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改变与心功能的相关性[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3):654-656.

R541.6

B

1671-8194(2015)14-0156-02

猜你喜欢
氨酸激素水平存活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黄连-厚朴药对9个配伍比例对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三种肉牛品种血液中部分激素水平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