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儿童成长的正面力量

2015-10-29 16:41谢晨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儿童情感幼儿

谢晨露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音乐对儿童成长的正面力量

谢晨露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儿童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会有正面亦会有反面作用,而音乐作为“德智体美”中美育的一部分,不仅是对儿童美学方面的熏陶,还是对儿童德智发展有重要作用。文章将从音乐对儿童成长中的正面力量进行阐述。

音乐教育;儿童成长;提升能力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经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伟大的科学互匠爱因思坦也说:“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左脑的发展,但经现代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表明:左右脑的功能虽然侧重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几亿根神经相连,两半球大脑只有共同活动,互相合作,才能得到高度发展。音乐的学习可以促进右脑的发育,促进大脑发展,为人的成长提供正面力量。名人的小故事便能反映出这一点: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有一个敏锐的音乐耳朵。对于铁匠打铁的声音,人们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但他却听出了差别。有一天路过一家铁匠铺,就听出这一家的敲击声比其它的更谐和悦耳。他量了量铁砧和铁锤的大小,终于发现了音响的和谐与发声体存在一定比例关系的规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不少艺术品种都富有修养,喜欢弹钢琴,他的夫人是著名的声乐家、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蒋英,他曾说过:“......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钱学森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文艺与科技的相互作用。”爱因斯坦从小喜欢音乐,音乐活跃了他大脑的思维能力——众多实例可以证明音乐能促进大脑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赋予孩子创造力。同时,幼儿期是音乐智能发展和潜能激发的黄金期,4-6岁的孩子处于“绝对音高”的最佳培养时期,也是接受音乐、学习音乐技能的最佳时期。因此我认为可以在幼儿期通过音乐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将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以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幼儿虽然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听到的音乐是什么音符什么和声,但是音乐会传达给儿童美好的情感,音乐中的优美欢乐的旋律会带给儿童快乐,在不知不觉中接收了音乐中传达的正面力量。例如,幼儿园的老师常常会借助儿歌来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从中获得情感体会。例如,幼儿园老师让孩子听音乐玩抢椅子游戏,欢快的曲子会促使孩子不自觉蹦蹦跳跳,而舒缓的曲子会让孩子放慢脚步轻轻踩起小碎步。例如,老师教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学会了之后回家就能唱出来给妈妈听,并能很自然的流露出对妈妈的爱;儿歌《春天在哪里》,通过旋律和歌词,向孩子传递大自然的美好,也让孩子可以通过音乐想象大自然的模样。音乐还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同一首曲子,可以有不同的表达——《蜗牛与黄鹂鸟》,若孩子想象中的蜗牛是十分努力急急忙忙往上攀爬要追赶黄鹂鸟的,那么就可以加快唱歌速度。反之,若孩子想象中的蜗牛是很慢很慢不急不忙往上爬的,那就可以放慢唱歌速度。再比如一首儿童钢琴曲小毛驴,一个儿童能弹出走、跑、跳不同风格的曲调来,他才是真正理解了音乐,应该受到鼓励。不同的速度、节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让孩子们用他们的想象力定义他们唱的儿歌,使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发展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情感因素,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例如学唱歌和乐器)中获得能量,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通过学音乐可以发展孩子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动手自理能力。大家不难发现,学习钢琴、二胡、小提琴、琵琶、笛子等等乐器的孩子,不仅拥有一技之长,他们的智力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得到了开发,因为在学习器乐的过程中,眼、脑手、脚甚至全身的活动会促进右脑的开发,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发育。音乐的熏陶使他们比其他孩子更多了一些音乐素养,使综合素养也更高人一等。学音乐,还可以尽可能充分地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医学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特别是大脑左半球容量比普通人多。在音乐的学习中,不单单是唱出歌词、弹出音符,更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所表演的曲子得内容和情感,虽然音乐没有空间造型性和语义符号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通过“联觉反应机制”——即由一种感觉引起其它感觉的心理现象,可以让人产生高度的共识,因此在表达音乐时,不仅要理解其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还要通过自己的处理呈现到听众面前,这就需要孩子的理解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同时,在音乐中有许多情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因此长期学习音乐的孩子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音乐所包含的乐思,而不需要通过语言来转述给他们。这也使他们在文学中的感受力更强于一般人,他们可以更容易在文学作品中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

音乐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4-6岁学习音乐的儿童,是培养“绝对音高”的最佳时期,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这也促使学音乐的孩子英语听力都不差,并且对语言的学习模仿能力也极强。

音乐还能促进儿童的交往能力发展。在学校的文艺演出中,有一技之长的孩子更有演出的机会,上台演出不仅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也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欲,还能促使儿童的交往能力,让他们不会害羞于表现自己。世界各国的语言是不同的,但音乐却是通用的语言,这说明了音乐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进而促进人际交往。不同的音乐表达人不同的心境,在音乐中自然地使人相互了解,进行“无声”的交流。

音乐还能美化幼儿的心灵,若幼儿经常接受音乐的熏陶,音乐会带给他们愉悦的心情,让他们内心平静,情绪稳定,对幼儿情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学习音乐是一个克服情绪化的过程,因为学习器乐的过程是一个艰难又有趣的过程,对曲子难度的不断升级孩子会产生畏惧心理,克服畏惧心理是克服情绪化的一道门槛,而好听有趣的曲子又是吸引孩子继续学习并克服畏惧心理的条件,不断的克服自身的情绪化,会让孩子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和稳定的情绪,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有利于成人后为人处世的发展。

音乐直接影响人的情绪,所以在人的理性和智力教育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积极向上的音乐对理性和智力的培育都有正面的作用。钢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之皇,是他宽广的音乐表现力能极大地影响和感染人喜怒哀乐的情绪,使之上升为人特有的情感,所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面向孩子的钢琴教育。由于钢琴和钢琴曲都是人类高度智力的产物,所以钢琴教学也是一种高级智力教育。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在孩子三四岁时让孩子学习乐器,这也足以看出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音乐的力量引发了家长们极大的注意,而且音乐对孩子一直都产生着重要的正面力量。据日本朝日期刊对2006年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的106名欣赏进行过调查统计,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学习过音乐,可见音乐学习对儿童成长的正面影响。

因此,音乐的正面力量一直影响着儿童成长,我们也要呼吁社会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幼儿教育开始加强音乐熏陶,让它对更多儿童的成长起积极作用。

[1]陈晖.浅谈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J].丝绸之路,2009(12).

[2]齐毅.幼儿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才智,2011(17).

[3]谷振平.浅谈音乐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4(05).

G613.5

A

1005-5312(2015)08-0095-01

猜你喜欢
儿童情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情感移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