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5-10-25 09:41薛银娣
中国药业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不合理围术药师

薛银娣

(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泰州225300)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薛银娣

(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泰州22530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干预Ⅰ类切口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提高外科清洁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在2011年1月至12月和2014年1月至12月各抽取的600份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药师从2011年1月开始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及不合理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符合术前0.5~2.0 h给药的比例和选用非限制使用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对Ⅰ类切口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可明显减少人均用药天数,将抗菌药物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有利于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

临床药师;循证医学证据;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应高度关注[1]。近年来,我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直保持在60%~80%,特别是外科手术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更为严重[2]。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给予抗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3]。Ⅰ类切口的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仅在有高危因素时才考虑使用。我院临床药师运用循证医学证据,检索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借鉴指南等方法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旨在为提高外科清洁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提供更多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和2014年1月至12月各600份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所患疾病单一,仅行Ⅰ类切口手术;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情严重且变化快,需行急诊手术治疗;手术前已存在感染;存在多重耐药;合并肝、肾、心脏等严重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28例,女272例;年龄11~68岁,平均(47.2±18.5)岁;手术类型包括骨科切开固定术302例,白内障线状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74例,乳腺肿瘤切除术72例,腹股沟斜疝51例,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23例,甲状腺手术39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离术39例。观察组中,男317例,女283例;年龄12~73岁,平均(46.9±19.1)岁;手术类型包括骨科切开固定术310例,白内障线状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72例,乳腺肿瘤切除术60例,腹股沟斜疝53例,甲状腺手术48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离术37例,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评价标准:2011年1月,我院临床药师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的要求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进行评价。我院临床药师运用循证医学证据,利用院内网图书馆,检索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查阅与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相关的循证医学文献,借鉴指南等方法不断充实临床用药知识。

干预方法:临床药师与医师一起查房,学习临床知识并对手术前后用药进行监督,对围术期预防用药进行干预。每月临床药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我院上个月的Ⅰ类切口进行调查,包括科室、住院号、医生姓名、手术名称、是否使用抗菌药物、选用品种、用药总天数、初次给药时间和是否术前0.5~2.0 h使用,并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上交医院抗菌药物工作组,审核无误后,提交到医务部,由其将不合理用药的医师予以通报和处罚,并定期对多次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医师,针对其问题进行宣传培训。每季度我院开质控会议时,将科室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详细告知给各科主任,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观察指标:统计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和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比例、初次给药时间及符合术前0.5~2.0 h给药的比例。记录两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情况和不合理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n=600)

表2 两组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情况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我国医院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直高居不下,尤其是在外科中,抗菌药物费用占患者全部药品费用中的比重很大[4]。但抗菌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合理,抗菌药物频繁刺激细胞,使细胞出现耐药,给患者机体带来严重伤害,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5-6]。因此,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关系到患者预后,还对延缓细菌耐药及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和节约社会卫生资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临床实践证明,抗菌药物应用只是预防手术感染的综合措施之一,医师应重点强调完善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无菌技术,规范、准确的手术操作和精细的术后护理,而不是通过大量应用抗菌药物来达到术后无感染的目的[8]。

临床药师是医院近年来新兴的岗位,与医师一起为患者设计合理、有效及安全的用药方案[9]。为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临床药师不仅需严格遵照国家用药有关规定,对临床用药进行监督,还需利用循证医学证据,掌握最新的药物咨询,提供药物信息服务和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等工作。韩讲庭[10]提及到循证医学证据有助于临床药师针对特定的临床问题做出的最佳药学实践总结,解决临床评估和用药等相关问题,指导医师的诊疗决策,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由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围术期的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及不合理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符合术前0.5~2.0 h给药的比例和选用非限制使用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药师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对Ⅰ类切口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可明显减少人均用药天数,将抗菌药物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经过3年整治,虽然Ⅰ类切口围术期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明显减少,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需利用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强化专业能力,加强用药监督,进一步完善我院用药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对Ⅰ类切口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可明显减少人均用药天数,将抗菌药物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有利于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

[1]李家田.207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调查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8):1 177-1 178.

[2]左晓静,李冬,王秋慧,等.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5(4):618-621.

[3]沈毅,顾申勇,谢宁,等.我院5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7):37-38.

[4]刘东新,张国栋,王文永,等.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16):3 021-3 023.

[5]龙锐,龙宁,姚高琼,等.720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9):40-41.

[6]张群,刘轶永,周全,等.2005-2012年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 136-3 138.

[7]林文宏,饶媚,饶智辉,等.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3):269-270.

[8]张艳芳,刘忠和,李飞,等.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对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9):1 280-1 282.

[9]袁晓宁,赵心懋,王少利,等.医院眼科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 037-5 039.

[10]韩讲庭.循证医学模式在规范用药与降低细菌耐药性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12,21(5):48-49.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in Perioperation ofⅠClass Incision under Intervention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Xue Yindi
(Department of Pharmacy,Jiangsu Taizhou Fourth People′s Hospital,Jiangsu,Taizhou,China 2253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in perioperation ofⅠclass incision under intervention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who uses evidence-based medical testimony,and to provide more basis to raise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surgical clean procedure.Methods 600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typeⅠincision operation were respectively extracted from 2011 and 2014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Clinical pharmacists began to use evidence-based medical testimony to interfer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from January 2011.Results Medication capita number days in perioperation,propor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Prophylactic use and unreasonabl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accordance with 0.5-2.0 h dosing propor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choice of non-restri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Clinical pharmacists use evidence-based medical testimony to interfer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perioperation ofⅠclass incision,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er capita number days,control the propor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a reasonable scope,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rrational drug use.It is helpful to standardiz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clinical pharmacists;evidence-based medical testimony;Ⅰclass incision;perioperation;antimicrobial agent

R952;R978.1;R969.3

A

1006-4931(2015)22-0141-02

薛银娣(1968-),女,大学本科,主任药师,主要从事药剂科相关工作,(电子信箱)urfgdfkg@163.com。

2015-05-13)

猜你喜欢
不合理围术药师
药师“归一”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熊真的活过来了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