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说话之道

2015-11-01 08:00主讲人王旭明
杭州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讲话媒介官员

主讲人:王旭明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

官员的说话之道

主讲人:王旭明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

本期讲堂由本刊与杭州市委组织部“知行讲堂”合办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不论什么岗位都要做很多事。那么,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在整个活着的时间里,要做多少件事?我的回答是就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一个字:做。无论各位在什么岗位上,你都得做。若你不做,那么一切都不可能。所以一个“做”字可以概括你人生的一半。那另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说”。今天想和大家谈论的话题就是我们该怎么说?我们今天要谈的“说”是当面对公众、老百姓、媒体记者时,我们该怎么说,或者说当我们被人问时该怎么回答。这时,我们就要学会说话的技巧。例如扬长避短,就是避开短处说自己的长处,同时善于用修辞方法,例如数字、对比等。

讲话切忌目中无人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PPT。领导或老师讲话不时低头看稿件或是PPT。现代传播学里,有传播者和被传播者。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传播达到最大效果、影响,一定要看着对方,目中有人和目中无人的效果截然不同。另外,在讲话过程中,若传播者不断地用比喻、数字、反问,人群就会爆发出掌声和喝彩。这是为什么?是传播者的话得到大家的认同,他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引起了围观者的共鸣,这就叫做“共情原理”。为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因为两个人融在一起,产生了共情的效果。又是为什么“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是没有共情。

媒介时代学会说话很重要

那么作为一名政府官员、一名共产党员,为什么学会说话很重要?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介化的时代。作为扩音设备的麦克风是物理媒介,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比物理媒介出现时间稍晚,我们把它称为第一媒介时代。第一媒介时代的特点主要有两个:制作者和消费者泾渭分明;单向的播放模式。单向播放模式在说话中的表现就是“读”,是影响力较差、传播效果较差的一种单向传播形式,最典型的单向的播放模式就是《新闻联播》。现在的《新闻联播》采用一男一女作为主播,其实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比读的影响力稍强的方式是说话,效果最好的则是对话,例如新闻发布会。读话、说话、对话的演变就是第一媒介过渡到第二媒介时代的一个表现。在第二媒介时代,我们有了手机,手机可以照相、发信息,以互联网为基础,有私信、群聊、微博、微信。通过这些平台,你可以自己当记者、编辑,可以解决很多在第一媒介时代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第二媒介时代,看电视,读报纸、杂志的人会越来越少,但不会消失,因为第一媒介还没走,第二媒介还没到来。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说过“思考信息方式和工具的质变带来社会变革”。谁思考这个问题谁就得利,不思考就会吃亏。在我们对第二媒介时代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有学者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三媒介时代,也就是沉静式的传播时代。美国学者认为,以泛网络为物力基础,以沉静传播为特征的传播时代,以人为中心,连接所有媒介形态,无所不在。通俗来讲就是,一睁开眼睛,即进入了媒介时代。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传播的世界中。

新华社教官员怎样面对公众“发声”

回避、掩盖会带来更大麻烦。拒绝、排斥、欺骗媒体和公众显然是下策。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推动下,任何试图回避甚至掩盖事实的做法已经无法立足,信息的隔膜甚至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不急于下定论。拿着稿子“照本宣科”是敷衍舆论,而随意表达、信口开河,不仅是对舆论的不负责,也是官员的失职。

说实事求是的话。最根本的办法应该是深入基层调研,提高业务能力。只有了解群众的真正需要,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各种雷语才可能根除。

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

一要适时。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见了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要适量。适量的社交口才还包括声音大小适量。大庭广众之中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间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情意绵绵的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都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应该掌握的技巧。

三要适度。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谈的分寸度。其次,体态语也要恰到好处。

讲话牢记真和诚

面对媒体,面对公众讲话,是我们共产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基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任总书记时说过“我们党存在四个危险”,分别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习近平总书记三年拉下了100多个副部级以上的官员。有人说胡锦涛总书记这10多年来,是战斗在敌人的心脏。我觉得我们不是想提拔坏人,是我们没有分辨好坏、遏制腐败的能力。因此要维持共产党统治,一定要提高说话能力。习近平同志也说过:“我们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媒体监督”。告诉我们要提高六个能力,第六个就是说话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技巧。

奥巴马怎样和媒体“躲猫猫”

在美国,最能体现官员与媒体关系的是总统与新闻界的互动。没有一个总统是打心眼里喜欢媒体的,因为媒体总是在挑刺,还不时给总统一点难堪。而且,通常的规律是新总统上任之初,往往有一段蜜月期。但时间一长,双方就开始发生摩擦,看不顺眼。

媒体在美国被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但真正掌握这个权力的是一个特殊的记者群体——常驻白宫记者。

这些记者天天跟着总统跑,出访时还能坐总统专机,被戏称为“白宫新闻兵团”。他们大多是各主流媒体的大牌记者,资格老、脸皮厚、胆子也大,而且有种种“特权”。既然得罪不起,奥巴马就选择了避其锋芒。比如,他上任后从2009年7月开始到2010年2月就一直没有在白宫开过新闻发布会。而这种发布会,一直是白宫常驻记者们向总统“发难”的最佳平台。奥巴马偏偏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他让白宫记者们等了整整七个多月。根据记载,这是近十年来美国总统两次新闻发布会之间最长的间隔。

更令白宫老记们气愤的是,奥巴马在这次久违的新闻发布会上还使用了一个“阴招”,限制他们的表现机会。按常理,总统会在发布会上先来一段开场白,但时间不会很长,也就几分钟。但奥巴马那次的开场白却占了十分多钟,这摆明就是在挤压媒体的提问时间。

尽管奥巴马这样做有些“损”,主流媒体却不能指责他“有意脱离舆论监督”。与召开新闻发布会相比,他更喜欢接受独家专访。因为这样更能系统地阐明他的理念和主张。据《纽约时报》统计,他在上任第一年共接受了161次独家专访,远高于两位前任克林顿(53次)和小布什(60次)的同期水平。

同时,奥巴马还喜欢采用网络等新手段了解民情,比如在视频网站YouTube接受网民提问。此外,他还喜欢“深入基层”,到大学和社区召开座谈会,现场互动。(国际先驱导报)

当我们面对记者、老百姓说话时,要记住六个字:爱媒体,爱百姓。我有一本书叫做《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记录了我和记者们打交道时的经历,包括我被记者很粗暴地对待。老百姓、记者可以不爱你,但你必须爱他,这是一种境界,也是和媒体打交道的伦理学。关于真、善、爱。当前,犯错误最多的就是不真、不诚。真就是客观真相,我们要牢记,因为我们是官员,所以和老百姓说话时要“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光真不够,还要诚,这是待人的一种态度。比如,对第一次见面的人要问候;对死者要哀悼,对死者家属要慰问。前不久发生的天津大爆炸11次新闻发布会,直到第七次发布会态度才开始诚恳。大家记住,在遇到此类突发事件时,要秉持十二个字“快说事实,多说态度,慎说原因”。新闻记者的专业技巧有些是学不会的,但对人的诚恳都能学会。

另外,我们每一次和记者见面讲话,要有充分的准备,发言稿要烂熟于心。大家要记住,中国有句古话“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读书、看报,滚瓜烂熟才能人前显贵。但在实际接受采访时,如果遇到领导不让你说出真实情况又该怎么办?第一,要回避记者,不接受记者采访。第二,在不得不说的情况下,态度要诚恳,达到“共情”。第三,“这个事实我知道,领导也知道,但领导不让我说”这句话等于“截至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件事故的伤亡情况,我还没有得到授权发布”。说完这句话后要表达自己诚恳的态度。最后一种情况,若是领导逼着你说谎,依然不能说谎。坚持回避、拒绝记者的采访,千万不要在镜头前出现你或是你的名字。

学会讲话的艺术

还有几个提醒要给大家:官员不可以说谎;官员不可以提供模糊的事实;官员可以说无可奉告;官员要学会认错、道歉,要容忍别人说自己的短处。我们一定要敢讲话,出事儿是正常的。世界上最大的人祸不是中国,而是美国“9・11”,所以美国出的事情要多得多。但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区别在哪里?我们的执政者特别怕出事儿,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怕出事儿改成事情出了之后如何应对、处理。当然,敢讲话一定不是乱讲话、瞎讲话。新的特点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完全可以成为网络大V,只是我们讲话要讲这样五种话:有思想的、守常识的、知媒体的、善公关的、懂传播的。还要具备三种素养: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和心理素养。除了敢讲话,还要会讲话。敢讲话仅仅是一个勇气、决心。要想讲话讲得好,光有勇气不够,还要会讲话。会讲话就要用上我前文教的技巧,在实践中学习。美国传播学家弗兰克说过:“重要的不是你在说什么,是人们听到了什么。”说话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六十分,一个是一百分。六十分的标准就是及时、全面、有效、准确。及时就是四小时之内传达真实信息。什么是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大家看到的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就是这个标准。100分则是生动、形象、具体、感人。赵启正先生的一句话“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这就是生动形象具体感人,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最后,我们要记住,在面对媒体讲话时,记住四个词:事实、态度、语言、反馈。我们要提供事实,表达的就是态度,注重语言。语言包括无声和有声,像手势等等。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现在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发言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你用比喻、举例子、讲故事感动记者,效果就是不一样,这也是每个官员必须具备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面对公众和媒体讲话,是党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还是繁荣文化的要求,同时也是行政文化的要求。让大多数人接受你说的话,你就赢得人心。在家庭、集体,在任何一个氛围里,学会说话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今天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和媒体、老百姓说话。15年前,我也不会说话,丑态百出。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只用了15年时间,相信大家只要勤学苦练,端正态度,现在的我就是未来的你们。学会说话,这利于工作也利于你自己说话。

(本文系王旭明在杭州市委组织部主办的2015年度第十二期“知行讲堂”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讲话媒介官员
“注水”讲话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丘琼山巧对官员
男朋友
“搞”艺术的官员们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