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芦笙舞的田野调查报告

2015-10-29 16:41陈萌韩晓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锦鸡苗寨芦笙

陈萌韩晓谦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 威海 264209)

黔东南苗族芦笙舞的田野调查报告

陈萌韩晓谦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 威海 264209)

苗族的人口规模比较大,长期的迁徙、离散,使该民族在历史上始终从属于所在地区的强势民族,曾一度卷入奴隶制体系中,后来变造就了它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苗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信仰,如图腾崇拜、巫术崇拜、自然崇拜等等还有许多的教派组织。苗族更是民间歌舞的发源地之一,寨里的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每逢节日活动、祭祀祈福、婚丧嫁娶时都配有苗族歌舞、乐器演奏,歌舞文化早已与苗家人息息相关,历史久远。

芦笙舞;田野采风

调查人:陈萌,韩晓谦;调查时间:2014年11月;调查地点:西江千户苗寨。

2014年11月1号我们抵达贵阳机场,为了赶上传统的苗年活动,一早便坐车去往凯里,又转包车去西江。到了千户苗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气势磅礴的苗寨大门与一片宽阔的停车场位。由于旅游业的开发,到处都散发着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气息,虽然给人舒适和便利,但与后面大山的背景有些不太相称了。走进山寨里面,“苗族刺绣”、“苗族银饰”、“牛角梳”的店铺,当地美食多不胜数,千户苗寨依山而建,每户寨子都有一盏灯,到了晚上便是万家灯火通明,气势非凡。寨子都以枫树的树干制成,家家都摆挂着牛角的饰品,反映出了苗族人对枫树和牛的民族崇拜。进家门时老乡们递上的三杯苗酒,更反映出了苗族客家人的热情和“酒文化”。

一、观看苗年歌舞

时间:2014年11月2日;地点:山寨的操场空地;采访对象:苗寨蒋大哥一家。

11月1-2日正值苗族一年一度的苗年,与春节不同,苗年的影响力在苗族最大,听蒋大哥一家说:“每到苗年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年轻人将自己多年手绣的嫁衣穿上,银饰佩戴整齐,老人们也盘好簪花的发饰,身穿苗服,歌舞庆祝节日。”此时寨老宣布了芦笙舞开始的口令,广场上的人群开始逆时针转起圈,他们按照村寨的不同、年龄的不同,自觉排成两队,沿广场的外圈走动起来。我发现芦笙舞除了演奏者的芦笙外,是没有道具的,它是一种步伐变化的舞蹈形式,与汉族的秧歌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很跳跃性舞蹈动作,也没有很大的逗趣表演成分,她们是在沉稳的步伐中稳步前行的舞蹈,通过脚下动作的快慢变化来反映内心的情绪。每队打头的都是芦笙男队员,吹着不同的曲调,但节奏却出奇的合拍,与步伐配合的很协调。“右左颤踢,左右颤踢……”手随着身体前后的平行摆动,有时卡在音乐重拍上,有时卡在弱拍上,反而使舞蹈不沉闷。今天的芦笙舞属于一种群众性的芦笙舞表演,苗语称“究给”,舞蹈不限人数,更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想加入随时可以进行,动作也十分简单。芦笙舞的魅力也许就在这里,简单的步伐中透出安静和祥和,观看者仿佛进入一片净土。我想,在走动的过程中,他们的内心必定是十分的平静,也一定充满了对民族节日的期盼和对民族信仰的崇敬。

二、观看苗寨艺术团表演

时间:2014年11月3日;地点:艺术团剧场。

千户苗寨看台是专门为游客表演的场地,舞台上摆放的一对大牛角道具十分壮观且具有民族魅力。苗族舞团演员表演的经典舞蹈《芦笙舞》《锦鸡舞》《铜鼓舞》与第一天看到的苗年芦笙集会里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芦笙舞》是一种表演性的芦笙舞,男演员手拿芦笙脚步轻快,舞蹈大部分以跳跃踢腿动作为主,还有大幅度的蹲起弹跳和蹲起转圈动作,难度加大。女子的表演手部动作挥动幅度很大,手型变换舞姿多,队形变换多,画面更富表演力。《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的锦鸡苗族,因为崇拜锦鸡而得名,这次表演主要由女演员模仿锦鸡的步伐,旋转,飞翔动作构成,裙边的“羽毛”一闪一烁,锦鸡角冠一点一摇,活灵活现,曼妙起舞中好像锦鸡在行乐觅食,展现出苗族女孩对五彩颜色的美的感悟和古老的凤凰图腾崇拜。《铜鼓舞》是由一名鼓手敲击舞台中间的铜鼓,演员根据敲鼓的节奏变化,变换队形和动作的一种舞蹈。舞步以跳踢腿为主,舞步矫健有力,动作幅度大,情绪饱满,表演时演员时常呐喊鼓劲,充分体现了苗族淳朴、豪放的民族性格。

通过此次采风活动,我对苗族这一民族本身及它的文化习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形成了一套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包括饮食、服饰、礼仪、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苗族人崇拜“蝴蝶妈妈”,她们认为人类是蝴蝶妈妈所生,他们更崇拜枫树,认为是枫树创造了世界的所有。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苗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扫寨”、“祭树”、“祭岩”、“祭龙”都是苗族的风俗活动之一。人们辛勤劳作,重视祭祀,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在这些活动中,都离不开歌舞。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凡节日喜庆、迎送宾客、祈福消灾、欢庆丰收都离不开舞蹈。苗族的芦笙舞主要分为:群众性芦笙舞,每当节日到来时群众围圈的圆圈舞蹈;表演性芦笙舞,一般在传统节日中男子竞技时所跳,技术性高,节奏强烈;风俗行芦笙舞,多为男女表达爱意时,相互传情时所跳的舞蹈。

今日的苗族舞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更新,正在一点点缩减与蜕变,虽然我们不可能阻止民族的更新进步,但我们有义务保留和记录正存活于当下的舞蹈文化,并传承优秀的舞蹈作品。作为民间舞的爱好者,我们应该多“走下去”,走到鲜活的民间田野,去感受当地真正的民族性格,采集第一手的民间资料,记录并创作优秀的舞蹈作品,为舞蹈事业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J722.2

A

1005-5312(2015)08-0110-01

猜你喜欢
锦鸡苗寨芦笙
苗寨晨曲 袁峰 中国画 178cm×145cm 2020年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岜沙芦笙节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你好,芦笙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千户苗寨的早市
集石会锦鸡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