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2—2014年)

2015-10-26 11:03景彦杰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总数期刊心理健康

景彦杰

(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甘肃武威733000)

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2—2014年)

景彦杰

(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甘肃武威733000)

对2002—2014年发表在国内期刊中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论文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定性类型,且以主观的经验总结为主;定量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且科学性有待提高;研究力量分布不均衡且有不稳定性,核心研究群尚未形成,跨区域研究的合作关系不成熟;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与阐述,关于中职学生的优势及问题干预的关注力度不够;研究的基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文献计量分析

我们通常难以给予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一个精确的定义[1],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较为常用的描述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2-3]。个人的健康心理是由许多成分构成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4]。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及技工学校的学生统称中职学生,他们多数学习成绩较差、自我实现的意识淡薄及偏差行为表现明显。这是一个较特殊的青少年群体,面临升学、就业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5]。研究数据显示,73.7%的中职学生存在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30.1%的中职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针对中职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针对性、特殊性及时效性的要求。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了大量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服务对策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2002—2014年间正式发表在国内期刊中的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力量、研究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现介绍如下。

1 样本与方法

1.1文献取样

文献检索时间:2015年1月20日。以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为检索平台,选用西北师范大学节点作为数据库,在“高级检索”模式下,以主题“中职生(包含)心理健康”进行“精确”匹配模式的“全库范围”检索,共获得2002年至2014年间724篇相关文献。由两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逐篇阅读、筛选,剔除部分不属于学术论文范畴的工作报道、文学纪实、人物介绍及学位论文、重复发表文献和与检索主题不相符的检索文献等,共计178篇。本研究将重点分析2002—2014年已发表的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546篇。

1.2分析单元

借鉴已有文献计量法研究的成果[3-4,7],确定了10个分析单元,分别是:文献数、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工具、受资助情况、作者数、合作情况、作者机构、文献的地区分布、发表期刊。

1.3统计学方法

将检索出的文献信息录入Excel软件中,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定量分析,以频次和百分比统计为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文献的年代分布

从总趋势上看,我国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数量在2002—2014年期间呈现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02—2014年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发表文献数量统计

2.2文献的研究类型及内容

考查2002—2014年我国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546篇文献的研究类型及内容(见表2),定性研究文献总计442篇,占总数的81%,主要集中在“经验总结”,其占定性研究的92%、占总文献的74%;定量研究文献总计104篇,占总数的19%,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占定量研究的65%。

统计文献中有效问卷回收数和参与实验的人数,104篇定量类型研究的对象总计62 417名中职学生,其中2篇文献中未报告研究对象数。定量类型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为SCL-90,共使用了42次;其他研究工具如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使用了6次、SAS使用了4次、SDS使用了3次、EPQ使用了3次,研究工具主要为病理性诊断量表;针对中职学生所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量表》[8]仅使用了1次,推广度不够。其中,4篇定量研究文献采用自编问卷,8篇未报告研究工具。

表2 文献研究类型与内容的统计

2.3研究文献的受资助情况

在546篇文献中,有项目支持的文献合计为28篇,占总数的5.1%。其中标明国家级项目的有7篇,省级和部级合计17篇,市级1篇,校级3篇(见表3)。

表3 文献受资助情况的统计

2.4文献研究的力量

以文献的第一作者为基准,统计研究者发表的文献量。本研究所分析的546篇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均有明确的作者署名,剔除重复作者30人,作者总数为664人。其中发表研究成果2篇的作者17人、3篇的作者5人,仅发文1篇的作者497人,占作者总数的75%(497/664)。

以文献中单篇作者署名的人数来考查研究的合作情况。在546篇文献中,独著449篇,占文献总数的82.2%;2人合著68篇,占总数的12.4%;3人合著19篇,占总数的3.5%;4人合著4篇,占总数的0.7%;5人合著5篇,占总数的0.9%;12人合著1篇,占总数的0.2%;未出现以课题组署名的文献。

表4 文献研究机构的分布统计

以第一作者(或执笔人)的署名单位为基准考查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见表4)。统计结果显示,在分析的546篇文献中,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的研究文献量居第一,占分析文献总量的76%;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的研究文献总计442篇(415+27),占文献总量的81%,说明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为主要研究者。

2.5文献的地区分布

根据地理区域划分,将祖国的省市分为东部、中部及西部3个地区。在文献检索与整理中,未出现标明港澳台地区及青海省的研究文献(见表5)。在文献中,有31篇未标明省市信息;在作者所属机构的地区中,东部地区文献数位居首位,占总数的45.6%(249/546);按作者所属机构的省市统计,江苏省位居首位,占总数的10.4%(57/546)。剔除省市信息不详的文献,东部地区占48.3%,中部、西部合计占51.7%。文献的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内各省市间分布不均衡。

表5 文献的地区分布统计

2.6文献发表源的分布

文献检索结果显示,2002—2014年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已发表的546篇学术论文主要分布在227种期刊上。总发文量5篇及以上的期刊共22种(见表6),占发文期刊总数的9.7%。其中累计发文量居第一位的期刊为《卫生职业教育》,发文占总量的5.3%;职业教育类代表性杂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文占总量的2.4%;心理学类期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发文4篇,占发文总量的0.7%,其他心理学类专业核心期刊中未涉及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

表6 文献发表源期刊统计

3 研究结论

(1)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研究文献的学术质量参差不齐。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类型,其中大部分的定性研究成果为浅析、讨论及主观性的建议等,尚未出现较科学的原创性质的研究文献。作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坚力量的中职教育工作者,有进行研究的有利条件,但这一群体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及水平有待提高。为数不多(19%)的定量类型研究文献中,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使用及数据处理方面仍然存有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如未报告研究对象数(占定量研究的2%)、未报告研究工具(占定量研究的8%)及未报告自编问卷的相关参数等。

(2)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力量存在不均衡和不稳定性的特点。研究力量的地区间及地区内存在不均衡的现象,部分需要跨地区、跨省市的现状调查没有实现合作研究,分析文献中82.2%的文献为独著,地区间及地区内稳定的合作关系尚未形成。根据普莱斯定律[3],某研究领域是否形成了稳定研究群体的指标之一是撰写该领域研究论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分析文献中发表2篇及以上的研究者仅有22人,大量研究者仅发表1篇文献。这表明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核心研究群尚未形成,研究队伍分散、区域分布不均衡及缺乏稳定性。

(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和主观阐述,关于中职学生的优势及心理问题干预的关注虽有[9-10],但力度不够。基于学校教育的优势视角及积极心理学理论,立足于消除“标签效应”,关注中职学生自身优势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这也是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途径。

(4)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在基金或科研项目支持方面,目前的支持力度不够,分析文献中仅有28篇受到资助,其中大多数研究者为高校研究人员。作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坚力量的中职教育工作者,在申请国家级、省级科研基金过程中阻碍较大,有自身研究理论与能力方面的局限,更存在科研政策方面的限制,所以基层科研基金项目的支持有待加强,特别是校级科研项目。

总而言之,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吴均林.心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甄瑞,姚本先,周宵.十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计量学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4):4-6.

[4]罗鸣春,黄希庭,苏丹.中国少数民族心理健康研究30年文献计量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17-20.

[5]袁新苗.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6]陈顺利.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7]付艳芬,罗鸣春,尹可丽.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研究30年文献计量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8):1459-1463.

[8]俞国良,姜兆萍.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12-13.

[9]文书锋.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9-11.

[10]朱颖.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职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2012(8):190-193.

G526.5

B

1671-1246(2015)22-0141-03

猜你喜欢
总数期刊心理健康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期刊问答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