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句法学比较探索》述评

2015-10-26 15:16王雪梅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对比

王雪梅

摘要自乔姆斯的转换生成语法问世以来,句法学已历经半个世纪考验。《汉英句法学比较探究》一书从普遍语法的理论出发,跟踪句法学发展历史,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句法结构历史研究为素材,尝试对汉英两种语言句法结构比较探索。本书包括八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汉英句法的比较。文章对该书个别章节作简单概述并粗略评价。

关键词:生成语法;汉英句法;对比

1.引言

句法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由原来的生成语法,发展到管辖与约束理论,再发展到“最简方案”,促进了句法学发展新时期。其子理论构建又包括题元理论、X界标理论、格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管辖理论、界限理论等。本书由八篇论文组成,分别运用上述理论系统,对比汉英句法。书中每位作者都参考或运用了众多学者的不同理论,表现出对语言学的浓厚兴趣,本文选取其中五篇做述评。

2.1对汉英句法比较思考

本书的第一篇论文“对汉英句法比较的思考”。第一部分是讲乔姆斯基从德国学者威廉·冯·洪堡特的理论中获得灵感,确定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基础。语言知识的一部分是天生的,这种语言普遍性就是普遍语法,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原则和参数,也就是原则参数理论;第二部分巧用荒原效应解释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之间关系;第三部分指出语言不仅是声音符号,也可以是手势、身体、表情等;第四部分从格的角度对比汉英句法,以最具丰富形态格的拉丁语为例,探讨格与题元角色的关系。由于汉语里的曲折变化不强,在语态的形式上看不出格现象,它隐藏在句子内部可运用格分析语法结构;第五部分讲到最简方案的提出,传统句法的作用,最简方案内容,以及作者认为乔姆斯基对归纳法的误解所产生的方法论问题。

2.2对格理论的探讨

这一章首先是格的概述,作为所有语言学中普遍存在的语法特征,分形态格、抽象格及结构格。所有自然语言都有抽象格的存在但汉语的句法名词和代词没有明显的格形态变化。作者认为内在格的赋格条件应为“当且仅当某一受格成分能给dp分派题元角色时,才能授予内在格。”接下来作者阐述了几种特殊句式的格现象,包括双宾语、存现句、被动句态,书中对句法现象的阐述大多以例子的形式解说,比如,作者引用以下例子:

a.我给张红一本书。b.我把书给了张红。c.我给书。d.*我给书张红。

对比可见,每个格都有自己的“格位”,失去哪一个位置都会使整个句子不合语法。作者引用英语的例子证明了同样结论。

最后是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格理论思考,乔姆斯基虽然试图找到普遍语法的通性,但对汉语的研究涉及不足,最简方案将复杂的赋格关系统一为指示语-中心语关系,是理论简化的一个里程碑。

2.3论短语结构

词是句法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人类大脑中有一个“脑词库”和一个“推到程序”,短语结构理论是揭示大于词的各种句法单位的内部结构和共有的结构特征。西方传统句法学家把短语分为5类:np,vp,pp,ap,advp。本文按此5类短语对汉英短语进行比较分析,将原句法结构分析的np换成最简方案中的dp,即含有限定语的np。分为限定语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分句结构(非标句词分句、标句词分句)六个方面。英语附加语置于限定词短语的后面,而汉语置于前;英汉动词短语结构上有明显差别,汉语附加语在中心词左边,而英语在右;英语介词有前置和后置两种形式,而汉语介词只有前置;形容词中心语的修饰语在汉英语言中结构类似,但也有个别差异,特别是对应英语形容词变成的汉语动词“自豪”等;汉语中也有不定式符号,只是被隐藏起来了,汉语中虽然没有明显标句词,但在结构上隐藏着标句词。

2.4什么是空语类和语迹

作者通过举例介绍空语类概念,然后说明空语类PRO的位置,主要提到了缺失补语的句子,如果我们将缺失成分补充完整,特别是在不定式分句之前,发现英语这样的句子有些不可行,但在汉语里就完全可行;接下来是句法结构的控制性质,作者对先行词空语类最近距离原则提出质疑,认为最重要看句子结构具体情况,这些原则和定理都有形式和主观上的片面性,所以作者在分析时对于所有的原则、定理等一概不提;下面是空语类pro的位置,pro与PRO虽然都处于主语位置,但作者列出了三点区别;还讲到什么是语迹、语迹和空语类的关系、寄生空位。

2.5汉英移位比较

最简方案认为人类语言共用一套普遍语法,为让不同成分在相邻相关的环境中核对特征,需要把某个句子成分进行移位。移位研究研讨什么成分可以移位、移动到什么位置、为什么要进行移位等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三种移位:限定词短语移位(dp movement)、疑问词移位(wh-movement)和中心语移位(head movement)。在dp移位里,被动句和提升结构是研究的关键两个方面。作者分别比较英语和汉语的主被动句转换及早期生成语法理论与最简方案对这种转换的不同解释。英语的wh-具有强势特征,因此需要有显性的移动来核查该特征,而汉语的wh-的弱势特征,只要通过隐性方式即可。

3.结语

《汉英句法学比较探索》从普遍语法的理论出发,跟踪句法学的发展历史,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最简方案等,以句法结构历史的研究为素材,大量列举实例,总结前人成果,并提出质疑和观点,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进行比较探索。书中论文语言锤剑,层次分明,举例恰当,不同角度比较汉英句法。虽不能说它从理论或分析上都是完善的,缺点和不足肯定存在,但笔者相信,所有语言经长期国际交往和相互融合,最终必然趋向普遍语法。此书作为研究汉英句法的一部比较全面的书籍,对汉英研究有重大理论贡献。

参考文献:

[1] CHOMSKY N. Syntactic structure [M]. Mouton: The Hague Paris, 1957.

[2] RADFORD A. Analyzing English sentences: A minimalist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罗志野. 汉英句法学比较探索 [M].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欢
对比
关于杨德豫与黄杲忻版本的露西组诗译文对比分析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语法衔接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