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愁

2015-10-27 03:37向以鲜
参花(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卢卡奇福克纳星光

◎ 向以鲜

乡愁,简单地说,就是对故乡(地理和精神层面的)一种眷恋情怀。故乡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最终要回去的地方。故乡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且别无选择。故乡是我们的回忆之母,我们向心灵回溯的温暖之源。我们知道美国作家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在小说中,曾构建了一个名叫“约克纳帕塔法”(Yoknapatawpha)的世界,实际上,这个令世人着迷的地方就是以作家故乡密西西比州奥克斯福 (Oxford)为原型而创造出来的。正是这片如“邮票般大小”宁静而僻远的南方小城,蕴育出福克纳超凡入圣的想象力。故乡对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群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在当下,在人们几近丧失故乡之时,我们重返故乡,记住乡愁,显得尤为迫切:没有故乡或没有乡愁的人,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故乡的人,其漂荡的灵魂将无处安放。

德国18世纪后期的天才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曾这样回答关于哲学的提问:哲学就是一种乡愁,是一种在任何地方都要想回家的冲动。当然,这儿所说的乡愁,是一种更为形而上的比喻性说法。按照匈牙利学者卢卡奇(Ceorg Lukacs)的解释,这个故乡的核心是古希腊史诗时代、那时的生活与本质是同一的,人们更加真实地为实体所充盈,人们与原型家园有着更贴近的关联,内心流淌着抒情的河流,没有断崖,也没有深渊。人与物、人与天地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卢卡奇有如此诗意的描述:星光与火焰虽然彼此不同,但不会永远形同路人。因为:火焰是所有星光的心灵,而所有的火焰都披上星光的霓裳。后来,这样的物我同一的境界被割断,甚至被对立和仇恨起来。因此,哲学家们的乡愁,就越来越浓重悲伤。要怎样才能回去呢?另外一位差不多与诺瓦利斯同时的德国哲学家荷尔德林(Hlderlin)认为:要回到故乡,重新实现原初的统一性,并不能指望哲学,而应该依靠美学、艺术和诗歌。

猜你喜欢
卢卡奇福克纳星光
如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
——回望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
行走的星光
主持人的话
星光闪耀
威廉·福克纳的《熊》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
夜如星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