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概股适合回归?

2015-10-25 09:07冯珊珊
首席财务官 2015年21期
关键词:概股私有化上市

文/本刊记者 冯珊珊

哪些中概股适合回归?

文/本刊记者冯珊珊

田学东: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纽约州证券从业者协会会员。有十几年中美两国从业经历,在上市评估,企业财务规划,证券分析,投资者关系,资本市场咨询等方面的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金融人士。自2008以来年受聘于奥本海默、莱登伯格,太平洋顶峰证券等美国投行,担任执行董事, 高级证券分析师。现在通过他创立的万千财经公关公司为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提供IR及财务咨询。

《首席财务官》:这几十年间美国的资本市场和中国的赴美上市企业各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田学东:2000年以前是以华能、中移动、中石油、中石化等有国企背景的大型企业为主。直到今天这些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2000年以后以新浪打头,陆续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其中不乏像百度、搜狐、携程、以及去年上市的阿里巴巴、京东等被华尔街主流所认同或追捧的高质量的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型私有企业。

但在2000年代中期一种以反向并购(Reverse Takeover,RTO)通过借壳上市来完成美国上市的形式由于其门槛费用低,上市周期短开始被一些相对资质较差(更确切地说一些根本不适合在美国上市,或上市条件尚不成熟的中概企业被忽悠上市,造成上市群体良莠不齐,也给做空机构创造了做空的土壤。2010年起以浑水(Muddy Waters)等为代表的做空机构开始大肆攻击中概股,致使一些中概企业存在的财务不真实,内部管理混乱,资本市场知识欠缺等问题迅速曝光,华尔街开始对中小盘的中概估开始产生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一直持续到现在,可能还会一直延续下去。但以去年的阿里巴巴、京东上市为例证,大盘的高质量中概股仍然还是受华尔街追捧的。

美国的资本市场是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政府对股市的干预相对较少的(2008年次贷危机是例外)。是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群体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一些服务商为了自身利益推波助澜,才有今日之局面。

目前来看,国内股市衰,私有化的就少,难度也加大。国内股市盛,加上政府支持(新VIE 政策,战略新兴板等)和市场的逐步规范,私有化就会多一些。

《首席财务官》:什么样的中概股适合回归?

田学东:个人认为,国内股市还非常不成熟。从政府监管,市场调节机制,投资者素质,资本市场环境等距离美国的资本市场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资质好的企业,不论行业,市值都应该呆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 2010年到今年国内股市疯狂之前,回流企业多数是由于行业、估值或被做空过等原因,在美国资本市场看不到希望才选择退市回流。今年截至到今天宣布私有化的企业应有二十多家,多是眼红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爆。是受不了那份寂寞。当然国家政策支持中概回归也是主要因素。

《首席财务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未来,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吸引力会在哪里?

田学东:由于地域文化上的差异,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会逐渐式微。就像日企、韩企、台企等现在美国挂牌交易的很少一样,除非中国政府不欢迎回归、不支持国内上市,大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至于具体回归的形式,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股权结构是决定因素)而定。形式和手法就像老板的风格一样会差别很大。但我认为动机目的才是最主要的,决定了形式的选择和回归的效果。最终,把企业做好才是王道。“我若盛开,蝴蝶自来”。

猜你喜欢
概股私有化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12.99万元起售,UNI-V 2.0T正式上市,UNI-V iDD全球首秀
中概股回归新路
中概股的AB面
中概股回归政策不变,这意味着什么?
上市公司私有化:福兮祸兮
5月上市
俄罗斯私有化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