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主题 打造校园文化

2015-10-28 22:14李六华邱志坚
中小学校长 2015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学校园

李六华 邱志坚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5)05-0066-03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坐落在珠三角最高峰黄杨山下,创建于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至今已有252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校校名曾几度更易,但校址一直未变,2004年学校举行“百年校庆”,复名为和风中学。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商界翘楚,政坛精英,学者名流。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一、历史进程中的和风中学

和风书院创立之时。时任两广巡抚的黄槐森为书院创立写了序言,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夫和风,通邑之祖山也。其名以此,盖亦取灵秀钟毓之意,俾肆业其间者,皆蔼然如坐春风,和煦中焉。”字里行间映透出先贤们在创办学校时的那份美好理想,也为和风烙下了“和”文化的深深印记。

1904年“和风书院”易名为“和风学堂”后,赵瀛波担任校长(斗门南门乡人)。他治学严谨,和风学堂校风井然。在1911年的广东省初中升高中考试时,和风学堂的学生一举夺得一、二、四、五、七名的优秀成绩。这使和风学堂名声大振,饮誉全省。可以这样说,这是“和”文化的一次展示。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归侨赵顺之先生,非常热心斗门、特别是“和风中学”的教育事业。他与陈景山(斗门南山人)频频与旅居美国三藩市的斗门乡亲联系,先捐赠了一笔资金给学校购置教具和图书一批,后又筹款建造教师办公楼以作美国侨胞支持家乡教育纪念。赵顺之先生的同乡及后人赵观晃、赵思活、赵思中又发动侨胞捐款。于1987年再修建成一座三层的“侨泽仕林”纪念楼,现一直作为和风中学的行政办公楼。赵顺之老先生关心热爱家乡教育事业的事迹。一直铭刻在和风中学的师生心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关系,处理好了,同样也是“和”文化的一种体现。

1957年,斗门区乃至珠海市第一个北大生黄沃伦从和风走出:1958年,斗门区乃至珠海市第一个清华生黄维刚从和风走出……

可以说,“和”文化已经在和风这个春风化雨的地方结出了累累硕果。

二、目前发展中的和风中学

现在的和风中学,是一所区属高中。校园环境优美,绿树如茵,环境宜人,是读书生活的好地方。经过近年的建设,校园硬件较为完善。2006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7年被评为珠海市一级学校,2008年11月,成功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3年8月,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根据市、区政府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规划,和风中学将保持56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并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学校发展优势和不足,审时度势,狠抓机遇,全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在示范性高中连年扩招、生源素质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和风高考成绩连创新高,上本科线人数从2002年的60多人发展到每年近300人,上线率85%以上。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目成为学校优势科目。为此,学校曾多次被珠海市教育局评为“珠海市高考教学质量一等奖”。

百年和风,欣逢盛世。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和风中学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把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真正有特色的珠海名校,让和风重新焕发昔日的风采,这是所有和风人和所有关心和风中学发展的人的共同目标。

三、构建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的几点做法

(一)办学理念方面

经过几番讨论,我们明确了以下内容:

办学思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办学指导思想:以教育改革和教研工作为动力,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以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为保障,不断改善办学环境;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培育学生素质养成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学生和谐发展张扬个性,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传媒)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并在高考中出亮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

校训:礼、爱、勤、严、和。

校风:崇德励志文明和谐。

(二)建筑文化方面

依据现有建筑及校园功能区的要求,建设特点鲜明又和谐一体的建筑文化,既体现学校的校训等,又突出各项建筑的特点。

目前我校各种校园文化建设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学校的书香气息整体上依然不够浓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和谐一体的建筑文化,使得各楼宇在视觉上比较生硬刻板。缺乏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这也使得校园文化在某一程度上失去了文化载体。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校的建筑物没有很好地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氛围中;第二,学校的建筑物没有很好地诠释学校古朴的文化历史;第三,学校的建筑物没有充分体现现代化学校应该具有校园气息。

针对以上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所处的现状,我们通过楼宇命名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我校的“和”文化理念,将学校的“和”文化理念聚集于简明的字画上,努力将各楼宇打造成我校得天独厚的文化“窗口”,彰显出我校独有的魅力。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围绕“和”,在图书馆大堂摆放黄槐森铜像,并配上老先生当年写的序言——《黄梁都创建和风书院序》(这是“和”文化的魂);把三栋教学楼命名为“和真楼”、“和善楼”、“和美楼”,形成“真善美”系列;把教师办公楼命名为“和谐楼”:把11层教师宿舍楼命名为“和睦楼”;把三栋学生宿舍命名为“和礼楼”、“和德楼”、“和雅楼”,形成“礼德雅”系列;在高三教学楼铭刻“梦想从这里启航”(这是校歌歌名,也可以反映“毕业班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实现梦想”的寓意);在明显位置铭刻校训,在校园其他公共区域规划与“和”相关的文字、雕塑乃至“百和图”、“百和墙”等等。

(三)绿化文化方面

由于我校校园面积限制以及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校园绿化受到极大的约束,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建设好校园绿化,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在遵循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试图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将绿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绿色环境。

门前区:学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植物配植以简洁、明快、大方、自然,突出文化氛围。对此,我们将主阶梯两旁分别摆放“凤岗乡学”、“和风书院”两块石匾,让人一进校门,就被厚重的历史吸引,同时配有校徽和校训,校徽设计为一个简单而有力量的古字体“和”,校训围绕校史,以“礼、爱、勤、严、和”五字突出“和”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周围以花草装饰烘托,凸显学校名称及校园“和”文化。在校门口还种有几棵凤凰树。

教学科研区: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此区的植物功能上应形成幽静美丽的环境,不影响室内通风采光。在校园平视或在楼上俯视,都能取得最佳观赏效果。这里是师生休息、学习的中心,绿地宜采用自然式布局。设置花架、亭廊、坐凳等,将园林用树木与花草结合在一起。我校在高二年级教室走廊外的花池种上花草。对各班教室。我们既有统一动作的规划,如图书角等,又给学生留出展示自己的空间,如各班配备不同的绿色植物,以体现班级文化。

学生生活区:为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生学习休息。同时,应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学校运动场普遍紧张的状况,留部分活动区。可沿宿舍四周砌筑花池,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既不影响室内通风透光,又具有美化效果。

(四)其他方面

第一,人文文化更是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优化。和风中学创建于公元1763年,悠久的历史是我校的一大亮点,在校史文化宣传方面应予以重视,在学校大门广场一侧墙壁上镌刻校史,制作相关历史图片镶表,并予以文字注释,包括操场的古树,可制作卡片介绍说明;张贴装饰于适当场所的名人名言、学生作品、宣传橱窗及校园广播等,制作展示丰富文化传统和校园故事的碑铭、雕塑、墙刻等,宣传表达学校历史底蕴的校史人物、校友风采等。

第二,在教育的新形式下,我校需要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的丰富内容,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推出“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师生读书活动,力争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达到“和”之境界。

第三,学生组织的各类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等。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朗诵比赛”、“英语口语大赛”、“小发明大赛”、“校园歌唱比赛”、“校园舞蹈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可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打造和风中学特色文化活动。活动形式很多,我们可以围绕建设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这一中心工作,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教育实际意义。

第一,建设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要求,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也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建设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和谐校园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校园发展的需求,全校的师生员工如果在教学生活期间,能够相处融洽,则对教学质量也大有好处,取得的效果自然更好。

第三,建设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状态,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你我都有一份责任,作为教育前沿的和风校园更要传承这种美德。

[责任编辑:刘红]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中学校园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