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5-10-28 10:41葛增才黄晓云刘志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椎旁全麻芬太尼

葛增才黄晓云刘志明*

(1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 曲靖 655000;2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3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

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葛增才1黄晓云2刘志明3*

(1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 曲靖 655000;2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3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 分析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进行开胸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差异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诱导后,实验组的心率及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内,实验组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及术后1 d,实验组的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静止及咳嗽状态时,实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复合椎旁神经阻滞效果显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开胸手术;临床应用

开胸手术疼痛剧烈,如果缺乏有效麻醉镇痛方法,会导致患者不能耐受,产生强烈应激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因此,在开胸手术中实施有效的麻醉镇痛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镇痛方法有全身麻醉、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等。常规气管插管全麻药物用量较大,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较大波动,且延迟患者的苏醒时间,因而为临床麻醉管理带来了困难。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是指将药物注射至脊神经椎间孔外口,从而使麻醉药物能局部作用在需要阻滞的脊神经根处的麻醉方法[1]。为了探究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了不同的麻醉方式,并对比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据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进行开胸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均属于ASA分级中的Ⅰ~Ⅱ级,根据麻醉方法的差异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2~80岁,平均(54.3±7.2)岁;患者体质量为47~87 kg,平均(69.7±10.4)kg,其中肺癌12例,食管癌18例。实验组中有19例男性,11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3~78岁,平均(53.9±7.8)岁;患者体质量为45~88 kg,平均(70.1±9.6)kg,其中肺癌13例,食管癌17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无溃损及感染,并且也无严重的心、肺疾病,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麻醉方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建立静脉输注通路,并对患者的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护。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步骤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药物为1.5~2 mg的异丙酚,3 μg/kg的芬太尼,0.1 mg/kg的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后根据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采用微泵进行异丙酚注入,并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情况进行芬太尼的追加,在距手术结束还有20 min时停止异丙酚的注入。当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且呼之有反应后进行拔管,待患者完全苏醒后将患者送回病房。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在全麻诱导之前,对患者的胸T4~5椎间隙中点外侧约2.5 cm处进行穿刺,常规消毒铺巾后,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垂直进针,当观察到相应的肋间肌发生收缩,且回抽无血和气体后,代表针尖进入椎旁间隙,这时可将0.5%的罗哌卡因注入,剂量为2 mg/kg,记录阻滞起效时间,30 min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方法同对照组[2]。

表1 两组患者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比较(n=30)

表2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的比较(n=30)

1.3临床观察指标:①观察并记录患者诱导前,切皮后5 min、30 min,术毕及术后1 d的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②观察并记录患者诱导前,切皮后5 min、30 min,60 min及术毕的心率、血压变化;③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④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恶心呕吐、烦躁等的发生率;⑤采用VAS的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静息状态及咳嗽时的疼痛程度。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实施相关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表示,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n,%)表示,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切皮后的不同时间内,实验组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0 min及术后1 d,实验组的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心率、血压情况:麻醉诱导后,实验组的心率及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心率、血压更加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苏醒时间情况:实验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为(1.6±0.4)μg/(kg•h),丙泊酚用量为(4.5±0.9)mg/(kg•h);对照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为(2.8± 0.8)μg/(kg•h),丙泊酚用量为(5.9±1.0)mg/(kg•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烦躁发生率分别为6.7%(2/30)、6.7%(2/30);对照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烦躁发生率分别为23.3%(7/30)、26.7%(8/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为(48.6±15.7)min,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为(31.4±10.3)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VAS评分比较:在静止及咳嗽状态时,实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椎旁神经阻滞是较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方法好,且对机体的影响小[3],与单纯全身麻醉方法比较,其有以下几点优势:①手术应激反应小。开胸手术属于比较强烈的应激性刺激,患者的耐受性较差,而椎旁神经麻醉能降低应激程度,从而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了减少了机体的应激反应。②稳定血流动力学。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椎旁神经阻滞能够减少因手术刺激而引起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心率、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岂能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稳定。③减少麻醉镇痛药物的剂量。与全麻比较,全麻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麻醉能减少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的应用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丙泊酚及芬太尼的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复合麻醉能较少药物用量。④患者术后苏醒快。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复合麻醉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⑤术后镇痛效果好。不管是静息状态还是咳嗽时,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复合麻醉镇痛效果良好,有效的镇痛能够预防感染及肺炎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起恢复。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n=30)

综上所述,开胸手术中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应用椎旁神经阻滞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及并发症,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因而,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镇痛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何建华,马曙亮,顾连兵.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31-34.

[2] 朱步銮,柏红,孙小娟.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7):1736-1737.

[3] 黄辉,周赞宫,宋建防,王明山,尹燕伟,王世端.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31(3):193-195.

[4] 徐江慧,张军,梁伟民.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比较[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3):289-292.

[5] 罗妙妙,夏燕飞,卢星,俞琳.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 (1):78-79.

R614

B

1671-8194(2015)33-0083-02

E-mail:liuzhiming.cn@163.com

猜你喜欢
椎旁全麻芬太尼
肌骨超声评估支具干预对Rigo E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