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知识模块》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015-10-26 11:03张喜凤贾雪琳赵红兵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病理学模块

张喜凤,贾雪琳,赵红兵,

(1.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病理学知识模块》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张喜凤1,贾雪琳2,赵红兵1,2

(1.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高职护理专业以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为目的,病理学是其基础医学教育教学的基石,但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病理学,且此现象有扩大趋势。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研究应用《病理学知识模块》一书,教育教学实践近十年,收效显著,可切实解决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学时少的难题。

高等职业教育;护理教学;《病理学知识模块》

模块教学的主旨是培养能力,其特点为高效、简明,为职业教育量身定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中应用和研究的热点。2010年以来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每年均超过500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知网检索),但未发现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模块教学研究的文献。

高职护理专业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为目的,它的培养方向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完全不同。目前大多数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是由中等卫生学校升格而来,没有适合其职业教育目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只能是基础医学教学为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浓缩版,而专业教学又是中专护理教学的放大版,根本没有体现出高职护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精髓。

病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三大基石(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之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一种是按照浓缩版的临床医学模式组织教学;另一种是有部分院校甚至不安排病理学课程,将课时让路于所谓的护理技能训练。高职护理专业能力培养的精髓在于培养护生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而非机械地配药、打针。

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模块教学既能在短的教学周期内让护理专业学生学会并运用病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又能为其职业能力培养助力,凸显了护理学专业能力培养的精髓。

病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病理变化,即病情演变,包括大体变化(即病人的体征——人体解剖和组织学变化)、功能变化(即病人的症状——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变化),这些与高职护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息息相关。

通过2004—2014年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践检验,病理学教学完全符合模块教学的要求,重在学而非教,教师重在“导”,将病理变化导向临床疾病,引起护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和自主学,进而通过问答的形式,“解惑”关键知识点,对观察病情和思辨能力等护理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1 《病理学知识模块》的组成

我们将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传统知识内容按照五大模块进行编排:(1)组织细胞的损伤、修复与适应;(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炎症;(4)肿瘤;(5)非炎非瘤性疾病。《病理学知识模块》与《病理学》传统知识内容的比较见表1。

表1 《病理学知识模块》与《病理学》传统知识内容的比较

第一知识模块:组织细胞的损伤、修复与适应,这是疾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见图1)。疾病的演变过程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损伤是伤害机体组织细胞的变化,抗损伤是维护机体稳态的变化,损伤与抗损伤的演变贯穿疾病始终,决定着疾病转归。损伤占优势,疾病恶化;抗损伤占优势,疾病渐痊愈;两者均衡,疾病表现为迁延不愈、慢性经过。此知识模块中,损伤性变化是重点。轻度损伤表现为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的变性,机体功能改变轻或无;中度、重度损伤表现为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症状和体征。机体损伤后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下出现代偿性变化,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第二知识模块: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是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常见病理变化(见图2)。脑血液循环障碍是最危险的病理变化,脑出血、脑淤血、脑梗死和脑栓塞等易引起机体死亡或遗留肢体残疾;心血管循环障碍是猝死的最常见病理变化;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引起下肢水肿的常见病变等。

图2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知识模块

第三知识模块:炎症,这是病人发生率最高、抗生素滥用的病理变化(见图3)。

图3 炎症知识模块

第四知识模块:肿瘤,这是关注度最高、严重影响病人生存的病理变化。肿瘤是多基因、多步骤引起的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属于损伤后的修复失衡,进一步引起细胞周期变化、凋亡受到抑制,使增殖细胞出现异型性、异质性、侵袭转移性等肿瘤生物学特征。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关键,用以评估、判断病人的治疗方案与预后。呼吸系统肿瘤,如肺癌(见图4)、鼻咽癌;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造血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如乳腺癌、宫颈癌,均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

图4 肺癌知识模块

第五知识模块:非炎非瘤性疾病,如溃疡病(见图5)、肝硬化、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肿、糖尿病等。

图5 溃疡病知识模块

图6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知识模块

2 《病理学知识模块》的特点

2.1内容简明

《病理学知识模块》改变既往总论、各论和以系统为主线的内容编排形式,代之以知识模块,即组织细胞的损伤、修复与适应;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非炎非瘤性疾病,使护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能以轻松的心态开始疾病的认识之旅(见图6)。

2.2图表为主

以图表的形式将核心知识点勾勒出来,化繁为简。知识点的堆砌造成“只见树叶不见森林”,而知识模块以写意代替写实,以全面认知为宗旨,知识点让护生自己课下自学,并将讲授转变为引导和解惑,让护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领悟医学的真谛。如不稳定性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比较(见表2)。

表2 不稳定性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比较

2.3以疾病为中心

护生将来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病人,疾病是护生学习的中心,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病情变化是护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知识模块以疾病的形式使症状、体征与枯燥的病理变化结合,使护生能尽快认识和理解炎症、肿瘤、非炎非瘤性疾病的病理变化及转归,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如支气管炎知识模块(见图7)。

图7 支气管炎知识模块

2.4能培养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本,技能是末。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心是技能,培养所谓的熟练工,这是显而易见的“舍本逐末”,但却成为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的主流。知识模块以病理变化为主线,将枯燥、呆板的纯理论知识和每位病人的症状、体征有机结合起来,使护生学会和形成观察病情的逻辑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护生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病理学知识模块》符合高职护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具有内容简明、图表为主、疾病为中心和能培养思辨能力的优点,适于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育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G420

B

1671-1246(2015)22-0073-03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病理学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