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

2015-02-25 12:47
学术交流 2015年1期
关键词:卢卡奇伊尔信念

张 爽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

张 爽

在对卢卡奇理论发展和政治生涯的评价中,持批评态度的较多,通常认为卢卡奇放弃了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思想并导致理论倒退,无原则地向现实政治妥协。然而,《卢卡奇再评价》一书给世人展现了另一个形象,即一个伟大心灵对信念的坚守。该书集结了卢卡奇最亲密的学生对他的理论和思想转变作出的审视和评价,分析了他思想转变的现实原因和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

《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和《勃鲁姆提纲》(1928)使卢卡奇受到共产国际正统理论家的严厉批评,被指为修正主义、唯心主义、取消主义的代表,面临被开除出共产国际的危险。为了能继续在组织中从事革命,卢卡奇选择了自我批评和悔悟。当与共产国际冲突扩大、矛盾更加尖锐时,他不得不保持沉默,没再发表任何著作。他以自我批评和悔悟的方式对现实妥协了,以停止发表哲学著作的方式对政治沉默了,甚至他的理论研究在他晚年似乎也表现出向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转向的倾向。他的这些行为与学术变化令许多学者不解、遗憾和失望,甚至有学者把他视为“亲暴政的知识分子”。在《卢卡奇再评价》中,卢卡奇的学生费赫尔把卢卡奇这个时期的转变称为“魏玛思想”。针对卢卡奇晚年颇有争议并遭批判的著作《社会存在本体论》,参与卢卡奇写作讨论的费赫尔、赫勒、马尔库什和瓦伊达提出了不加掩饰的严厉批评。然而,尽管对卢卡奇的晚期思想持批评态度,阿格妮丝·赫勒仍然理解了卢卡奇的转变,并把他的妥协理解为一种生存的绝对原则。妥协与沉默只是由于一种生存的需要,是一种生存的策略。一旦生存成为可能,卢卡奇就设法去表达他的思想,与官方理论思想展开游击战。所以赫勒认为,卢卡奇在内心底和行动上从未放弃过思考与批判,也从未顺从过政治强权。除去生存的选择之外,赫勒还发现了卢卡奇妥协的更深层原因,就是他面对马克思思想时来自内心的焦虑、挫败感与批判本性的不安。这种焦虑、挫败感与不安使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生的理论坚守,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在努力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得更清楚、更科学和更接近马克思主义。

其实,卢卡奇的一生可以被阐释为一场战斗,一场有理论指导、有战略与策略配合的战斗。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卢卡奇所作的选择,并在他的妥协中看到他的坚守。在他作为共产党人的革命生涯中,社会主义革命是他一生的战略坚守,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确保自己能够继续保留在党组织中,继续从事无产阶级革命,反抗法西斯主义。而当他以知识分子的身份面对他生活的这个世界时,对人类生存与命运的真情关切是他的信念坚守。他倾其生命进行的理论与革命探索是为了使人类摆脱资本主义对人性的扭曲,摆脱战争对人类的摧残。马尔库什在《生活与心灵:青年卢卡奇和文化问题》一文中准确地抓住了卢卡奇生命中对“文化的可能性”问题的追寻,指出,卢卡奇一生的思考从未发生断裂,他的转变既是对理论答案的寻找,又是寻找实际解决方案的一种尝试。

《卢卡奇再评价》还描述了卢卡奇与伊尔玛·塞德勒的一段悲剧情感。通过卢卡奇与伊尔玛的通信,我们看到了一个细腻的卢卡奇。这种细腻体现于卢卡奇对柏拉图式爱情的思考,对他与伊尔玛关系的再创造,对生活与哲学的审视和选择。“伊尔玛就是生活”,卢卡奇时刻抗拒着日常生活世界中“无生命力的生活”,所以他放弃了伊尔玛,选择了以经历孤独来体验伟大“救赎”的愉悦,摆脱生活的束缚去寻求崇高的精神事业。赫勒以女性的眼光透视到了卢卡奇冷峻思想背后的那份细腻。

卢卡奇生命中的坚守把他塑造为一个书斋里的思想者,一个伟大的孤独者。这份孤独是强者的孤独,他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可以坦然地、平静地说“我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感觉到失意或任何情绪”。通过《卢卡奇再评价》,赫勒、马尔库什、瓦伊达等卢卡奇最亲密的学生以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贴近老师的心灵,把一个坚守信念的伟大心灵呈现于我们面前。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 〔责任编辑:余明全〕

猜你喜欢
卢卡奇伊尔信念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及其思想史效应:100年后的重访
布达佩斯学派与卢卡奇哲学再评价
小熊维尼和他的朋友们第6篇 伊尔的尾巴
卢卡奇研究综述
信念的传承
致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