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前景探析

2015-10-26 15:16王怡娇李子君皮珈雨刘梦荻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存在问题

王怡娇 李子君 皮珈雨 刘梦荻

摘要:一直以来,家庭养老都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家庭养老在现实中越来越难实现。一方面是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子女无暇照顾的空巢老人日渐增多。 另一方面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推行,使得如今平均一对年轻夫妇面临着2-3位老人的赡养压力。如何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如何使养老服务业在我省得到蓬勃发展?我们展开了如下思考。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存在问题;社区居家;社会机构;分类推行

(一)我省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随着养老服务业的逐渐发展,我省各地区出现了不少老年餐桌、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托老所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但由于机构资质、管理制度、服务标准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等未衔接配套,目前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还呈小散乱的态势,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体系。而且其规模呈萎缩趋势,其服务功能与现实中老年人的实际养老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现实生活中,仍有较多问题亟待解决,如:

①养老服务的功能仍不全面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项目较少,真正接受上门服务的老人较少。除了社区组织的文体、休闲、娱乐活动外,日托、食堂服务项目还是难以开办起来,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生活服务需求。

②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强

其一,政府对于社区养老机构的土地扶持政策不到位。社区养老机构很少有单独的土地来建设,一般都采取利用现有闲置设施进行改造。其二,参与居家养老工作的人员少,居家养老工作还没有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局面,基本是民政部门单打独斗。服务工作多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其三,经费扶持少。由于此项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不够,且我省各地区的情况不一,缺乏投资经验的各地区政府很难把握经费投入的力度。

2.对策

⑴社区养老机构的建设规划方面。

住宅小区于初建时,统筹考虑老年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规划留有一定的公共室内活动面积,并通过制定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闲置资源。运用市场经营机制,利用文化大院,联合利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提高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率和服务率,逐步形成为老服务网络。

⑵提高服务质量。

老人接受上门服务少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服务收费高,二是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就应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评估和监督,对新建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一一检查、验收,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入户调查、综合评分等方式,对服务站的硬件设施建设、服务队伍建设、服务制度建设、服务成效以及服务软件材料建设等方面进行考评验收。

⑶健全服务设施,拓展服务领域。

各地区应全面细化《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如在医疗保健的服务方面,日间照料中心可以设立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附近,并在此基础上配备影像、棋牌设施、健身器材、聊天桌椅等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

⑷创新激励机制,壮大服务队伍。

要想解决服务人员稀少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养老服务人员从业补贴及各种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服务人员的队伍中。

⑸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使用效益。

政府应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需经费列入公共财政预算,筹集标准以城市社区常住人口为基数,以城市社区常住人口为基数筹集,所筹资金一方面确保用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用于支付无偿服务对象和低偿服务对象的养老服务支出。另一方面用于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转。

(二)我省社会机构养老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已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走上社会化的发展道路,较好的适应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但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各种问题。

1. 供需呈现区域上的分化,养老机构资源利用率不高

通过实地调研的两个市来看,都存在这供需区域化不平衡。 如临沂市,有的区域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有的区域则几乎无人入住、空余床位过剩。我们经实地调查访问可知:供需不平衡的产生,造成了资源浪费,致使资源利用率不高。

2. 养老机构基础设施不过关

大多数民办养老院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的靠对租用的民房仓库或闲置房屋进行改建,存在环境差、设施陈旧简陋的问题。中低水平养老机构的问题尤为明显,往往集中体现在不能保证国家规定的每位老人平均三十平米的居住面积、房间内缺乏床头呼叫器、缺乏基本医疗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等。

3. 未富先老现象严重

据估算,临沂最高档养老机构的最高档标准为每个月10000元左右;而最低档为900/每月。而据最新统计,临沂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27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803元。由数据可以看出,养老花费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同时反映了养老经费高居不下的问题。

4. 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机制滞后

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反映,作为民办福利机构,虽然国家政策表示要给予支持,但目前基层政府和部门管得多,服务得少。更甚者,国家对福利机构用地、用水用电的优惠在多数地方成了一纸空文。[2]

5.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不高

首先,民办养老院的服务相对落后,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一个护理员往往服务多个老人,使老人无法得到精心照料。

其次,目前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多为失业、下岗又不得不补贴家用的社会底层妇女,护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亟待提高。

6. 养老机构医疗功能不健全

经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养老机构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功能不健全。大多数养老机构的现今还无法达到医养结合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353—2012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可知,国家对养老机构的发展定位是医养结合的综合型养老机构,而医养结合是我省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

7. 落后的观念根深蒂固。

其一,缺乏护理服务人员。人们普遍将护理工作视为脏活累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这样的工作,造成护理人员缺乏现状。

其二,送老入院仍被视为不孝,现在机构养老仍不是多数家庭的首要选择。

8. 养老机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检修工作落实困难。

尽管在设立之初,政府已对养老机构设定一定要求,但许多养老机构租用完工建筑,其设计并不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且往往因资金短缺无力进行后期改建、扩建。故而,对于养老机构的运行期间的设施及时检修是一重难点。不难发现院内员工对设备的检查仅是停留在表面,并未达到实质性要求,而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也未落实到位。

9. 养老机构应急条件不足。

每个养老院都可能会遭遇如火灾,地震,疾病等突发情况。然而通过对老人们的走访,我们发现他们对于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意识还是相对欠缺的。各种应急演练过于形式化。其次,养老院的医疗室仅能够为老人诊断常见病,对突发疾病束手无测。中低等的民办养老机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又缺乏部分急救设施,紧急情况下只能向120求救,难以应付突发情况。

2.对策

(1)普惠性和商业性并存

养老机构的发展,应该是复合式发展。首先应该是官办、官助民、民办的混合运行模式。

其次,养老机构的发展应该是普惠性和商业性并存的[1]。我省现在的城乡收入及家庭的消费能力差距仍旧悬殊较大,初步目标仍是老有所养。故而针对各地区的不同贫富程度,养老机构的发展应该保持着普惠性及福利性。

商业化、市场化是中国的养老机构发展的必经之路。商业化的机构养老,无论是在土地划拨、税款征收、财政支持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及优惠。同样的,随着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高质量养老的渴望和高水平的养老机构的需求也逐步增加,故商业化的养老机构亦存之有道。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对养老机构建设实施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在公益用地和建设用地中优先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加大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老人入住率,最大限度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落实享受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兴办各类老年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市场服务。

(3)监督体制应随之完善

首先,明确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分化,并明晰各级政府的财政供款责任及资金的使用去向。

其次,对养老机构的商业化程度控制,和微利性的把握,都需要相应的监督。

任何一个体制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监督,故而监督体制的发展也必不可少,应与相应的体制亦步亦趋或前置发展。

(4)互联网+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养老服务业虽然是个新兴产业,但从一开始发展进程中,就应结合实际,考虑发展。据调研,临沂和莱阳两市皆有网络信息化服务,通过互联网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信息化的机构养老的模式已成发展趋势。

(5)保障养老机构微利性

养老机构具有微利性、福利性等多种特殊的性质,但市场经济有着另一特色——趋利性。政府该怎样鼓励、保证进入该领域的民营资本能够保证这种微利的存在是现在的一大难题。一种方法是政府参与到微利性养老机构的经办过程中,从贴息贷款、政府购买床位的服务、反复性的贷款转变为阶段性的补助、日常营运的监管和评估机构的介入这些方式参与。另一种方法是引入商业保险,增强保障能力,各地区政府对此应当实施“养老机构责任保险”。

(6)政府控制养老机构收费

过度的趋利,会导致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高于多数居民的消费,便会产生资源的浪费和养老机构的微利性泯灭。政府应发挥其在市场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收费控制在当地养老机构的一般水平,并鼓励一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因收费价格高、服务水平低而未能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需求。

(7)全方位呵护要“从一而终”

应该倡导通过综合服务的设置,配合设施硬件建设,将被动养老转化为主动养老。主动养老模式应充分尊重老人的个性需求,贯穿老人的全生命周期,依照老人的个性和身体条件制定独一无二的照护计划,并持续对照护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以保证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如今,以“养生+健康管理”、“一站式持续照顾退休养老+分时度假”、“各级护理+康复”等遵循生命周期特点,并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养老模式已经形成。

(8)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综合素质

要让全社会尊重养老服务人员,政府首先要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吸引一部分大学生到养老机构就业是一大解决方案。无论是通过与高校合作还是发放补贴,或根据其表现每年每月适当给予奖金。

除了以上解决方法,还要做到“六有”:一是有规划;二是有机构;三是有队伍;四是有项目;五是有经费;六是有平台。

(9)转变养老观念,摒弃陈旧观念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尚不健全,受旧思想的束缚,家庭养老仍然盛行。但是从长远来看,社区居家养和机构养老乃是大势所趋。国家的对养老问题的改革和扶植也主要是后者。之所以分类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使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并行,是因为老旧观念太过根深蒂固,需要长时间逐步推进养老业发展。

(10)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在目前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对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各种养老保险作为民生保障重视起来,如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面对庞大的老龄队伍,我们要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所需;加强社会各方关注、重视;加快养老服务建设步伐。

(11)加强紧急情况的应对

应急能力亦是多数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权衡因素。各养老机构要有危机意识和紧张感,定期进行各种应急演练。另外,各种设施的定期检修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资金短缺,低水平养老机构一般远离市区、医疗设施简陋。针对这种现象,除了养老机构自身应当与正规诊所联合服务外,政府应适当给予医护人员奖励和补贴,或调动就近三甲医院专业医护人员去条件较差的养老机构服务。

(12)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体系

推动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发展势在必行。对于条件较差的养老机构,可以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于农村的养老机构,可以依托农村卫生室;对于闲置土地较多的医院,可以在内部设立养老机构;对于高水平养老机构,可以依托大型医疗机构。

结论:分类推进养老服务业,构建完整和谐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是正确的养老服务发展方向。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是符合当下中国实际的。不单纯的依赖某一种方式而是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种选择,既是对各家庭负责任也是对老人安享晚年的承诺。

参考文献:

[1]王强.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中国养老服务体系构建[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4.

[2]佚名. 养老服务业面临的三道“门槛”[N]. 人民日报, 2009.10.26(12).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业存在问题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