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室壁画仙鹤图像研究

2015-10-28 04:48陈岑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仙鹤墓室屏风

陈岑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唐代墓室壁画仙鹤图像研究

陈岑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仙鹤图像,在我国古代乃至现代都是作为一种常用的绘画题材,因为其表现形式丰富,在中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除了文献记载和地上现存的资料,在地下还存在着更为丰富的资料——墓室壁画,早在中国西汉墓室的壁画中就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关仙鹤题材的图像,在唐墓壁画中尤为盛行,文章将主要以唐代墓室壁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唐代墓室壁画中大量出现的仙鹤图像在墓室中的功能。

仙鹤图像;墓室壁画;道教;升仙

自古以来,鹤就是我国非常宝贵的珍稀鸟类,由于鹤的性情雅致,形态美丽,有着嘹亮的鸣声,轻盈的脚步,优雅的身姿,羽毛洁白如雪……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这些条件被人们所认识,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和一般的鸟类不一样,仙鹤总是寄托着人类美好的愿望,代表着长寿,忠贞,忠诚,正直,吉祥,富贵,健美等美好的象征,在历史悠久的中国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鹤文化现象,自然仙鹤图像在中国美术史上同样有着着漫长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的陶器,到商周时期青铜器、玉器,然后到春秋

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帛画,墓葬壁画等等,出现不少仙鹤图像。

唐代是我国古代墓室壁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根据统计,全国发现的唐墓壁画墓共计百余座,有关仙鹤题材的墓室壁画已经在唐代初期大量的出现了,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唐代仙鹤入画始盛于七,八世纪之际的武则天晚期和中宗,睿宗之世。现今在唐墓中发现最早出现的仙鹤题材壁画是葬于神龙二年(706年)的乾陵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

发掘于1960年的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在其墓道与前后墓室绘有大量的壁画,仙鹤图像就出现在第四,五过洞顶部,后甬道顶部,保存最完整的当属8米长的后甬道顶部那幅,壁画中的仙鹤红冠黑颈,两腿伸直,一对翅膀张开,直飞云霄,虽然线条非常的简练,但整个造型都非常的生动,逼真,周围伴随的朵朵白云,寓意着墓主人驾着仙鹤前往美好的世界,在布局上每四只仙鹤组成了一个菱形形状,在这个菱形形状内有三朵白云,外部东南西北各有两朵运气,在画面的左右两侧又各有一条云纹组成的条带。同时在藏具的使用上,永泰公主墓内发现了庑殿顶式石棺,上面也发现了仙鹤图像。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在建造上属于同一时期的,在该墓室的洞顶部也发现了仙鹤图像,与白云等祥瑞图像相伴,随后葬于景龙(708年)长安县的韦洞墓,韦浩墓壁画后室甬道顶部亦绘有仙鹤图。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出现这么多姿态各异的仙鹤图样呢?它在唐墓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一般来说墓室壁画的题材和表现内容必须首先是满足某种功能要求,即符合丧葬的整个环境,要切合当时社会丧葬思想和墓主人的意愿,仙鹤图像在墓室的出现一定是和当时丧葬环境相符合或者满足了墓主人的意愿。前文有说道鹤有着特殊的意义,从遥远的古代开始,鹤一直都被视为是一种“祥瑞”禽鸟,代表着富贵气象,后来专门成为中国道教的圣物,仙鹤图像在唐代初期的墓室中渲染了一种理想中天界仙境的氛围,主要功能是作为引导或者伴随着墓主人飞升到仙界,契合了当时人们对去世后希望进入另一种美好生活的期盼,这可以说是秦汉以来墓室壁画中描绘升仙题材的延续,也是早期仙鹤题材出现在墓室中的重要原因。

到了唐代中晚期在唐墓中也发现了许多仙鹤图像,陕西省富平县朱道村文管会在唐献陵陪葬墓区发现一座被盗的唐墓中留下了许多精美的的壁画,出土了最早的独立性鹤样墓室壁画了,在这之前的墓室中从未发现,仙鹤图的规格在1.8×1.7米,画中两只仙鹤相向而立,一个闲庭信步,轻抖双翅,曲颈回首作顾盼状,一个轻拍翅膀,两腿微曲作欲飞状,甚为优雅,中间有灌木和岩石。同一样式的仙鹤屏风式图像还见于西安西郊的杨玄略墓。完成于会昌四年的西安东郊梁元翰墓墓室西壁亦绘有六扇鹤屏,其中有一扇比较完整,有一只鹤一只脚站立着,一只脚微微向上抬起,仰首挺胸,欲向前迈进,但图像资料未见发表。在2010年到2011年的发掘工作中,在长安区兆余村北发掘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唐代壁画墓,根据墓志显露,墓主人叫做郭仲文,字翊周,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曾孙,出土的壁画最出彩的要数仙鹤形象,墓室四直壁上一共画了十只仙鹤,共十幅,南壁西部一幅,西,北,东三壁各绘有三幅,四壁用红彩影作栏额,呈屏风状,共有十屏,每个屏大约高2米,宽大概有1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直立于水中瞪眼眺望,有的引颈望天长鸣,有的行进在水草地上作觅食状,有的喙衔仙草,有的曲颈低头作休息状,有的体态稍丰腴,站立着,目视着前方......这十只仙鹤都是单笔勾绘,特别是朱红顶,黑喙和黑腿,色彩鲜艳。

从唐代中晚期发掘的墓室壁画中,我们看到仙鹤图像样式和分布发生了变化,仙鹤图像主要以屏风的形式出现,他们不再是在空中翱翔,而是翩翩降落,出现在了墓室的北壁、东壁、西壁,而且仙鹤图像开始从祥云,仙人,瑞鸟神兽的画面组合中脱离了出来,形成了独立屏风画的表现主题,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所描绘的仙鹤形象显然不是那种被赋予神性飞翔于天空中与仙人或者祥云相伴的瑞鸟,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禽鸟,侧重于表现鹤的姿态,描绘自然景色,具有一定的装饰审美意味,和唐代初期仙鹤所具有的升仙功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种思想是很片面的的,不完全正确,因为自古以来我国人们对墓室的设计非常讲究的,尤其是古人,在墓室壁画的题材和表现内容的选取上首先必须是满足丧葬环境中的功能性要求,切合当时丧葬思想和使用者的意愿的,所以即使在中晚期出现屏鹤样式的图像,也是与道教有着深刻的联系的,仙鹤图像在墓室中还是主要担任神兽,来引导或者伴随墓主人升仙,正如宿白先生在1987年指出:“云鹤屏风的流行,还可能与道教有关。”①为了论证我的观点,首先我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屏风式鹤样,而非沿袭唐初那种样式?

在唐代中晚期挖掘出来的仙鹤题材壁画多以屏风样式出现,这肯定是受当时社会文化风尚的影响,那时在宫廷殿堂,官府衙署等都非常流行使用屏风,不但居室里面摆放着屏风,就连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两边都放着小型的屏风,这些屏风除了用来装饰房间,更主要的还是起遮蔽挡风的作用,在居室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从而在唐代的壁面上出现了大量的以屏风纹题材的绘画,也就是模仿屏风实物的壁画,通常是出现在佛教石窟,庙宇,楼观,墓室等很特殊的场合。

根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屏风六扇鹤样,自(薛)稷始也。”我们可以知道薛稷创造出了一种屏风画的“六扇鹤样”,并在唐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不过体现在墓葬中,这种影响要滞后一些,因为任何一样东西从出现到盛行总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在唐代初期发掘的墓室壁画虽然和薛稷是同时代的,但没有出现屏风式鹤样图,而是到了唐中晚期才出现。

中国的花鸟画是在唐代开始成为独立画科的,在唐代初期花鸟画开始萌芽,后来在殷仲容、薛稷、边鸾、刁光胤等著名花鸟画家推动下,花鸟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晚唐时期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后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之一,自然而然墓室壁画中的屏风花鸟画的增多是无可厚非。唐以前仅有少数王公贵族附庸风雅,以鹤为玩物,一般人并不热衷,唐代随着道教的普及,鹤变成了热门,成为了诗歌绘画的一大主题,这种地位的改变,在墓室中也体现出来了。

在唐代初期的时候仙鹤图像在墓室里只是作为陪村的,但到了唐代中晚期仙鹤图像以独立主题性质的屏风样式,比如富平朱家道村唐墓墓室北壁绘有的独扇屏风双鹤图,梁元翰和杨玄略墓墓室西壁的六扇屏风鹤图,这些不同于以往的仙鹤题材的造型和表现形式,都属于独立创作精神和审美价值的仙鹤图,并且还与花卉胡子和石头树木相互搭配,形成了自身逐渐成熟的构图和绘画系统,所描绘的仙鹤形象所描绘的仙鹤形象逼真,生动,表现得线条更加流畅,侧重于描绘喝得姿态,所用的色彩也更加艳丽,但未能飞翔于天空中与仙人或者祥云相伴,难道我们就可以完全的说此时仙鹤在墓室中只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禽鸟吗?

显然是不完全对的,一般来讲,墓室壁画透露出的时代审美会更恒定或者持久,虽然唐代经历过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社会上的事物会随着变化很大,但是墓室壁画因其特有的性能仍表现着特有的思路,因为它的构思不是对活人来讲的,而是企图作用于另一个世界的,即使所在的时代多么动荡或者多么繁荣,我们总是希望去世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

总之,作为道教中独特题材的仙鹤图像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和发展着,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美好寓意,象征吉祥长寿的表现题材,在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象和文化内涵,一直沿用至今。

注释:

①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J].考古学报,1982(02).

[1]刘婕.唐代花鸟画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9.

[2]马丹丹.唐代墓室壁画禽鸟图像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1.

[3]田小娟.唐墓壁画中的“云鹤图”述论[J].文博,2011(03).

[4]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K879.41

A

1005-5312(2015)05-0126-02

猜你喜欢
仙鹤墓室屏风
莲花上的“不老”仙鹤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美丽的仙鹤
固表防感玉屏风 珍贵如玉肺不虚
墓室探秘
体虚易感冒喝玉屏风汤
狐狸与仙鹤
阴险和仙鹤
徐显秀墓室壁画中服饰图案研究
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汗证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