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联合西黄丸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0例临床评价

2015-10-25 09:41刘进满郭丽王展陈硕刘翠英
中国药业 2015年22期
关键词:包块盆腔炎抗菌

刘进满,郭丽,王展,陈硕,刘翠英

(1.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2360;2.河北省辛集市第一医院,河北石家庄052360)

抗菌药物联合西黄丸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0例临床评价

刘进满1,郭丽2,王展1,陈硕1,刘翠英1

(1.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2360;2.河北省辛集市第一医院,河北石家庄052360)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联合西黄丸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联合西黄丸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治疗组腰腹部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异常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触珠蛋白(HP)、α-酸性糖蛋白(AAG)、血清铜蓝蛋白(CE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西黄丸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显著,行B超检查可见炎性包块明显缩小,缩短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血清学指标,值得推广。

抗菌药物;西黄丸;盆腔炎性包块

盆腔炎包块由盆腔慢性炎性组织学疾病改变所致,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腰骶部疼痛、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随着炎性包块的增大,疼痛程度也有所增加,甚至可造成不孕,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影响[1]。单纯抗菌药物治疗盆腔炎包块无法获得较高的治愈率,疗程较长,且易复发。笔者观察了在常规抗菌药物基础上加用西黄丸治疗盆腔炎包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超声显示盆腔包块,均符合《常见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45岁,平均(34.3±2.1)岁;病程2~12个月,平均(6.7±1.2)个月;肿块直径3~6 cm,平均(4.3±0.8)cm。治疗组患者年龄22~47岁,平均(32.6±2.3)岁;病程3~10个月,平均(6.2±1.5)个月;肿块直径2~7 cm,平均(4.1±0.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左氧氟沙星片(南京正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085,批号为20140322,规格为每片0.5g)0.2g,每12 h口服1次,替硝唑注射液(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国药准字H21021712,批号为20140209,规格为每支0.4 g)0.8 g,每日静脉滴注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黄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2023534,批号为20140620,规格为每丸3 g),每次3 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包块缩小情况、治愈率、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触珠蛋白(HP)、α-酸性糖蛋白(AAG)、血清铜蓝蛋白(CER)水平。治愈:行B超检查可见盆腔性包块完全消失,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3];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腰腹部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周期延长等。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3 mL行常规离心处理,检测血清CRP,HP,AAG,CER水平[4]。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

表1 两组患者包块缩小情况比较[例(%),n=40]

表2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n=40)

表2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n=40)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t值P腰腹部疼痛16.5±2.3 11.3±1.9 3.45<0.05白带增多14.3±2.8 10.2±1.7 3.66<0.05月经异常15.67±2.5 10.60±1.9 3.39<0.05

表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s,n=40)

表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s,n=40)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治疗前治疗后t值P CRP(mg/L)89.8±52.2 26.5±4.6*6.98<0.05 88.7±48.9 6.3±3.1 9.02<0.05 HP(mg/L)2 100.2±97.9 1 673.2±23.5*7.33<0.05 2 114.6±91.6 1 109.5±24.8 9.88<0.05 AAG(U/L)1 349.6±40.5 1 109.2±47.8*7.81<0.05 1 350.4±39.9 765.2±34.5 10.46<0.05 CER(mg/dL)640.6±36.7 450.3±24.5*6.90<0.05 639.8±35.4 240.7±24.1 10.77<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妇科常见病,可能由性生活紊乱、经期同房、流产次数过多、产后感染等引起,其中最常见的合并症即为盆腔炎性包块,主要是由慢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长期对局部组织造成刺激而导致,使得炎性细胞发生浸润所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组织增厚而成,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诸多影响[5]。诱发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原体包括淋球菌、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大肠杆菌等,故以往临床上针对盆腔炎性包块的治疗多以抗菌药物为主,但过多使用抗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效果较差。故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可弥补单纯使用抗菌药物疗效长、见效较慢的缺点[6]。现代中医学认为,盆腔炎属“瘕”范畴,发病机制为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入邪内侵所致,或由七情、饮食、房事而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日积月累形成[7]。故在治疗由慢性盆腔炎引起盆腔炎性包块时应以化瘀为关键,在给予常规抗菌药物的基础上采用西黄丸治疗,疗效更显著[8]。

西黄丸又称犀黄丸,在《外科全生集》中早有记载,可用于治疗“痰核”“乳岩”“肺痈”等疾病,主要由牛黄、麝香、没药、乳香等组方,方中牛黄具有退热化痰、通窍清心、散肿结的功效;麝香为辅药,其通经络、辟恶毒、散结滞的功效可增加牛黄的功效[9];乳香及没药通过发挥其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进一步加强了整体药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时联合抗菌药物,可提高临床疗效[10]。其优点在于一方面弥补了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较长、症状消失较慢、康复时间较长的缺点;另一方面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引起的机体菌群失调,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腰腹部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异常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可通过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消除炎性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消除盆腔炎性包块,与文献[13]的报道一致。另外,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血清CRP,HP,AAG,CER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原因是当机体产生炎性反应时,可介导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从而引起某种非特异性的损伤,使存在于组织损伤中的一些血浆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较常见的包括CRP,HP,AAG,CER,而此类血浆蛋白水平的上升正反映出了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14]。抗生素联合西黄丸治疗可有效缓解盆腔结缔组织变硬的情况,凭借较高的局部血药浓度,改善其血液循环,以此提升治疗效果及临床治愈率[15]。

综上所述,采用抗菌药物联合西黄丸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显著,行B超检查可见炎性包块明显缩小,缩短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血清学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许丽华,唐晓玲.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4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10-11.

[2]屠伟文.中药灌肠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8):65-66.

[3]邢玉霞,姚红梅,万贵平.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64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5):890-891.

[4]王玲玲,王晓慧,安丽娅.中药熏蒸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70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5):234-235.

[5]牛国英.清热利湿化瘀汤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J].陕西中医,2010,31(3):276-277.

[6]朴永华.122例妇科盆腔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0):142-143.

[7]李刚强,武高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8):33-38.

[8]张晓娅.盆腔炎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J].临床医学,2011,24(6):3 806-3 807.

[9]郭月平.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13,48(12):1 235-1 236.

[10]禹立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效果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7):89-90.

[11]王艳茹,张保宗,张进国.自拟盆炎方汤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Z2):103-104.

[12]姚子懿,秦立国.莫西沙星联合花红片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89-90.

[13]孙桂芬.康妇消炎栓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98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 200-4 201.

[14]王薇,匡长春,刘祖雄,等.莫西沙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1):90-91.

[15]陈林海.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80例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9(8):41-42.

R969.4;R978.1

A

1006-4931(2015)22-0080-02

2015-07-13)

猜你喜欢
包块盆腔炎抗菌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什么是抗菌药物?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