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方言中的名词后缀
——“子”的研究

2015-10-28 08:31苗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词根后缀指代

苗菲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徐州方言中的名词后缀
——“子”的研究

苗菲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子”作为具有标示性的名词后缀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我们将带后缀“子”的名词分为:“身体部位+‘子’”;“动物+‘子’”;“有特定品性的人+‘子’”;“日常生活工具+‘子’”四类,就徐州方言中带后缀“子”的名词进行词义的概念意义和色彩意义进行说浅析,并且对徐州方言中后缀“子”的作用进行说明。

名词;后缀“子”;词义;作用

徐州地处江苏西北部,华北平原的东南部,位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带,因此徐州方言属于《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原官话徐蚌片儿。在徐州方言中动词和形容词的后缀极为丰富,吸引了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在本文中,我们旨在集中对后缀“子”这一具有较强语法意义的标示名词性的后缀进行词义的分析,包括词汇的概念意义和色彩意义的分析以及作用的阐述,以此来体会徐州方言的丰富性甚至是徐州地方的风土人情。

一、后缀“子”在名词性词汇中的分布及词义

“子”在《说文》中是“婴儿”的意思,属于实语素,由此派生出“”小义。《释名·形体》:“瞳子,子,小称也。”表“小”称正是词缀“子”虚化的基础。具有指示名词性的后缀“子”在先秦的时候就已出现,例如:“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周易·上经》)后来,意义逐渐虚化,在构词中的语法作用有所变异,并蜕变成为一个羡余成分。如“桌子”“婶子”“鞋子“面子”等等。当它词缀的地位逐渐被大家认可后并在在使用上推广开来,从而就类化为属于名词的词根附属。实语素虚化、词根语素后缀化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读音轻化的出现。下面针对不同于普通话的最能表现徐州方言特色的后缀“子”在名词中的分布及词义进行浅析。

(一)身体部位+“子”

腮帮子=脸

胳膊肘子=胳膊肘

手指盖子=手指甲

脚趾盖子=脚指甲

肋叉子=肋骨;靠近肋骨的地方

胡眼子=喉咙眼儿

一般来说,这类方言中身体部位+“子”仍表示所指代的身体部位时,并无色彩意义,若将方言中的“子“去掉,仍不改变原意,而且将“子”替换成“儿”也是可以的。比如“腮帮子”可以说成“腮邦儿”都是指代“脸颊”,意义并不发生改变。另外《段注》“孺子,乳子也,《礼记》谓之婴儿”因此后缀“子”和“儿”都有小的意思。张寿康在《略论汉语构词法》中将后缀“子”分为“标志式”和“变词式”,指出其中有的“X子”式词和词根意义全无区别,而有的“X子”则改变了词性或者改变了词根的感情色彩。在上述词汇中“子”并未改变原有的词性也没有改变词根原有的感情色彩。例如“胳膊肘子”仍然可以说成“胳膊肘”。在徐州方言中,“手指甲”作“手指盖子”讲,王力《古汉语字典》注:“盖,蓋之俗体。”“蓋,一苫,白茅编成的覆盖物。”经演化“盖”泛指“覆盖物”,手指上的覆盖物即为手指盖,有因其极小所以作“盖子”讲。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特殊的身体部位+“子”,但其并不表示字面意义上的身体部位。比如“牙子“并不是“牙齿”而是“刘海”:你的牙子长了,该去理发店剪一剪了。再如“死眼珠子”在徐州方言的口语应用中不是指“死了的眼珠子”,而是比喻“反应迟钝,做事没有眼色,又指代反应迟钝,做事没有眼色的人”:我端两个碗,你也不搭把手,真是个死眼珠子。又如“碎嘴子”指代“爱说话言语絮烦的人”:她是个碎嘴子,别听她瞎咧咧。“沙腳子”比喻“剩下的不好的货物,又指代工作水平能力较差的人”:别把这几个沙腳子安排到和我一部门。“齰牙子”指代牙齿突出外露的人,带有调侃意味:你个齰牙子,说一句话喷我一脸口水。像这样的词汇在徐州方言口语运用中有很多,表现了徐州方言的生动性,在此不再列举。

(二)动物+“子”

黄鼠狼子=黄鼠狼

狗鱉子=狗身上的虱子

绿豆蝇子=绿眼苍蝇

蝎虎子=壁虎

歪巴壳子=河蚌

狗黑子(黑瞎子)=黑熊

这一类的加“子”的后缀表示的动物除了一般性运用的“鸭子”“猴子”“豹子”等以外,在感情上带有贬义色彩,多表示人们并不喜欢的动物,同时带有形象色彩,比如“黄鼠狼子”,这一表示动物的名词就会给人一种形象感:黄色的像狼又像老鼠的一种动物,过去农村经常会碰见黄鼠狼偷吃粮食或捕食家禽,所以是人们并不喜闻乐见的动物。再如“绿眼苍蝇”因为苍蝇的眼睛很凸出而且较大,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两颗绿色的豆子,因此叫作“绿豆蝇子”,也属于蝇虫,叫声刺耳且携带大量细菌。这些动物大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的或口语当中经常会用到的,加上后缀“子”也表示人们对这类动物的熟知度较高,其中“狗黑子”也叫“黑狗熊”或“黑瞎子”,是徐州农村大人吓唬小孩的一种动物,比如对不听话的小孩子进行恐吓:“再不好好吃饭,就让狗黑子把你逮走。”这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说的“狼来了”。“子”作为构词语素,与上类一样往往不起义。同样,徐州方言中还存在“动物”+“子”并不仅仅是表示动物,比如“夜猫子”不仅指代“猫头鹰”,也比喻“喜欢晚睡的人”:老王是个夜猫子,天天晚上到半夜才睡。再如“皮娄猴子”指代“调皮捣蛋的人”:你就不能好好坐着吗?你还真是个皮娄猴子咧。还有“乾不狼子”喻指“干瘦的人”:你还不好好吃饭,瘦得跟个乾不狼子一样的。再比如“小油子”喻指年轻又老练油滑的人:这个小油子,八号监狱进几回了?像这样的词汇在徐州方言中运用地极为广泛,使说出的徐州方言妙趣横生。

(三)日常生活用品+“子”

鞋趿子=拖鞋

胰子=肥皂

手揑子=手绢

杂不拉子=杂乱零散的东西;经挑拣后剩下的次劣货物;次要的事或人

顶子=做针线活时戴在手指上使针容易穿过而不至于使手指受伤的工具

糖蛋子=结成团块状的食用糖

黄子=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带“子”的词汇很多,根据李申的《徐州方言志》,我们做了统计:“子”类名词性词汇后缀大约占了带后缀名词的30%,“子”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这词汇中几乎没有添加感情色彩义,但极具地方特色。需要注意的是“黄子”,这一词汇在徐州方言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黄子”指“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你买这黄子花几个钱?“黄子”还指“人和动物”,作为人讲:老钱算个什么黄子,凭他也配在这吃酒。作为动物讲:别喂它骨头,这黄子洋气地只吃肉。

(四)形容特定品性的人+“子”

老拐子=用欺骗手段拐卖小孩的人

三拐子=排行第三的闺女

刁蛮子=南方人的贬称

二半吊子=知识不丰富,技术不熟练的人;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

街滑子=对城里人的贬称

生坯子=未经烧制的破坯;喻指没有教养不懂道理的人

上述的例子中“三拐子”俗谓三闺女脾气多乖僻,有“逢三就拐”之说,故称“三拐子”,其实并非如此。“刁蛮子”中“蛮是对南方少数民族饲养虫蛊的形象化称谓。“南蛮子”源于清明交替之际,满族人对与其抗争的汉人的称谓。“刁”本身就有“狡猾狡诈”意,表现出一定的感情色彩,如《二刻拍案惊奇》中载:“你们吴中风气不好,妇女刁泼。”“二半吊子”之所以有上述意,是因为古代一千钱为一吊,五百钱为半吊,比半吊更差就是“二半吊子”,就像今天说的“二百五”。“街滑子”顾名思义,“街”在方言中指“集市”,“滑”有“狡诈、油滑”意,因此徐州方言中还有顺口溜:“街滑子,滑溜子,开枪打你个小舅子。”再如“生柸子”中“生”有“未成熟”的义项,而“柸”又泛指半制成品,因此当其指代有类似性质的人时就不难理解了。根据以上的举例,我们发现在徐州方言里形容一个人的品性时加上后缀“子”往往带有贬义色彩,无论是“身体部位”+“子”的指代具有特定品性的人,如”碎嘴子”、“死眼珠子”等,还是“动物”+“子”指代的人如皮娄猴子“夜猫子”等等都是具有贬义色彩。这和对人物的称呼上加“子”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老头”和“老头子”中,“老头子”反而会增加亲切感,更表现了说话者对指称任务的熟知。

二、名词性词汇后缀“子”的作用

1.增强的口语化色彩,以上的方言徐州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像“什么黄子”“一天净忙些杂不拉子事。”

2.具有指示名词性词汇的同时增加趣味性,比如上文所举的例子“手捏子”即指普通话中的“手绢”,“手捏”本来是一个复合式动词词组即“用手捏”,加上“子”后就作为名词,作“手绢”讲,而手绢就是用手捏着擦拭的布块,生动有趣。

3.使部分名词性词汇具有感情色彩,比如形容有特殊品性的人+“子”时。

4.从构词的意义上看,蒋宗许认为:“词缀初始时的作用主要是使单音节词双音节化。”“另外,后缀作为一个构词音节附于词根后而组合成一个音部,汉语中句子间的间歇停顿总是顿于一个音部的后一节,有的后缀无形间就对词根起到了界定补充的作用。”对于方言中的后缀“子”同样如此。如:“任者你的性子,现在我们早就喝西北风了。”即“任着你的性格,现在我们早就喝西北风了。”再如:“放火烧了麦匝子。”即“放火烧了你的麦匝垛。”事实上,“子”本身并没有“格”或“垛”的复杂义项,“格”和“垛”是前面词根固有的义项,而加上“子”使词根的意义指向更加明确。

三、结语

具有标示性的名词性词汇后缀“子”在徐州方言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本文仅对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带后缀“子”类名词性词汇分了四类进行词义的说明,并由此总结出名词性词汇后缀“子”的作用,即增强口语化色彩,增加趣味性,部分词汇增加感情色彩,明确词根意义。另外,除了实地考察徐州方言外,徐州《都市晨报》为徐州方言专设板块:方言小品,其中丰富大量的方言现象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1]李荣.徐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2).

[2]蒋宗许.汉语词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9.

[3]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郭作飞.汉语词缀的历史考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06).

[5]李申.徐州方言语法散札[J].语文研究,2002(01).

H17

A

1005-5312(2015)17-0179-02

猜你喜欢
词根后缀指代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十八)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TalKaholic话痨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