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改变中国物流生态的实践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纪实

2015-10-26 21:34焦轩
浙江经济 2015年23期
关键词:公共信息痛点物流

焦轩

一项改变中国物流生态的实践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纪实

焦轩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国内最大的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制定者,打通了相互孤立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一个标准互联互通,成为推进物流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一个个“平台+”的应用,正在给中国的物流业生态带来深刻的变化

1983年,随着TCP/IP协议的应用,因特网上的电脑实现互联互通。经过近20年的培育,互联网+席卷全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经济神话。

2007年,浙江交通开启以信息化提升物流业的探索,一个名叫LOGINK的平台在杭州诞生。几年后跃升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为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政府发起、多方共建的公益、开放、共享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列入《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工程。

平台作为国内最大的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制定者,打通了相互孤立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一个标准互联互通,成为推进物流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一个个“平台+”的应用,正在给中国的物流业生态带来深刻的变化。

8年磨一剑,平台标准覆盖国内7成运输管理系统(TMS)

浙江物流市场,企业散小弱情况严重。全省36万家运输企业,户均只有1.3辆;100辆以上的不到0.1%,信息化水平相当低,企业间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直接影响物流效率。而平台的LOGINK标准制定出台后,也面临着向市场推广落地的难题。

以信息化提升传统物流业,浙江交通先手落子。“省委省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要求‘坚持抓’、‘坚决抓’、‘坚定抓’交通大物流建设。”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剑彪说。

一项政策应运而生:按平台标准开发物流通用软件向企业免费普及,并鼓励已有物流管理系统的企业按平台标准作接口改造,省里补助接口改造的费用。

“这相当于两步并作一步走。物流信息是跟着软件走的,按平台标准开发的物流软件普及了,既能加快信息化进程,也能使标准落地。”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胡奕军说。

2012,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联席会议,在全国层面推进平台建设。随着平台影响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主流物流软件开发商纷纷与平台开展合作。哈尔滨飞扬物流软件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听到平台的理念和架构后,第一感觉是终于找到了组织。”飞扬物流软件公司总经理陈杨说。

“标准太重要了,交换太重要了”。这是陈杨说得最多的话。这恰恰是市场想做却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

政府主导了企业想做但做不了的事情。原本相互孤立的物流信息系统,现在能够按照共同的标准接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各方只要做一次信息系统接口改造,就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换,实现原来一对一数据交换到一对多的交换。

“这好比修路,以前连一次要单独修条路。平台搭建一条无形的信息高速公路后,只需修条匝道,就能把信息连回家。”陈杨说,“新的客户上门,我们都推荐按照国家平台标准建设信息化系统。”

钱塘潮涌,顺潮才能有为。平台标准迅速覆盖了全国70%以上TMS系统,成为国内最大的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制定者和物流互联网根服务器。并走出国门,牵头组建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合作机制,启动了与欧盟、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受国际标准组织(ISO)第七工作组邀请参与智慧运输系统相关标准制订工作。跨越行业,强化与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方式和海关、国检等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协同。

一个标准,看似简单,却足以撬动整个物流行业。它就像是金字塔的塔基,让每一块石头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各自紧密相连,撑起了整座金字塔。

抓住市场“痛点”,“平台+”应用撬动百万亿级大市场

八年建设历程,平台完成了中国物流信息化启蒙,为打造物流互联网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政府搭平台,企业做交易。这是大数据时代政府公共服务的提升。”郭剑彪说,“平台是催生市场应用的‘母平台’,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引导企业开发出更多‘平台+’应用,平台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元;而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

2万亿网购市场培育了阿里、京东,200万亿级的物流市场,显然有着更大的想像空间,而且这个领域尚处于粗放阶段,抓住物流领域某个“痛点”,解决物流市场一个“刚需”,都可能缔造出未来的物流“帝国”。

——盯住上下游供应链协同的刚需,宁波四方物流平台开发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一套对接制造企业的资源管理系统(ERP),一套对接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两套系统通过LOGINK标准交换,打通了上下游供应链。物流配载效率提高21%、装载发货效率提高75%、跟踪牵收效率提高40%、对帐结算效率提高85%。截止到目前,会员企业突破10000多家,每年3000万条的数据通过国家平台2号服务器交换,会员企业通过四方物流平台形成的交易量累计达28亿元,网上支付结算额累计达8亿元。

——物流园区的“痛点”则是运营水平低下,物业租赁和仓储保管收入仍是大部分物流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信息服务收入占比不高。交通运输部发布《物流园区互联应用技术指南》,促进物流园区信息互联互通与融合应用发展。平台与传化物流强强联手,以传化“公路港”模式为标本,推出园区通管理系统。物流园区既可以使用“单机版”,复制传化“公路港”成熟的管理流程,提升信息化服务;也可以使用“联网版”,通过国家平台交换,实现园区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园区间货车返程配货的合作联盟。

——代收货款类似于物流界的“支付宝”,这是物流链中最诱人的一块“蛋糕”,能产生巨额的现金流。山东临沂一家银行开展这项业务后,月存款额从3亿元猛增至60亿元。但近年来频现的物流企业“跑路潮”,搞得市场人心惶惶。好易通(天津)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代收货款第三方安全平台——E-COD易代收。公司CEO李岩溪介绍说,TMS系统上有物流数据,易代收抓住的是货物出库这个核心环节,将APP植入物流企业TMS系统,买主提货时用专用支付插件(pose机)刷卡付款,货物出库,钱直接由银联转给货主。面对新加入的TMS系统,李岩溪只需发一个国家平台的接口文档,就可实现互联互通。“国家物流平台标准已覆盖70%TMS系统,通过与国家平台合作,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得到推广。这就是平台的价值。”李岩溪说。

“现在中国的物流互联网,有点像2000年初的电商市场,资本高度关注,多种模式同台竞技,未知领域远远大于已知。有远见的企业,应该依托平台这个‘孵化器’研发商业应用,抢占市场竞争的先机。”郭剑彪说。

打造物流新生态——让政府的支持和服务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抓住一个痛点,开发一个应用,就能串起一片物流信息化应用。培育更多的“平台+”应用,改变中国物流生态,这是同时摆在市场和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推广标准、培育应用、集聚应用并打造大数据中心,这是平台建设“三步曲”。

“目前,平台发展已迈入第二步的关键阶段。企业抓住市场痛点带动应用,政府抓住企业痛点推波助澜,将是这一阶段的新常态。”郭剑彪说,“平台服务的是众多的市场主体。对于主动在平台上“开店”的企业,政府部门要当好‘店小二’,让政府的支持和服务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想做但做不了、做不好、做得很累的事情,就是痛点。这方面平台大有可为。”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赵雁说。

公共信息的集聚,是平台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平台正在积极推进物流政策及资讯信息,公路路网通行公共信息,重点载运工具定位信息,运输管理人车船户公共信息,港口、机场、铁路货运公共服务信息,通关通检等其他部门信息等“八大类”数据信息梳理整合,建立国家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门户。

业务推广是企业的难点。一个个物流园区、一个家家物流企业地推,成本高、效益差。“平台可以认证一批优秀的平台应用产品,并组织运输协会等中介机构集中推广,帮助优秀企业搭上发展的快车道。”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胡嘉临说。

跟踪中心则是平台正在精心打造的“拳头产品”。单个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货物跟踪系统,但企业间的跟踪协同则不是一家企业所能完成。由平台牵头,构建一个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遍布全国的跟踪中心,既解决了市场的刚需,使生产性物流也能像快递一样实现全流程“可视化”;又通过这个节点与市场上各类应用产品打通,形成大数据的集聚。等到全国货物运输数据都在平台上跑的时候,平台大数据,就是中国国民经济晴雨表。

据悉,“十三五”期间,平台将构建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建成国际上唯一的最大规模的“物流信息根服务器”;形成颇具规模的跨部门、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物流信息交换共享体系;建立高效畅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体系;打造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工程,建立“互联网+高效物流”的物流生态服务体系,实现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降低,以现代物流业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中国物流新生态,既是大势所趋,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企业和政府找准定位、共同发力,携手加快进程。”郭剑彪说。

猜你喜欢
公共信息痛点物流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新时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