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2015-10-24 08:08靳三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角型巩膜小梁

靳三全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央医院一分院眼科,河南 焦作 454150)

复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靳三全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央医院一分院眼科,河南 焦作 454150)

目的 探究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青光眼患者给予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1例患者采用复合的小梁切除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单纯的小梁切除,探究两组人员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和眼压没有较大差异,治疗后这两项指标都得到下降,但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小梁的切除治疗,可使视力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眼压有所缓解,且治疗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

青光眼为眼内压出现持续或者间断升高的一种眼病,当眼压持续升高时,会对眼球的各部分组织以及视力造成损伤,若治疗不及时,视野会有失明或者全部丧失[1]。该疾病是因为眼压升高而导致视盘凹陷和视野缺损,正常人的眼压是:10~21 mm Hg,若高于24 mm Hg则为病理现象,眼压高这一症状的时间越久,就会造成越严重的视功能损伤。患者会有头痛、剧烈眼胀、眼球坚硬、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的症状[2]。对于病症严重的患者,药物的保守治疗并没有显著效果,因此需给予手术治疗,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青光眼患者给予治疗,分别使用不同的小梁切除术,对比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青光眼患者给予治疗,实验组患者41例,29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范围26~75岁,平均年龄为(49.34±6.72)岁,22例患者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患者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对照组患者32例,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为(48.25±6.44)岁,18例患者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患者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基本资料方面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对患者采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对巩膜给予充分止血,将角膜缘坐位基底,厚度为1/2巩膜,方形巩膜瓣的大小为4 mm×4 mm,使用4 mg/mL的丝裂霉素C的溶液棉片放在球结膜瓣和巩膜瓣下面,待2~3 min后取出,并使用平衡液对角膜和术野进行反复冲洗,将角膜的小梁组织进行切除,为1 mm×1.5 mm,对巩膜瓣的两侧角给予打活结和缝合。针对防水的滤过情况,选择缝线合适的张力,并对巩膜瓣给予减短缝合,结膜切口采用可吸收线进行连续缝合,手术结束后,将1万U的庆大霉素和1 mg的地塞米松注射到球结膜下。

1.2.2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小梁切除手术,首先选择利多卡因给予麻醉,角膜缘为基底,对巩膜止血,厚度为1/2的巩膜,方形巩膜瓣的大小为4 mm×4 mm,并对1 mm×1.5 mm的小梁组织进行切除,对巩膜瓣和Tenon囊给予间断缝合,并对结膜切口使用可吸收线的连续缝合。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和眼压没有较大差异,治疗后这两项指标都得到下降,但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前房形成的迟缓,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并发症,3例为前房形成的迟缓,3例为前房积血,发生率为23.1%,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视力和眼压的治疗情况

3 讨 论

青光眼这一疾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眼部伤害,严重者还会导致失明,其治疗方法较多,激光、药物和手术等,其中小梁的切除术效果显著[3]。小梁切除术为常见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降眼压的效果显著,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小梁切除术实际已成为一种复合性手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传统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早期滤过强,导致浅前房和低眼压,传统小梁切除术,浅前房的发生率较高高,而实验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若不能给予及时治疗,则可造成角膜内皮失代偿、周边虹膜前粘连而致房角关闭,严重者还会导致并发性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黄斑囊样水肿、脉络膜脱离等,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因为巩膜的调整缝线可拆除,能够使术后眼压得到控制,迅速恢复前房,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MMC,能够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减少滤过口的瘢痕,从而形成理想的功能性滤过泡,达到降压的效果。传统手术经常会发生角膜上皮缺损、溃疡和穿孔及滤过泡渗漏等并发症,本组没有该种情况的出现,这与棉片的使用极为细致和使用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有较大关系。丝裂霉素C在在手术中不会对泪膜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方便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丝裂霉素C的剂量、时间、浓度和放置的部位。

复合小梁切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可调整缝线,控制滤过强度,采用丝裂霉素可抑制瘢痕的出现,且患者并发症的出现较少,实验组的并发率仅为2.4%,而单纯的小梁切除术会使患者造成较大的并发症,并发率为23.1%。且实验组患者在视功能和眼压的恢复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大(P<0.05)。综上所述,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小梁的切除,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1] 赖伟,何建中,邱艳飞,等.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88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3,24(19):109-110.

[2] 刘武装,寇婷,方小祥,等.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2013,25(10):144-145.

[3] 吕明,孔凡宏.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16(15):137-138.

R775

B

1671-8194(2015)14-0197-01

猜你喜欢
角型巩膜小梁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补 缺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