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的时空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PCI治疗对其影响

2015-10-25 02:31陶辉宇周小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0期
关键词:溶栓血浆入院

陶辉宇 孙 翔 周小华

(长沙市中医医院心病科,湖南 长沙 410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的时空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PCI治疗对其影响

陶辉宇孙 翔周小华

(长沙市中医医院心病科,湖南 长沙 4101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的时空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PCI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①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溶栓组与PCI组。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48 h、第5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的血浆BNP浓度。③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内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意外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④分析BNP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PCI治疗对BNP浓度的影响。结果 ①常规治疗组血浆BNP浓度于入院后第5天、第7天达到峰值,而溶栓组峰值不显著,PCI组无明显峰值。②PCI组患者血浆BNP浓度于入院后第5天和第7天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与溶栓组(P<0.05)。③入院后第5天及第7天BNP浓度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P1=0.003,P7=0.005)及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P1=0.001,P7=0.006)的发生明显相关。④PCI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及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较常规治疗组、溶栓组显著下降。结论 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且是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②PCI治疗能显著降低BNP浓度,明显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脑利钠肽;心血管事件;PCI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美国2003年有关AMI的统计显示:美国每年大约有110万AMI的患者,其中18%的男性和35%的女性AMI患者在1年内死亡;18%的男性和35%的女性AMI患者在6年内还会再次发生AMI;22%的男性和35%的女性AMI患者在6年内逐渐进展为慢性心功能不全。近年来对AMI 行早期抗凝治疗结合溶栓治疗使AMI的早期和住院病死率更进一步降低至3%~4%[1]。但其中仍有一部分患者在AMI积极抗血小板、抗凝、血运重建、抑制心肌重塑等综合治疗后发生心功能不全而死亡。因此早期预测、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心功能不全,对挽救患者生命、更进一步降低AMI病死率就显得至关重要。AMI早期由于部分心肌坏死,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的交界部位牵拉使心室壁张力增加而促进BNP分泌[2]。近年来国内外日益重视血浆BNP浓度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血浆BNP浓度水平在欧美已经成为左心功能不全、ACS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有研究表明:在AMI后1~7 d,血浆BNP浓度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有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死亡的危险性[3]。因此,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的时空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PCI治疗对其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平均年龄66岁(55±16)岁。符合WHO AMI诊断标准:典型胸痛持续时间>30 min,ST段上抬0.2 mm,血清心肌酶学升高>正常2倍以上。所有入选者均排除既往陈旧心肌梗死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溶栓组与PCI组。常规治疗组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溶栓组29例,男18例,女11例;PCI组46例,男30例,女16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入院后均予以吸氧,心电监护,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调脂,低分子肝素抗凝,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同意溶栓者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同意PCI者予PCI治疗。

1.2.2检测方法:应用美国BIOSITE公司Triage BNP诊断仪,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浆BNP浓度,正常参考值为0~100 pg/mL,超过100 pg/mL为异常,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查血液生化、血糖、CK-MB、TnT、心电图、BNP及入院后48 h、第5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的血浆BNP浓度。

1.2.3随访:随访1年,观察心血管事件,即1年内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CHF),再发心肌梗死及梗死后心绞痛的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MI发病时间(入院时),梗死部位,病史,平均酶学峰值,再灌注治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各组患者血浆脑钠素浓度时空变化:三组血浆BNP浓度均升高,其中常规溶栓组在入院后第5天、第7天达高峰,后逐渐回落;溶栓组及PCI组血浆BNP浓度均升高,但溶栓组高峰期不显著,PCI组无明显高峰期(表1)。

2.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浓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2.3.1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猝死患者例数:住院期间常规治疗组共发生心功能15例,猝死3例;溶栓组共发生心功能8例,猝死1例;PCI组共发生心功能3例,无猝死发生(表2)。

表1 各组患者血浆脑钠素浓度时空变化

表3 血浆脑钠素浓度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猝死发生率的关系

表4 各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例数

表5 血浆脑钠素浓度与1年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表2 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猝死患者例数

2.3.2血浆脑钠素浓度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猝死发生率的关系: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猝死患者第5天、第7天的BNP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心力衰竭、猝死患者(表3)。

2.3.3各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例数:出院后1年内常规治疗组共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例数24例;溶栓组共发生13例,猝死1例;PCI组共发生6例(表4)。

2.3.4血浆脑钠素浓度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出院后1年内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患者第5天、第7天的BNP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患者(表5)。

3 讨 论

BNP是一种多肽类心脏激素,其合成分泌与凋亡心肌细胞和等死心肌局部机械张力对心室细胞的刺激有关[2]。AMI后心脏重塑过程中,左心室直径和压力的增加都会导致利钠肽增高,而室壁张力是促使BNP分泌的最主要原因[2]。BNP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抑制心肌纤维增殖等多项生化效应[4]。

本研究显示: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BNP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患者,且BNP浓度在5~7 d达到高峰,与临床患者在5~7 d开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吻合,表明BN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对临床用药有很好指导作用。Delemos JA等研究发现,BNP浓度升高的冠脉综合征患者,其死亡、再梗死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5],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本研究还显示:急性心肌梗死BNP升高患者,出院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表明BNP浓度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的判定指标。

本研究还显示,血运重建组患者心力衰竭、猝死发生率明显减少。表明积极血运重建,及时快速开通血管,可明显减少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猝死发生率,并明显减少出院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这可能与血运重建可减少凋亡心肌细胞和濒死心肌局部机械张力对心室细胞的刺激,重而减少BNP分泌有关。PCI组下降更明显,可能与更能快速、完全的血运重建,从而改善TIMI血流分级有关。

总之,BNP在AMI患者中升高,可作为治疗的效果评价、预后、随防的客观而简单易行的指标。对AMI患者进行早期、动态的BNP的测定,有利于临床医师快速了解病情,并对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做出早期筛选,判断患者预后,从而采取积极预防性治疗措施,如对于BNP显著升高的患者,积极控制液体摄入量,预防性使用利尿剂等。而对有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PCI,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效果,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减少1年内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Houben A,Vander Zander K,de Leeuw P.Vascular and renal action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man: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J].Fundam Clin Pharmacol,2005,19(4):411-419.

[2]Saito Y,Nakao K,Itoh H,et al.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s a novel cardiac hormone[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1989,158(2):360-368.

[3]Richards AM,Nicholls MG,Yandle TG,et al.Plasma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adrenomedullin:new neurohormonal predictors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prognosi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1998,97(19):1921-1929.

[4]Asada J,Tsuji H,Iwasaka T,et al.Usefulnes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redicting dobutamine 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J].Am J Cardiol,2004,93(6):702-704.

[5]De Lemos JA,Morrow DA,Bentley JH,et a1.The prognostic valu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sl J Med,2001,345(14):1014-1021.

R542.2+2

B

1671-8194(2015)20-0091-02

猜你喜欢
溶栓血浆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