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对口护理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探究

2015-10-26 11:03魏清陈秀明王艳梅张玉荣杨翠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对口教学法

魏清,陈秀明,王艳梅,张玉荣,杨翠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05)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对口护理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探究

魏清,陈秀明,王艳梅,张玉荣,杨翠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05)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成功应用于语言、计算机信息技术类等学科教学中,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应用较少。我校针对自主招生的高职对口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对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3门基础医学课程按系统进行整合,成为基础医学综合一门课程。在基础医学综合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础医学;高职对口护理专业

任务驱动教学法又称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类等学科教学中,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职业行为能力等为目标,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进行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具体来讲,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学院自2011年开始自主招生高职对口护理专业后,针对学生特点,笔者带领基础医学教学的专业课教师,积极承担教改任务,将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3门基础医学课程按系统进行整合,成为基础医学综合一门课程。新课程的构建给教师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经过多种教学方法及模式的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达到了对新知识系统性的建构,同时又有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与重组,为后续临床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对口护理基础医学综合课程的必要性

1.1学生特点

高职对口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起点,初中毕业经统一考试自主招生录取。与一般高中起点经高考入学的专科护理学生相比,高职对口护理学生经过3年系统的、正规的护理专业教育,并且经过了临床实习阶段,掌握了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提升自身能力的愿望,对知识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同时存在着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透彻、缺乏系统性评判性思维、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对整体理念缺乏深刻的认识等不足[1-2]。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高职对口护理学生,容易造成重复教学、“炒剩饭”现象,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高职对口护理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消极的学习态度,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基础医学知识及有选择性学习的强烈需求,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应用,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2教材特点

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是针对高职对口护理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与需求等方面的特殊性,对2014级对口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理相关资料,组织解剖、生理与病理教研室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器官系统间的整合为主线,同时增加解剖与护理操作技术、生理与健康评估、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内容,从而在同一单元进行教学,达到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对实验教学删除陈旧性、重复性实验,保留特色实验科目,以学生操作为主[3]。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许多内容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课下自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节约了授课学时。

1.3授课教师特点

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是解剖学、生理学与病理学3门课程针对高职对口护理学生的特殊性,以系统为单元的内容整合,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授课教师面对的挑战较大。我们的教师都是单科专任教师,在自己的领域教学得心应手,跨学科联合教学都是第一次。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教师某些方面的不足,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2 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以我院2014级高职对口护理专业两个班1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7~23岁,其中男生24人,女生154人。将01班9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将02班8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对照组选择1名资深专任教师,使用整合后的自编教材《基础医学综合》,按照拟订好的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系统为单元,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多媒体教学,按授课计划进行解剖、生理及病理学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考试采取统一试卷考试形式,结合实验成绩综合评分。

观察组选择1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使用整合后的自编教材《基础医学综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参考教学大纲,根据课时安排与单元目标设定学习任务,以特征性临床病例为导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立与病例相关的解剖学学习任务、生理与功能学习任务、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学习任务,以课时为节点,对任务完成情况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汇报、验收,最终以系统为单元进行归纳总结。实验教学灵活机动,解剖、生理与病理实验室有专门教师采取开放式教学,以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考试采取阶段性评价结合期末统一理论考试的形式,最后以终结性评价作为考核标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对口护理基础医学综合中的应用以胃癌为病例导入。

2.2.1教师明确任务(1)明确胃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消化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构成,胃壁的组织学结构以及与其类似组织结构的器官有哪些。(2)明确胃在消化与吸收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拓展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3)明确胃癌的好发部位及组织学类型,胃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转移到肝脏与卵巢的机制。

2.2.2学生执行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小组围绕任务,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查阅教材及网络资料,逐级进行讨论、汇总,以小组为单位,以PPT形式进行汇报。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教师可以阶段性进行指导、督促,开放实验室。最后由教师总结,不但要总结需要掌握的内容,更要总结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给予客观性评价,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3结果

2.3.1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78份,回收有效问卷174份(其中观察组90份,对照组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8%。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2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我国高职高专的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重点,侧重于医学知识的传递与复制,缺乏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基础医学综合是3门基础医学课程的系统整合,而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有一定知识背景和一定学习能力的对口护理学生,同时也可以拓展到“3+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教学中。既达到了对新知识系统性的建构,又有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与重组;既避免了重复教学的乏味,又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后续临床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推广和深入研究。

[1]杨桂染.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效果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9):136-137.

[2]顾春娟,陈莹桦,杨智,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38-42.

[3]张磊,张子轩,魏清.对口高职护理医学基础综合课程(解剖、生理、病理)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9):76-78.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各自教学法的满意度比较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s,分)

P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理论成绩72.4±4.7 85.7±4.4实验成绩76.3±5.0 88.6±3.8<0.05

G424.1

B

1671-1246(2015)22-0060-02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对口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