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罢卒*

2015-10-29 23:56马智全
丝绸之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戍卒居延都尉

马智全

(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兰州730000)

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罢卒*

马智全

(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兰州730000)

汉塞对戍卒罢归的组织,涉及候部、候官、都尉府、太守府等各级。汉塞在戍卒罢归时要作好衣帛、兵物等物资准备,清收借贷钱财。戍卒罢归时,罢卒来源郡国要派出长吏迎受,护送罢卒的吏员一般为丞、尉等长吏。肩水金关汉简中的罢卒简对于认识汉代边塞戍卒罢归有重要意义。

汉简;肩水金关;罢卒

汉代戍卒的罢归是戍卒任戍期满后返回家乡的活动,也是汉代边塞军事管理的重要事项。河西汉简中丰富的罢卒资料,对于研究汉代戍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罢卒簿与戍卒罢归管理

汉代戍卒的罢归,首先是从罢卒簿的制作开始的。罢卒簿是对将要罢归戍卒的登记名册,肩水金关汉简多有记载。

简1:罢卒名籍移敢言之73EJT30:87

简2:之,谨移罢田卒名籍一编,敢言之73EJT37:1

简3:罢戍卒颖川郡郏邑东73EJT10:196

简1与简2都是有关“罢卒名籍”的移书,罢卒名籍指即将罢归戍卒的名册,移书是移送相关机构的文书。罢卒名籍制作完毕,移送相关机构以作准备或备案。简3就是“罢卒名籍”中的一枚,记载了颖川郡的一名罢卒信息。简文特别说明该戍卒身份是“罢戍卒”,与“罢田卒”等戍卒身份相区别。简文具体记载了罢卒的郡县乡里等籍贯信息,是戍卒罢归的重要事项。

出十六□出九

出廿七食计出73EJT10∶251

简5:朱督亭罢卒簿,诣丞相史狄卿在所,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73EJT3∶91

简4记载赵彭祖月奉支出情况,简有残缺,所谓“□长”,依据简文残存字迹,应是隧长,且简文“奉六百”也符合隧长月奉。隧长赵彭祖月奉支出钱中,有一项“出八治罢卒簿”,是指因为治罢卒簿而支出了八钱。治罢卒簿的费用由隧长承担,应该是隧内的事务。治罢卒簿需要花费八钱,可能是治作简册的费用。该简说明在戍卒罢归的活动中,隧长也要承担相关费用。尽管钱数不多,却也反映出戍卒罢归是关涉汉塞最基层的活动。简5也是记载汉塞为治罢卒而做的准备。丞相史狄卿是中央派往居延地区检查边塞事务的吏员,这就说明汉塞罢卒的管理不仅是塞防的要事,而且派往边塞的中央吏员也要进行相关管理检查。

二、汉塞对戍卒罢归的组织

汉塞戍卒罢归,涉及边塞各级机构间的运转,肩水金关汉简罢卒简可以丰富诸多细节方面的认知。

简6:□□□□凡九人,直五千八十

为定罢卒数,案右前左前所移定□(削衣)73EJT10∶406

□73EJT8∶55A

简6为削衣,上下均残,简文记载了“为定罢卒数”,可见是为戍卒罢归所做的准备。“定”意为核实确定具体人数,也就是保证罢卒簿的记载与罢卒实有人数一致,这是戍卒罢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边塞戍卒罢归时候部需要认真核定罢卒实有人数,并将核定结果移送相关机构,说明边塞对罢卒工作的有序组织。简7上部残缺,文书性质也是传书,是某部尉移书金关,说明“罢卒”的事务,是与戍卒罢归有关的活动。

简8:候长觻得定国里公乘贠宗年卅二厶五月戊寅入送罢卒府六月庚戌73EJT37:1078

简9:广地尉史汾庆送罢卒府73EJT23:635

简8记载了某候部候长贠宗送罢卒到都尉府,简9记载了广地候官尉史汾庆送罢卒到都尉府,说明汉塞戍卒罢归有都尉府统一组织进行。简10是邮书记录,其中有“罢戍田谓□丞相史治所”的记载,“罢戍田”是身份信息,指将要罢归的戍卒与田卒。丞相史为中央派往边塞的吏员。将“罢戍田”事务相关的文书送到丞相史治所,说明丞相史对戍卒罢归活动的检查管理。

三、汉塞对戍卒罢归的物资准备

戍卒罢归是汉塞的重要事务,涉及兵器、衣物、食粮、钱财等诸多方面,肩水金关汉简也有记载。

简11:·本始四年五月,吏□出府所□罢卒帛及送兵计□出名籍73EJT21∶305

简12:□□八,其六付罢卒,其二见73EJT23∶77

简11是与名籍相关的文书,涉及罢卒衣帛及兵器等事项。简12残缺一半,记载器物统计情况,说明某物共有8件,其中6件交付罢卒,见在2件,也是为戍卒罢归所做的准备。

简13:出麦六斗六升以食罢田卒病留□73EJT24∶957

此简是出麦记录,说明出六斗六升麦供因病而留的罢田卒食用。汉简食簿记载的常见日廪食量为六升,则六斗六升可供十一人次食用。此简反映出田卒罢归时因病而留,他的饮食仍由官方提供。

任,府书曰,卒贳卖予吏,及有吏任者,为收责,有比书到,愿令史以时收责。迫卒且罢,亟报如律令。73EJT7∶25

这两枚简均为贳卖收债文书,即边塞吏卒之间发生赊卖现象,汉塞要督促及时归体还所欠钱财。简文说到了“迫卒且罢,亟报如律令”、“吏收责亟报,迫卒且罢”,是指戍卒即将罢归,因此要吏员及时收债,而且将收债情况及时上报都尉府等机构。这就说明戍卒罢归时要做好钱财结算工作。

四、郡国对罢卒的迎受

汉代戍卒罢归,不仅是边塞要事,也关系到戍卒来源郡国,因为他们要做好戍卒的迎受工作。

为国迎四年罢戍卒,当舍传舍邮亭,从者73EJT7∶23

简16为成帝时简,简文所记“阳朔五年”即鸿嘉元年(前20)。这件文书有定陶国句阳县发出,派遣吏员迎接罢卒,吏员可以“当舍传舍邮亭”,是因公事而享有的待遇。简17叙述了某郡县的亭长杨渠到张掖郡迎接三年罢归的戍田卒,文书性质是传书。本简说明该郡迎接罢卒的吏员杨渠身份是亭长,他迎接戍卒需要亲自到张掖郡,可见当时罢卒迎受的相关制度。

简18:

日勒守尉道人将居延罢卒三百一十二人

屋阑右尉千秋将居延罢卒三百一十人

觻得守丞忠将居延罢卒三百一十二人八月丁酉

昭武左尉广将居延罢卒二百八十七人八月

删丹守尉贤将居延罢卒三百六十九人八月庚

昭武守丞安上将居延罢卒三百一十人八月庚□73EJT22∶111A

这枚简记载了某年八月居延戍卒罢归的情况,内容比较重要。首先,该简记载罢归戍卒人数众多,总计人数达到2211人,反映出居延地区戍卒罢归规模的庞大。其次,再次,该简所记罢卒都是居延罢卒,应是居延都尉府下辖人员。该简反映出2000多名居延罢卒先后经过肩水金关的盛况,是居延地区罢卒通过肩水金关的生动记载。

肩水金关汉简有关罢卒的记载虽然零散,但对于考察汉代戍卒罢归现象却不无裨益。简文反映出在戍卒罢归活动中,罢卒簿的制作作用重要,自烽隧基层起,逐级上报,中央派往边塞的吏员丞相史也要对罢卒簿进行检查。罢卒簿要记载戍卒身份、籍贯等信息。汉塞戍卒罢归组织有序,自候部、候官、都尉府、太守府逐级上送,丞相史对罢卒事务要进行检查。戍卒罢归时边塞要作好衣帛、兵物等物资准备,清收借贷钱财。罢卒因生病等原因留下,边塞要提供饮食。戍卒罢归时,罢卒来源郡国要派出长吏迎受。居延地区罢卒有一次2000人之多的记载,反映出居延罢卒规模之大。

K877.5

A

1005-3115(2015)20-0025-0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悬泉汉简整理与研究”(13&ZD086),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代河西军事防

猜你喜欢
戍卒居延都尉
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田卒与戍卒之别
宋朝驸马都尉研究1
西汉三河地区对边地事务的参与及其内部差异
两汉三国时期丹阳都尉考
敦煌、居延简牍中的丝路汉代戍边医学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东吴尚方镜铭中的尚方与都尉
“驸马”一词从哪来?
汉代居延甲渠塞遗址群保护展示探讨
居延新简所见的一条律令目录
居延汉简所见“公乘”的年龄和役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