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2015-10-28 10:41张小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自理患处骨折

张小于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张小于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目的 对经过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予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患者自理能力是否受到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16例经过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8例。对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实验组予以康复护理,护理时间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自理能力。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6.55%,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4.48%;实验组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13.79%,参照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44.83%;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但实验组护理后的功能评分为(102.34±6.82)要远远高于参照组护理后的(86.54±5.31)。这几项结果比较均满足P<0.05,其差异在统计之中有意义。结论 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能够辅助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使患者的自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护理模式;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

文中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16例经过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的护理方式对其自理功能有何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16例经过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8例。患有其他严重的系统功能疾病的患者不参与此次研究。实验组有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在19~76岁,平均(57.78±12.34)岁;3例指骨骨折,8例桡骨骨折,10股骨颈骨骨折,12例肋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13例胫骨骨折。参照组有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在18~74岁,平均(58.22±12.16)岁;1例指骨骨折,7例桡骨骨折,11股骨颈骨骨折,13例肋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14例胫骨骨折。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较为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体位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健康知识教育等。

对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予以康复护理,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首先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等症状,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在患者的患处行以冰敷或者热敷,通过血液循环的改善减轻疼痛感。其次,提醒患者在手术后注意休息,同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患处进行按摩,使骨折端产生一定的应力,促进愈合。在手术后的3~6周,保证制动休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屈伸运动,保证关节处可以正常的活动;在手术后的6~8周可以提高活动强度,患者可以在锻炼关节的同时进行负重训练,以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使血肿能够被吸收。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应予以适当的药物治疗以及理疗,可对患者的患处予以红外线照射、使用热水浸浴或者使用低频磁场或电流进行刺激,促进患处的愈合。

1.3临床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感染情况,并以FIM功能评分量表为依据,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准确的评定。满分126分,126分证明患者可以完全进行自理,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完全恢复;评分在108~125分表示患者的功能基本恢复;评分在90~107分,则认定患者的运动与认知功能等需在外力的作用下才可进行,但是依赖程度极低;评分在72~89分,则依赖程度相对较轻;评分在54~71分,则患者运动与认知依赖程度为中度;36分到54分则认定患者的依赖程度为重度;18分以下则认定患者自理功能完全缺失。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感染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6.55%,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4.48%,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参照组好,χ2=4.92,P=0.03<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实验组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13.79%,参照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44.83%,实验组的感染率远远低于参照组,χ2=13.48,P=0.00<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感染情况比较

2.2患者自理功能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但实验组护理后的功能评分为(102.34±6.82),要远远高于参照组护理后的(86.54±5.31),t=13.92,P=0.00<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FIM功能评分比较

3 讨 论

骨折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发生骨折后会降低自理功能,运动与认知都可能受到影响。为了提高手术治理的效果,应当对患者予以护理,但是护理方式的不同影响着患者功能的恢复水平[1]。如果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的患处很可能出现愈合困难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患处畸形[2]。本次研究对患者予以康复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要远远好于常规护理,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感染率明显降低,同时对患者功能评分结果显示,康复护理后,患者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平均评分为(102.34±6.82),也就是说患者的运动与认知几乎不需要依赖外力条件进行,依赖程度极低。

患者骨折位置愈合困难很可能是因为康复锻炼过程的不合理,即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患者的关节活动量较大或者活动方法不正确[3]。针对这些因素,康复护理有序的展开。根据骨骼、肌肉、血管的生长康复规律,在患者术后的不同时期予以循序渐进的活动锻炼[4]。手术后初期主要以理疗为主,以改善血液循环与减轻患者疼痛为目的,及时是关节锻炼也仅在小范围内进行;中期以关节与肌肉活动为主,促进患处的愈合;后期以功能恢复为主,提高活动的强度与范围[5]。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紊乱等问题的患者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护理模式的选择影响着患者的自理功能恢复状况。为了提高治疗的效率,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的改善,应当推广康复护理这一护理模式。

[1] 褚夏芳,李玲芳.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45-2547.

[2] 陈培英.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40-141.

[3] 张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不同护理模式探析[J].中外医疗, 2012,31(13):150-150.

[4] 张海燕,安立红,刘丽娟,等.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25.

[5] 宋敬坤.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18):2867-2868.

R473.6

B

1671-8194(2015)33-0276-02

猜你喜欢
自理患处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治疥疮
治斑秃
《我是自理小能手》说课稿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我会“自理”啦
“喵星人”占领名画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