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生吸烟情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5-10-26 11:03苏洁卿曾庆青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吸烟率吸烟者烟草

苏洁卿,曾庆青

(1.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2.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防城港538000)

高职医学生吸烟情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苏洁卿1,曾庆青2

(1.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2.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防城港538000)

目的了解医学生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方法以某医学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班级整群抽样方法,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871名医学生中,总吸烟率为6.2%,其中男生为5.7%,女生为0.5%。男女生吸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目前吸烟的54名医学生中,尝试吸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18岁。吸烟、曾吸烟及不吸烟的学生,对烟草中含尼古丁、焦油成分的知晓率较高,对烟草中含其他有害成分的知晓率偏低;对吸烟会引起肺癌、气管炎的知晓率较高,对吸烟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和胃癌的知晓率偏低。结论医学生仍对吸烟与健康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应加强烟草医学知识教育,同时要重视知、信、行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医学生对吸烟与健康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高职医学生;吸烟情况;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疾病谱、死因谱也在发生着变化。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烟草是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医疗卫生工作者是控烟工作的主力军,医学生则是这支主力军的坚实后

表2 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反馈结果[n(%),人]

3 讨论

表1显示,运用形成性评价体系,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显示,学生对护理技能形成性评价的反馈意见为好的占84.9%,表明学生对护理技能形成性评价体系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率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往往是“一考定终身”,个别学生仅仅靠期末“临时抱佛脚”,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形成性评价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率。

3.2提高了自我管理效能

形成性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尤其在学生自评和互评这一环节,具体体现在开放练习的时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88.9%的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认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3.3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既对学生知识、技能等量化指标评价,也对学生的态度、兴趣、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评价[2]。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学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必须团结协作,才能整体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88.9%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3.4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表2显示,83.3%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说明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授课方法和评价方式比较认可。形成性评价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民主、自由的气氛,授课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学习[3],不仅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我管理效能,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但形成性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范晓红,饶和平,徐旭红,等.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684-686.

[2]王跃群.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A):70-71.

[3]龚爱萍,周红,李丽萍,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3(8):2787-2788.备力量[1]。作为我国基层医疗主力军的高职医学生,由于他们将是今后居民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时最先接触的医务工作者,因此,他们对于吸烟与健康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将直接影响着病人乃至社区人群[1]。现以某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相关结果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某医学高职院校部分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该医学高职院校是由3所院校合并的,故仍有部分学生为中职学生。

1.2方法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中随机抽取13个班级的医学生,由经过培训的辅导员现场发放问卷,医学生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885份,回收有效问卷8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42%,其中高职医学生682人,中职医学生189人;男生245人,女生626人。

本调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吸烟行为调查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烟草相关知识、烟草相关态度、烟草相关行为4个项目。

参照WHO关于吸烟的定义,将吸烟分为5种情况,即每日吸烟(每天或几乎每天吸1次,持续3个月以上)、每周吸烟(每周至少吸1次,持续3个月以上)、偶尔吸烟(每周吸烟达不到1次,只在节假日或聚会时吸烟)、已戒烟和从未吸烟。将每日吸烟和每周吸烟作为常吸烟者,可计算出常吸烟率。将常吸烟者和偶尔吸烟者统称为吸烟者,可计算出总吸烟率[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医学生吸烟现状

在被调查的871名医学生中,总吸烟率为6.2%,其中男生为5.7%,女生为0.5%;每日吸烟率为60.0%,其中男生为54.5%,女生为5.5%。

2.2不同学历医学生吸烟情况

高职医学生的总吸烟率为83.6%,每日吸烟率为58.7%;中职医学生的总吸烟率为16.4%,每日吸烟率为66.7%,高职学生总吸烟率高于中职学生(P<0.05),可能与高职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2.3不同性别医学生吸烟情况

从不吸烟的男生有131人,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53.5%;以前吸烟但现在已经戒烟的男生有64人,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26.1%;目前吸烟的男生有50人,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20.4%。从不吸烟的女生有588人,占被调查女生总数的93.9%;以前吸烟但现在已经戒烟的女生有34人,占被调查女生的5.4%;目前吸烟的女生有4人,占被调查女生的0.6%。男生的吸烟率要高于女生(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学生吸烟情况比较(%)

2.4不同年级男女生吸烟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分别为2012级、2013级的在校学生。其中,2012级总吸烟率为6.4%,每日吸烟率为61.8%;2013级总吸烟率为6.0%,每日吸烟率为57.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吸烟情况不同,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吸烟情况

2.5吸烟者相关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目前共54名医学生吸烟。在这些吸烟的医学生中,尝试吸第一支烟时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18岁(37.7%),其次为13~15岁(32.5%)。尝试吸第一支烟的原因主要是受情绪影响(37.1%),其次为好奇(31.2%)。持续吸烟的原因主要有解除烦恼(23.5%)、社交需要(19.1%)、使人放松(16.2%)及消除疲劳(15.3%)。

2.6烟草中有害成分知晓情况

在问卷的第二部分“烟草相关知识”中,我们设置了“对烟草中的有害成分知晓情况”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包括吸烟的、曾吸烟的、不吸烟的)知晓烟草中含尼古丁这一有害成分(分别为87.0%、94.9%、96.0%);知晓焦油是烟草中有害成分的医学生比例也较高,均超过60%;知晓烟草中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医学生比例较低,见表3。

表3 对烟草有害成分的知晓情况[n(%),人]

2.7吸烟可能会引起的疾病知晓情况

我们还设置了“吸烟会导致何种疾病”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吸烟者、曾吸烟者还是不吸烟者,大部分都知道吸烟可能会引起肺癌(分别为92.6%、98.0%、98.2%)和气管炎(分别为63.0%、65.3%、64.3%),但对于吸烟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及胃癌的知晓率偏低,见表4。

表4 对烟草引起疾病的知晓情况分析[n(%),人]

2.8吸烟与健康的知识来源

学生获取吸烟相关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广播电视(20.8%)、医学书籍(20.6%)、报刊(18.2%)。

2.9对吸烟及禁烟的认识和态度

在吸烟的态度上,有68.1%的学生赞同吸烟应受到法律、社会秩序的约束,31.9%的学生认为吸烟是个人行为,他人不应干涉。关于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上,大部分学生(92.1%)还是赞同这一观点的。另外,在吸烟、禁烟的态度上,女生更倾向于吸烟应受到法律、社会秩序的约束及在公共场所禁烟(P<0.05),见表5~6。

表5 不同性别学生的吸烟观点(%)

3 讨论

3.1加强烟草医学知识教育

随着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及人类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在对人体影响较大的不良行为方式中,吸烟位列其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871名大学生中,吸烟者54名,总吸烟率为6.2%,其中男生为5.7%,女生为0.5%,男生的吸烟率远高于女生(P<0.05)。作为医学生,由于系统接受了医学知识的学习,按理应该对与烟草相关的医学知识有一定知晓,但通过对烟草中有害成分及导致疾病知晓情况的调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医学生对烟草中含尼古丁、焦油等有害成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烟草中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的知晓率偏低。同样,大部分医学生对吸烟会导致肺癌、气管炎的知晓率较高,对于吸烟可引起其他疾病的知晓率偏低。所以,应该加强对医学生烟草医学知识的教育。除此之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吸烟者及曾吸烟者对烟草中有害成分及吸烟会导致的疾病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有吸烟行为。可见,除了应加强医学知识教育外,还应该重视知、信、行之间的关系。学校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课堂讲授、学术讲座、知识竞赛等,加强学生关于烟草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如一年一度的5.31控烟活动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控烟活动中,亲身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自觉加强知、信、行的统一。

3.2加强控烟健康教育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吸第一支烟的年龄主要在13~18岁,即上初中、高中时期,与何瑞芳等[3]学者所做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这一时期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吸烟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控制吸烟应从初中、高中开始。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不断努力。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尝试吸第一支烟的主要原因是受情绪影响(37.1%),可见,情绪的不稳定会引起不良行为的发生,而这一结果也与学生持续吸烟的主要原因为解除烦恼(23.5%)相一致。因此,学生应学会正确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拥有健康的心态。这需要全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引起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此外,吸引学生尝试吸第一支烟的原因还有好奇(31.2%),这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即对任何事情都感觉新鲜、都怀有好奇心,对此应加强正确引导。持续吸烟的原因还有社交需要,占19.1%,说明社会上借助吸烟进行社交活动的不良风气已经波及高等院校。因此,在大学生中提倡文明社交尤为重要[4]。长期吸烟的其他原因还有使人放松(16.2%)及消除疲劳(15.3%),这可能与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业压力较重等因素有关,学校应更科学、更合理地安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余生活,缓解释放压力,营造健康的生活、学习氛围。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获取吸烟相关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广播电视(20.8%)、医学书籍(20.6%)、报刊(18.2%)。作为医学生,医学书籍作为其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并不奇怪,对于公共、传统媒体的宣传学生也不排斥,而是乐于接受。因此,学校可利用广播、宣传板报、手册等传统媒体,同时,也可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共同营造校园控烟、戒烟氛围。

另外,通过此次调查,在关于吸烟、禁烟的态度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学生是赞同在公共场所禁烟的,并且也赞同吸烟应受到法律、社会秩序的约束。但让我们遗憾的是,作为医学生,明知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有31.9%的学生认为吸烟是个人行为,他人不应干涉。估计这与“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有一定关系。但作为医学生应知道自己将来责任重大,是未来维护公众健康的工作者和宣传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仅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更应该对公众的健康负责。对此,学校应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健康理念、职业理念。

医学生是未来维护公众健康的工作者和宣传者,榜样人群的低吸烟率有助于降低公众的吸烟率[5]。作为培养未来基层医疗主力军的高职院校,应重视、加强在校园中开展控烟教育活动,既让学生真正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又要让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控烟教育的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彩霞,陈维清,卢次勇,等.广州某医学院医学生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5(3):192-194.

[2]周国宏,袁杰,胡富忠,等.某医学院学生吸烟状况与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1):15-17.

[3]何瑞芳,张利彬,贺丹,等.医学生吸烟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126-127.

[4]原建慧,翟艳丽.医学生吸烟现状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1):9-10.

G526.5

B

1671-1246(2015)22-0110-03

2011年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南宁市医学生吸烟现状调查与控烟干预影响因素分析”(2011J03);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课题“广西高职生吸烟现状调查与控烟干预影响因素分析”(Z2011529)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吸烟率吸烟者烟草
神数据
韩国吸烟率大降,多亏烟涨价
吸烟者更易腰腹肥胖
吸烟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HIV感染者吸烟率高
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No Smoking请勿吸烟
烟草中茄酮的富集和应用
每天1根烟,心脏病风险增3倍
烟草镜头与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