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加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临床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的效果

2015-10-26 11:03邵山红康淑云白淑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我院专业

邵山红,康淑云,白淑英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101300)

探讨加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临床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的效果

邵山红,康淑云,白淑英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101300)

目的探讨加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临床教学过程设计与管理的效果。方法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创新设计和管理。结果实验后,实验组的综合能力得分高于实验前(P<0.01);实验组学生的统考课理论成绩、毕业成绩、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临床实践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能使教学实效得到提高,保证其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管理

国外学者Schweer将临床教学定义为:“为学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治疗所必需的不同的智力技能和精神运动技能的媒介。”[1]也就是说,临床实践教学是帮助临床专业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使之获得应有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教学组织形式。我院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京郊农村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具有开拓奉献精神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用型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人才。”该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为“2+1”模式,即学生于两年内在学院完成所有理论课程的学习,1年进行临床实习,其理论学时远远多于实践学时,结果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对差,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加符合我院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2005年我院将该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为“1+2”模式,即学生于1年内在学院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从第二年开始进入医院,其中1年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1年进行临床实习,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调整为1∶1。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检体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的临床实践课是临床专业的必修课程,如何让学生在短暂的一年实习期间掌握各专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值得教学管理者及每位临床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们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教学设计及管理,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大兴区医院和密云医院学生80名参与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研究(实验组);平谷区医院和潞河医院学生80名作为对照组,按原有教学方案进行。

2 方法

2.1新模式教学设计

2.1.1临床教师的选择与培训临床教师的教学技巧与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2],因此选择了经我院师资规范化培训的本科以上学历(年资较高的住院医师)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教师来承担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工作。授课前,首先由我院支教团专家(来自于“三甲”医院临床各科室退休的教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对临床教师进行临床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培训,包括:集体备课、观摩及示范教学、临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及临床技能操作等。其次,组织学习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见习指导、实习大纲、实习计划,认真领会其内涵,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及质量要求。

2.1.2临床教学各环节规范化自2005年我院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为“1+2”模式以来,积累了几年的教学经验,目前我们已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主要专业课程(检体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的理论教学过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见习指导及生产实习的各环节进行了规范化。

2.1.3临床理论教学(1)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来确定本章节在授课时的深度、广度及讲授范围,突出重点、注意难点,力求少而精;(2)注意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以及对教学内容不同层次(掌握、熟悉、了解)的要求、重点和难点要求;(3)针对不同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1.4课间见习安排课间见习的目的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要程序是上午上理论课,下午到病房见习理论课上所讲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各科严格按照见习指导的要求进行见习。

2.1.5临床实习教学方法临床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共45周:内科15周、外科15周、妇产科8周、儿科7周。带教模式实行导师制,1名学生分管5~6名病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跟随1名固定的临床教师。临床带教方法采用了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示范性查体、技术操作、查房、病房管理等)、病例讨论法(用于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情景教学法(用于各专科危急重症的应急演练)、角色扮演法(用于小讲课、示范查房、健康教育等)、观察法(用于病人健康资料的评估)。

2.2教学管理

2.2.1构建临床实习四级管理体系成立了专科临床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院长,科教科长、教学干事,各科主任、教学干事、授课教师及学生组长组成,全面负责教学的管理及质量监控工作。由主管教学院长和科教科长、教学干事做好宏观指挥与调控;各科主任、教学干事负责现场教学的检查与督导;授课教师负责具体教学任务的实施;学生组长负责协助教师加强学生管理,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

2.2.2加强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及信息反馈学习前注重教学计划的实施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学习中期注重教与学双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学习后期注重学习效果。针对反馈的信息,及时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分析原因和研讨改进措施。

2.2.3建立教与学双向评估机制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及生产实习),首先对所有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即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学风及综合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与评估,把握学生发展能力水平及已经达到的水平和预计经教师教授后能达到的水平[3],并根据评估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学中期随时动态抽查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教学结束后,再次对学生进行临床综合能力评价及理论和毕业考试分析。在教师评价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对教师进行评价,包括临床教学评价、为人师表、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和水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相互促进。

2.2.4实行考教分离的考核方法对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检体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的考试及毕业考试,由学院统一命题、考试。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F检验。

3 结果(见表1~2)

表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x±s,分)

表2 两组学生理论及毕业考试成绩

4 讨论

4.1临床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管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由表1~2结果可知,实验组学生在临床教学结束后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明显(P<0.01)。本研究强调临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基本要素的最佳匹配,确定了每天应完成的教学内容[4],使规定的教学任务与活动能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特别是教学课程设计、管理和多种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4.2临床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管理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首先,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职业行为起到榜样作用[5],关心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并做出积极响应,为他们创造积极向上、和谐的实习环境[6];其次,更新了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全程注意实习生的创新、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教师为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教学技巧得到全面提升,增强了终身学习和学习型个体的意识,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4.3教与学双向质量监控及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成为整个社会极为关心的问题[8],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本研究中采用多种形式对教学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将评价结果通过不同方式与途径反馈给被评价者,并在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计划及方案,督导组检查整改效果,建立可追溯的、教与学双向质量监控评价及信息反馈机制,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本研究优化了临床实践教学构成要素,全程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学生能谋求理想的社会角色,达到自我实现,在改革调整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9]。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建立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型个体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和专业发展[10]。另外,可追溯的、教与学双向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总之,加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临床实践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能使教学实效得到提高,保证临床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短暂的一年实习期间能够掌握各专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樊泽恒.提高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选择与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9(8):89-94.

[3]章晓幸.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04-206.

[4]College of Nursing UMB.Self-evaluation-final commission[M].Draft:Program And Level Objectives,2000.

[5]李静,孙宏玉,郑修霞.实习护生专业态度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35-536.

[6]赵芳芳,赵秋利,杨永丽.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11-113.

[7]Pless B S,CIayton G M,Clarifying.The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J].J Nurs Educ,1993,32(9):425-428.

[8]田建荣.高校学业考试现状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途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37-41.

[9]姜安丽.中美护理教育比较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8-40.

[10]王游岚.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师素质修养[J].中国电力教育杂志,2009(2):33-34.

G40-03

A

1671-1246(2015)22-0026-02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我院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