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教学法在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2015-10-26 11:03王虎韦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性质药剂化合物

王虎,韦敏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537000)

对比教学法在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王虎,韦敏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537000)

在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中运用对比法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

对比教学法;药剂专业;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中职药剂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与其他课程相比,有机化学的理论比较抽象,再加上有机化合物种类众多、结构多样,各种反应及机理极易混淆,因此学生普遍认为有机化学难学、难记、难用。此外,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考不上高中才选择读中职学校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情绪低,从而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与学生的努力程度有关外,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的方法和态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2014级药剂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将对比教学法贯穿于有机化学授课的全过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比教学法的含义

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相关、相似或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讲解,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进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按照心理学中认知的观点,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而学生学习获得知识本身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不断进行某种比较,从而转换为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的过程。通过对比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新的内容与已学过的某些内容加以比较,找出相互间的异同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秩序,容易使学生接受,且避免了混淆,加深了记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方法的实施

2.1教学内容的整合及授课思路

目前中职卫生学校药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采用的是曾崇理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按照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编排的,见表1。

运用对比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前面章节学习的内容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的教材编排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编排,具体见表2。

表1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安排

表2 对比教学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安排

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共分为5个单元,其中将原来的醇、酚、醚、醛、酮、酸、酯等内容合并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在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中包括了原来的杂环化合物、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这样整合编排的目的是能够较好地通过对比,将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异同、联系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记忆各类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性质特征,从而解决学生难学、难记、难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反应”是有机化合物遵循的基本规律,为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按照以上的思路将对比教学法巧妙地应用到授课中,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并确定相应的比较点来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使复杂的结构、众多的知识通过对比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记忆,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具体见表3。

2.2运用对比引入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新的概念和知识往往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经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就能够较好地理解。笔者在进行有机化学基本结构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通过对比碳、氢、氧等原子结构差异,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即碳原子的化合价永远都是四价的。同时通过复习对比离子键与共价键的不同,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键都是共价键。在进行杂化轨道理论的介绍中,将3种杂化形式所对应实例的实验结果和碳原子结构中的电子轨道重新组合的方式与数学中的组合相对比,说明其成键过程,学生能够很容易就明白杂化轨道理论及烃类中烷、烯、炔的结构特点,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在讲解含氧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时,通过与烃分子中碳碳单键、双键的对比,使学生对各类官能团的理解变得简单。

表3 有机化学各单元教学内容比较对象和比较点

2.3运用对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方法。通过对比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学到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寻找答案的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方法进行思维。如有机分子中的碳碳键有σ键和π键两种,授课时通过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授,使学生容易理解σ键和π键的特点差异:σ键是轨道间以“头碰头”的形式形成,重叠程度大,σ键的特点是电子云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结合得较牢固,键能大,因此不易断裂,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与此对比,π键是由两个p轨道以“肩并肩”的形式侧面重叠而成,轨道间的重叠程度小,因此不如σ键牢固,π键电子云沿键轴上下分布,受原子核的引力小,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易极化,易发生反应。由于烷烃分子中全部都是σ键,所以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常温、常压)与大多数试剂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都不起反应,只能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而在烯烃中,由于存在π键,因此比烷烃活泼得多,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反应。通过这种比较,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σ键与π键的形成,又可以使学生对于烷烃和烯烃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对炔烃的结构及性质进行思考,通过对比烯烃和炔烃结构中的π键数目的不同,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两类烃性质上的差异。在讲述芳香烃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将其与烯烃进行结构对比,烯烃是链状结构而芳香烃为闭合环状结构,因此芳香烃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共轭体系(称之为大π键),从而明确了与烯烃中π键的异同。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富电子”,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易极化,易发生反应;异同点是反应的最终结果不同,烯烃发生的是双键变单键的加成反应,而芳香烃发生的是环上H原子被取代的取代反应。又如醇、酚、醚、醛、酮、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学习是有机化学中最容易混淆而让学生倍感头痛的内容。在讲授过程中,首先对比不同官能团的原子构成、特点、名称及所连烃的类型,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分清和记住各类重要的官能团,进而分清和记住各类含氧衍生物,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命名、分类、性质的学习上,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再对具体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能够分清和理解这些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并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对比方法进行思维。

2.4运用对比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的能力

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的知识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增加,而教学内容逐渐复杂和深奥,因此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比新旧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已有的知识中衍生出新的知识,从而达到自我学习和提高的目的。如在芳香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明确了具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芳香性。在学习杂环化合物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结构对比,判断出哪些杂环化合物具有芳香性,从而推断出它们可能的化学性质。又如在学习糖类时,学生同样根据前面已掌握的半缩醛羟基的性质,对比分析糖的结构特点,从而得出糖类具有的化学性质。这种让学生在对比中使学习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拓展知识,逐渐提高综合能力。

2.5运用对比巩固对知识的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牢固地记忆下来并懂得应用,这不单单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也是教学是否成功、教学效果判断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记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当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学到与前面章节相似物质的性质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并回忆这类性质。经过这样对已学知识反复多次的提及和强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的复习时,要求学生用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充分运用表格对比法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这样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如将烃中的烷、烯、炔、芳香烃从结构特点、结构通式、命名方法、主要性质、检验方法及重要代表物等方面制成表格;又如将烃的含氧衍生物、含氮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等也同样从结构特点、结构通式、命名方法、主要性质、检验方法及重要代表物等方面制成表格。这样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知识点,同时能够方便学生记忆。

3 方法评价

3.1对象

从我校2014级药剂专业7个班中随机选取2个班共147名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对比教学法),另外选取2个班共12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分别进行有机化学教学。

3.2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x±s,分)

由表4可知,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比教学法能够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

3.4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学生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47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知,运用对比教学法进行教学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80%以上)的肯定。

通过对比教学法的应用,使得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基本物质的结构、性质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物质、不同性质的共同特点以及同类物质、相似性质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准确的新知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同时对比教学法的反复使用,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5 实验组学生对对比教学法的认可程度[n(%),人]

G424.1

B

1671-1246(2015)22-0076-03

猜你喜欢
性质药剂化合物
碳及其化合物题型点击
碳及其化合物题型点击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厉害了,我的性质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