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制度供给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以美国电影产业为例

2015-10-25 02:23王冉冉
学术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供给制度

王冉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制度供给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以美国电影产业为例

王冉冉

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过程深受制度环境约束,技术创新需要相关制度安排的供给与创新。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形成制度供给、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互动的产业生态系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人才培养与引入等制度供给与创新,通过构建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交易成本、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等作用机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推动制度供给与创新,是我国电影产业技术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的可行路径。

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制度供给与创新;互动机制;竞争力

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最为密切的艺术,电影天然同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在一百多年的电影发展历程中,电影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动。随着好莱坞电影的普及和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是美国的科技实力助长了美国电影征服全球的竞争力[2]。

在信息时代,电影产业具有双重范畴,既是文化创意产业,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3]。大力促进电影产业技术创新,对于推动电影产业转型升级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良好的制度安排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从制度深度探究美国电影产业技术创新的源泉。

一、文献综述

现有的从制度角度研究文化产业的文献主要有:胡惠林(2006)提出文化产业制度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4]。陈霞(2012)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文化产业的发展[5]。孙淑芹、孙亚超(2012)分析了文化产业的制度路径选择[6]。解学芳(2015)从文化治理的角度分析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7]。关于制度供给、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朱仁显(2003)从制度供给角度分析了美国科技领先的原因[8]。赵红梅(2013)主要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及其作用机理角度展开分析[9]。杨梦源、段云龙、许跃辉(2014)系统分析了企业持续创新的制度结构及其影响机理[10]。苗妙(2014)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分析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11]。La Porta等(1998)强调了法律制度和金融安排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2]。

已有的相关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制度供给、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而将制度供给与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相联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已有相关研究,本文拟以电影产业为例,旨在从制度供给及创新的角度研究美国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源泉,总结美国通过制度供给、创新促进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及竞争力提升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与竞争力提升提供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

二、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自从第一部电影诞生至今,影视产业始终处于创新的前沿。电影从1895年诞生,随着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变革,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以及今天正在进行着的由胶片向数字化的转变[13]。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电影越来越呈现出高科技制作的特色。以全球电影屏幕的数字化为例,据美国电影协会网站报告显示,如图1所示,2014年世界90%的电影屏幕是数字屏幕,比2013年增长了7%,其中,2014年全球所有地区的3D屏幕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自2007年以来实现增长22%,全球3D屏幕所占比重由2013年的47%增长到2014年的51%[14]。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给予电影前所未有的表现空间和表现力,并且从根本意义上颠覆了原来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与管理的生产及经营方式。新兴技术催生了新兴产业,其数字放映系统、数字电影存储与播放系统、数字电影发行系统、数字电影管理系统、现代化特效电影制作工艺等,都正在构建着完整的新型电影产业链[13]。

图1 2014年按格式与地区划分的电影屏幕

三、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概述与电影产业的技术进步

电影产业是美国在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是少有的能与所有贸易国持续产生贸易顺差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来美国电影贸易顺差额不断攀升,由2009年119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162亿美元,反映了美国电影产业卓越的国际竞争力[15]。海外票房一直是美国电影全球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国电影海外票房稳定增长,增速由2007年的63%提高至2013年70%。电影产业为美国经济产出、就业等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其贸易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影技术创新方面,美国好莱坞电影始终走在全世界的前列。数码特技第一次大量运用于影视作品始于《侏罗纪公园》,之后1997年《星球大战》用电脑程序制作了大量传统摄像机无法拍出的太空画面以及人类与太空人格斗的特技镜头,从此,电子成像技术(CG)在电影中被广泛使用[16]。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达》又以其革新的3D技术把科幻片带进了21世纪。为了能更好地诠释艺术画面,卡梅隆导演使用了四项突破性技术:3D虚拟影像摄影系统(Fusion 3-D Camera System)、虚拟摄影棚(Virtual Producation Studio)与协同工作摄影机(Simulcam)、面部捕捉头戴设备(Facial Cap ture Head Rig)与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Facial Performance Replacement)、容积(The Volume)感应舞台系统[17]。《阿凡达》以其精湛的后期制作,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充分肯定了技术创新对繁荣电影产业的作用。在《阿凡达》之后,又有《爱丽丝漫游仙境》《加勒比海盗4》《功夫熊猫2》《星际穿越》等为代表的一批3D巨制接连上映。如今,3D技术和CG技术一起,成为好莱坞电影取胜的重要法宝[16]。如表1所示,近年来,美国3D电影发行数量不断增长。诸多3D电影所创造的视觉奇迹正是美国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影视领域运用的结果,而其在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领先地位,保证了美国大片的霸主地位[2]。

表1近年来美国3D电影发行数据(单位:部)

四、制度供给与创新影响美国电影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产业技术创新过程深受制度环境约束,美国在影视制作技术上的始终领先与其相关制度供给与创新是密切相关的。本文拟从制度供给与创新①本文主要分析包括法律制度、宏观经济制度、中观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制度在内的外部制度环境及其变迁对电影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角度探讨其电影产业持续创新的源泉。

(一)影响电影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制度供给与创新

1.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创新的内在动力。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其市场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和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一方面,私有产权制度促进创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制度是产权制度[9]。在美国,受到宪法保护的私有制明确了私人产权的主有权,这使美国社会富于竞争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美国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出路[18]。

2.鼓励创新与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体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外在激励。1790年,美国实施第一部《专利法》,之后进行了多次修订[19]。1998年实施《版权保护期限延长法》,版权保护期限在1976年修订的基础上延长到95年至120年或者作者去世后70年[20]。同时,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已有法规多次修订补充,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如1997年《反电子盗窃法》、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等,加强对网络版权保护,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3.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度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1)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技术创新。以税收政策为例,早在1981年里根政府就颁布了《经济复兴税法》,规定企业R&D投入优惠措施[8]。美国好多州都实施了鼓励影视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如加利福尼亚州采取出口退税政策鼓励电影公司发展特效电影;佛罗里达1.17亿美元的税收激励,在2011至2012年度支持了佛罗里达州影视产业87,870个工作岗位[21]。(2)信息产业制度安排为电影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机遇。1991年美国出台《国家的关键技术》报告,明确要取得信息产业技术领先优势。1996年新电信法案颁布,将竞争机制引入电信行业。2009年奥巴马政府公布“美国创新战略”,提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态系统。通过不断完善信息产业政策,使得美国信息技术居于全球领先地位[22],为电影产业技术创新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3)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促进创新。1972年尼克松政府制定了《科技评估法》[23],1980年颁布实施《大学和小企业专利程序法》,促进了合作创新的开展[24]。此后,诸如《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1992)、《技术与国家政策》(1996)等一系列法律出台,形成了鼓励创新、促进合作开发的制度体系。

4.崇尚自由的文化氛围、宽松的创作环境成为促进技术创新的后盾。美国是崇尚自由的国度,在历届美国执政者看来,政府应做的是营造与维护能够让各种声音自由表达的环境[25]。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第1条②“国会不得制定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并向政府申诉请愿的权利。”保障了人们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19]。同时,1968年建立的电影分级制度,进一步促进了电影领域的创意与自由表达,这一制度允许电影制作者自由讲述他们意欲讲述的故事,并向观众提供电影相关信息以决定是否观看[26]。在自由宽松的文化发展氛围下,形成了开放、包容和自由的创意环境,创意与创新不断涌现。

5.重视人才培养及引入的制度安排,是产业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本保障。一方面,相关制度安排促进了文化人才培养。美国已形成多层次的电影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超过150所影视院校,如美国电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等,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还设立艺术博士学位,为美国电影产业培养高端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制度促进文化产业人才的流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的外国移民人口为4281.3万人,占总人口的13.5%[27]。美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优秀电影人才,如卓别林、希区柯克、伊丽莎白·泰勒、李安等。人力资本内生于经济制度和国际贸易的制度安排之中[28]。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人力资本的流入。美国强调自由民主的体制③《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吸引世界各地人才流入。同时,美国政府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吸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早在1924年,就出台《移民配额法》为吸引外来人才提供法律依据[29]。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才不仅带来才华,还带来风格各异的文化,给美国电影产业输送了巨大的创造力[19]。

6.金融制度供给与创新为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具有长期性、连贯性和不确定性,开拓外部融资渠道有利于减轻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压力[30]。风险资本制度对于美国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不可小觑。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从法律上确立了风险投资基金制度,在该法颁布后的五年内,美国成立了692家投资公司,管理基金8.14亿美元[31]。同时,通过1971年创建全球第一家电子化的证券自动报价市场——NASDAQ,完善了相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促进了风险投资制度的完善和良性循环[22]。

7.对外制度安排是促进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外部保障。美国政府通过在对外经贸活动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制裁,保护国内企业利益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早在里根政府时代制定的《贸易和关税法》(1984年)和《综合贸易和竞争法》(1988年)就增加了大量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条款,成为美国对外知识产权谈判中惯用的法律武器[8]。同时,通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加强世界范围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本国创新企业的利益。

(二)制度供给与创新影响美国电影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上述美国电影产业的制度供给与创新,通过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等作用机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其中,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通常是协同演进的。制度供给及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反过来,技术创新及其带来的产业业态等发展变化,又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从而形成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机制,建构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系统。

1.制度提供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与扩散,影响产业技术创新。一方面,制度将外部性内部化,对创新主体提供激励。由于文化产业智力创造的特征,加上在产业系统内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使得惠及某项技术的原创动力存在边际递减效应,这会引起对整个文化产业创新系统动力的抑制作用,产生外部性。这就迫切需要为产业创新系统内部建立有效制度供给,保证创新者有效的收益回报,为创新活动提供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32]。如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安排,明晰产权机制,在较长时期内维系创新者与创新成果间的产权关系,激发企业的持续创新动力[10]。另一方面,通过制度的规范、约束与监管作用,保证创新的规范性。如私有产权制度,由于各权利独立、明晰,某一经济人追求自己权利时又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同时发生作用[33]。

2.制度供给及创新能够降低技术创新的交易成本。有效的制度能使交易双方获得使其行为有序化的信息,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抑制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从而降低交易成本[34]。如金融制度的创新,解决了在技术创新投资领域存在的双重信任困境,即创新者对金融家能否对自己想法保密的信任以及金融家对创新者技术可行性的信任。制度的介入重塑双方的信任,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11]。

3.有效的制度供给帮助产业降低技术创新与发展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制度有助于管理和减少不确定性,制度提供了关于不确定性的信息和知识,有助于企业获取认知和应对不确定性所需有形和无形资源,提升了其对不确定感的承受力[35]。如金融制度把风险分散给不同投资渠道,保证创新活动获得更多的资金,并保证创新活动的稳定性[9]。

五、结语

我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这表明,推动创新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因素。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是通过不断的制度供给和创新形成良性互动的制度环境体系。推动制度供给与创新,是我国文化产业技术进步与竞争力提升的可行路径。

从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启示:一是良好的制度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制度安排及其创新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二是应提高政府对制度环境建设的重视。政府应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包括金融制度、产权制度、产业政策、科技制度等,以推动产业的持续创新。三是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应重塑政府角色定位,营造自由开放的外部制度环境。

[1]贾云鹏,周峻.作为技术史的艺术史——从《阿凡达》看电影技术的变革[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3).

[2]李莹,杜楠.美国电影视域下的科技主义文化特征及其反思[J].山东社会科学,2010,(12).

[3]刘达.4K数字电影发展与启示[J].现代电视技术,2011,(9).

[4]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陈霞.论知识产权与文化产业的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6]孙淑芹,孙亚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路径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12,(10).

[7]解学芳.基于技术和制度协同创新的国家文化产业治理[J].社会科学研究,2015,(2).

[8]朱仁显.美国科技领先的制度供给[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9).

[9]赵红梅.制度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及作用机理[J].企业经济,2013,(7).

[10]杨梦源,段云龙,许跃辉.企业持续创新的制度结构:理论基础、概念、类型及作用机理[J].企业经济,2014,(9).[11]苗妙.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基础:理论与框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4).

[12]LA PORTA R,F LOPEZ-DE-SILANES,A SHLEIFER,et al.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6).

[13]杨雪培.数字化——助力中国电影迈向强国之路[J].现代电影技术,2011,(1).

[14]美国电影协会.2014 TheareticalMarket StatisticsReport[EB/OL].http://www.mpaa.org/wp-content/uploads/ 2015/03/MPAA-Theatrical-Market-Statistics-2014.pdf,2015-04-16.

[15]美国电影协会.The Econom ic Contribution of the Motion Picture&Television Industry to the United States[EB/ OL].http://www.mpaa.org/wp-content/uploads/2014/ 09/2014-MPAA-Industry-Econom ic-Contribution-Factsheet.pdf,2014-08-16.

[16]周卫红.美国好莱坞电影传播核心价值观的状况及经验启示[J].电影文学,2013,(14).

[17]侯君奕.论电影《阿凡达》中的技术创新与艺术效果表现[J].科技信息,2011,(12).

[18]刘厚俊.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模式:体制、政策与实践[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3).

[19]张慧娟.无为而治的背后——解读美国政府在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2007,(15).

[20]董小麟,吴珊.美国电影产业贸易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电影贸易的启示[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4).

[21]Kate Bedingfield.Motion Picture&Television Production Incentive Program Results in Significant Econom ic Impact,Investment Return in Florida[EB/OL].http://www. mpaa.org/wp-content/uploads/2013/11/MPAAproductionincentiveprogram.pdf,2014-08-16.

[22]黄玮.美国信息产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信息产业政策和促进研发创新的激励机制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8).

[23]马建峰.美国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模式的协同演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

[24]谭辉.美国合作创新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

[25]李宁.“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美国与法加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5).

[26]O ritM ichiel.The Voluntary Rating System Promotes Free Speech[EB/OL].http://www.mpaa.org/the-voluntaryrating-system-promotes-free-speech/#.VZZ2u9L6cip,2014-07-20.

[27]李颖.美国文化产业移民的特点[J].学术交流,2013,(2).

[28]Douglas North.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 ic Performanc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9]唐艺.美、日数字信息产业政策及其发展现状[J].艺术百家,2013,(1).

[30]张娜,杨秀云,李小光.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1).

[31]孙亚飞.美国“新经济”成长的制度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J].行政与法,2005,(7).

[32]冯臻.文化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5,(3).

[33]张杰,詹培民.明晰的产权与自由竞争——美国市场经济的启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

[34]杨芳,雷琼.制度的功能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综合竞争力,2011,(4).

[35]施丽芳,廖飞,丁德明.制度对创业家行动的影响机理——基于不确定管理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4,(12).

[责任编辑:陈梅云]

王冉冉,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博士,湖北武汉430062

G114

A

1004-4434(2015)12-0137-0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反倾销、产业升级协同演化下的中国产业安全研究”(14AGJ01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供给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