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

2015-10-29 06:19周旭龙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造景园林植物

周旭龙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10)

探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

周旭龙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10)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分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内涵入手,介绍了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接着着重探讨公园植物造景的常见三种形式。然后联系实际,分析公园植物造景存在的不足,并给出提升公园植物造景价值的两点措施。最后结合优秀实例,进一步分析公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公园植物造景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分析;公园

1 引言

园林绿化是保证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基础的同时,越来越趋向于精神与身心方面的索取,因此对生活及居住周边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回归自然,在自然中享受生活是现代都市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绿化设计思想刚好迎合了现代人的这种思想。而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载体,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清新的空气,特色的风景,还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活动、休闲、娱乐空间。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公园植物造景,探讨其主要形式、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2 园林植物造景的内涵

园林植物造景即为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自然舒适气息为目的,在生态学、景观学、艺术学等理论指导下,科学而艺术的进行景观植物的配置。它是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环节,更是园林建设的根本。而且还关系到城市绿化的综合效果和以及城市植物景观的多样性。我国古典园林被冠以“世界园林之母”之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造园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园林更是结合了西方园林的特点,将古典园林的内涵发挥到无可匹敌的地步。具体包括以下五点:

(1)园林观赏性丰富,具有丰富的游憩空间;

(2)改善生态环境,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

(3)根据山水和建筑环境的特点,结合不同植物的风韵美和生态习性配置植物;

(4)重视植物的观赏特性,以应用藤本植物、边缘植物为主;

(5)面向大众服务,关注现实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以强化“三力”为主要目的,即景区吸引力、承载力和生命力。既要将生态、游憩、景观这三个要素结合考虑,还要注重公园绿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因此园林植物造景主要有生态、经济、景观三个基本原则。

3.1生态原则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景观造景不仅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视觉环境,还可以改善必不可少的物质环境。强化植物的可塑性,增加区域环境生态美感是园林植物造景的关键。植物具有涵养水分、吸音除尘、防风固土以及调节温湿度等生态效应,但是不同的植物种类所需生长环境不同。如果所选植物种类无法与当地生态相适应,就不能生长,甚至无法存活。自然也就无法达到造景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设计的植物群落违背自然植物的发展规律,也无法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选择植物进行植物造景时,首先必须满足植物与当地环境在生态上的统一。

3.2经济原则

在植物种植时,应尽可能降低技术和培养成本,用最少的投入获最好的效果。如多用乡土树种、合理使用名贵树种、选用性价比高的树种等。

3.3景观原则

一般而言,植物的种植应着重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造景目的和喜好忌讳。而且植物造景无论是孤植、对植还是行植、群植和篱植,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景观主题和周围环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造景方法。对于公园植物造景,需遵循五点景观原则:①能够与公园周围建筑形成和谐统一的型式,做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相互协调。合理进行植物造景,可以充分体现植物优美的风韵和丰富的色彩,为周围建筑增添美感,并使其衍生出动态的感染力,增加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美。园林中的植物和建筑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二者只有进行良好的搭配,才能形成让人视觉震撼的美感。②能够与公园与水体相互结合。③能够与园林道路相互结合。③能够充分体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⑤能够充分展现公园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4 园林植物造景的形式

4.1自然式

自然式植物造景就是合理选择树体或树形美观的品种,模拟草原、森林、沼泽、农田等景观,结合水体、地形、道路来组织和种植植物景观。一般而言,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可以体现植物的群体美和个体美,可以营造出宁静、活泼、深远的气氛。常用方式有群植、孤植、丛植、带植等。其中,群植指的是大量乔灌木一起种植,形成面积较大的树群。该方式多用在公园草坪的边缘。目前,都市人们崇尚随性、自然生活,因此群植越来越受到公园植物造景的亲睐。如将大量桃树成片种植形成的桃花园,春天来临,群花争艳,美不胜收。

4.2规则式

规则式植物造景是指选择树形美观、枝叶茂密、规格一致的树种,种植成整齐对称的优美图形的方式。最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即对植、行植、分层配植以及图案式配植。对植是将灌木或乔木以相互呼应的方式种植在中轴线两侧,并以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为基线获取景观的均衡关系,一般有对称和非对称两种类型。此种形式最为常见,除了城市公园,还有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物周围等。行植是植物按一定距离成行种植的方式。当行植线形是圆形时,也可称为环植。行植行距与株距的大小视树的种类和采光需求而定。城市公园中一般中、小乔木为3~5m、大灌木2~3m、小灌木1~2m。双行种植株距30~50cm。分层配植是根据选用植物高度不同,在空间上形成草、灌、乔三层景观。而图案式配置就是将植物配植成具有一定美观、能够带给人视觉享受的形状。笔者认为,这里的图案不仅指的是单纯由植物构成的几何图形,还包括一些植物和周围环境组成的优美图形。图1所示的为草与石子路构成的巴掌形植物造景。

图1 图案型植物造景图

4.3混合式

混合式植物造景是自然式和规则式植物造景的交错组合,多以整体为自然式,局部为规则式植物配植。此种形式规划灵活、园林景观丰富多彩,是目前城市公园广泛采用的一种形式。广义上讲,图1所示的配植其实也可以说是混合式植物造景。

5 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存在的不足

5.1造景植物种类少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很多公园植物造景多以灌木、乔木为主,只有一些综合性公园能够跳出“灌木乔木包围”的形式。由于每种植物长期适应特定外界环境,而形成自身生活习性和形态色彩。从公园绿化角度来说,如果单纯使用一种或两种植物,不仅会使公园色彩单调,而且还会影响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发挥不出园林绿化的效用,更达不到人们的审美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选用多样化植物,并配合使用。

5.2造景形式单一

据调查,广东多数公园中植物的形式单一、造型简单,一般只有简单的柱体和球体造型,很少见到一些富有个性的造型。看到的树和灌木统一柱体或掺杂点球体,毫无新意。没有考虑将这些植物组合成新颖造型。在调查中发现利用地形、构筑物的陡坡面或垂直面增加绿化形式的公园也较少,立体效果不突出。

6 城市公园植物造景改进方法

6.1合理选择造景植物品种

进行植物造景时,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树种特性选择合理的植物。如大叶黄杨、女贞、石榴、夹竹桃、泡桐、构树、木槿等具有抗SO2气体的功能;樱花、小叶女贞、乌桕、刺槐、银杏、枣、合欢等具有抗Cl2气体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要要因时制宜,科学选择植物苗木,增加植物品种。如秋枫、无刺枸骨、海红豆、红豆杉、桃花心木、千头木麻黄、火棘、红叶石楠、金丝桃等。

6.2丰富植物造景层次

自然群落多数都不是由单一植物群体组成。从一定角度上讲,公园植物造景就是模拟和创造生态系统的过程。植物造景要特别注意草、灌、乔相结合以及落叶、常绿树种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营造植物群落,增加公园内植物多样性。并以此增加空间效果,增强视觉美感,丰富公园景观线条。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垂直绿化,丰富立体景观。

7 实例分析

杭州西湖园林(综合性城市公园)是植物造景的成功典范,该项设计使公园湖光山色的自然背景和植物景观相协调,衬托出美轮美奂的自然人文景观(如图2所示)。西湖园林植物景观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园林植物配植中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景制宜、因材制宜。概括来说,西湖园林植物造景道从自然,乡土植物群落突出;疏密错落,多维空间变化显著;因地制宜,人文关怀具现;搭配巧妙,季相色彩变化丰富;烘云托月,植物造型主题鲜明。弥补了植物造景先天不足,充分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生态与审美的相互统一。

图2 西湖园林图

8 结束语

为公众服务是今后城市园林绿化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除了上文提及的关于改进园林绿化植物造景的方法外,设计工作者们还要充分考虑大众的要求,将大众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植物造景符合公众审美要求,达到美化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1]李兆岩.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

[2]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张予西,刘长宝.浅谈在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方法和原则[J].现代园艺,2012(22).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张大为,尚金凯.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TU986.2

A

1673-0038(2015)02-0007-02

2014-12-25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造景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论城市公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