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5-10-25 01:07曹金涛望都县医院神经内科河北保定072450
关键词:西坦奥拉麻木

曹金涛(望都县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保定 072450)

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曹金涛
(望都县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保定 072450)

目的 研究分析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试验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3%和77.19%;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失眠、头晕、皮肤瘙痒、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82%和21.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奥拉西坦;脑梗死;认知功能

脑梗死是指脑组织局部缺血,造成脑组织缺氧性坏死,进而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致病因素与其他疾病、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等有关[1]。该病起病急骤,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肢体麻木、失语、单眼黑蒙、偏瘫、认知功能障碍等[2]。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有重要的意义[3]。我院对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奥拉西坦治疗,观察记录其疗效,并与传统治疗取得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影像学检查标准,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失语、肢体麻木及认知功能障碍等。除外有恶性肿瘤、其他脑外伤、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及慢性呼吸衰竭等严重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试验组男64例,女51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5.18±11.42)岁;病程4~18天,平均病程(13.47±4.32)天。对照组男66例,女48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23±11.56)岁;病程3~17天,平均病程(13.23±4.12)天。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调节酸碱平衡、控制颅内压、控制血糖和血压、补充电解质及营养神经治疗等[4]。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胞二磷胆碱0.5 g+生理盐水200 mL,1次/d,静脉滴注,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试验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奥拉西坦4.0 g+生理盐水200 mL,1次/d,静脉滴注,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严禁烟酒及刺激性饮食。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作出对症处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5]

治愈:头昏、肢体麻木、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无异常,随访无复发情况出现;显效:头昏、肢体麻木、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稍有异常,随访少数复发情况出现;好转:头昏、肢体麻木、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有所异常,随访部分复发情况出现;无效:头昏、肢体麻木、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加重,影像学检查没有改变。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3%和77.1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R743

B

ISSN.2095-6681.2015.29.040.02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麻木
麻木
奥拉西坦胶囊中主要未知杂质的鉴定及其含量测定
分析丹红注射液+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效果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浮生一记
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的药理分析及临床比照观察
无题(2)
《奥拉星:进击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