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

2015-11-02 08:09刘冬
新课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园本课程借鉴

刘冬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中提出“校本课程”,随着改革深化,校本课程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并应用在基础教育的各个领域,于是“园本课程”产生。然而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总是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尤其是在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剖析了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以及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受到的一点启示,旨在帮助农村幼儿园更科学地开发园本课程。

关键词:园本课程;教育生态学;借鉴;创新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由三个部分构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在学前教育领域就体现为园本课程,如,润州区中山西幼“棋”乐无穷园本课题等。本文所指的“农村幼儿园”特指较落后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较缓慢,幼儿园的教育投资、师资力量等都受到严重限制,错误的价值观使园本课程开发偏离正轨,因此,明确农村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以引导正确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极为重要。

一、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农村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的制约因素

1.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环境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是园本课程的基础,因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是在幼儿园现有教育资源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在幼儿教育上投资不高,幼儿园在活动空间、运动设施、幼儿教具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开发的园本课程只能是活动量小,教具简单易做的。

社会生态方面,不少地区各级行政职能部门要求每个幼儿园都发展和编制园本课程,甚至以园本课程有无作为评定幼儿园等级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导致很多农村幼儿园不理解其内涵就急于开发园本课程,使幼儿园课程本来应有的价值降低。

2.教育主体的价值观

园本课程开发主体应是园长、教师、课程专家,也有专家认为社区、家长和幼儿本身也应参与其中,只有开发主体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保证园本课程实现其教育功能。首先,农村发展较城市要缓慢,很多幼儿园为完成指标、吸引生源或迎合家长需求而开发园本课程,扭曲了开发园本课程的出发点;其次,农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对新生事物很难要求教师有客观的价值判断,有的将开发园本课程等同于编制新教材;再次,很多农村幼儿园园长身兼管理者和教师两职,工作繁忙致使忽略园本课程的价值,也鲜有机会请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或质量评价;最后,农村的父母忙于生计,幼儿园就是在务农时安放孩子的场所,并不十分关心其教育功能。

二、教育生态学对农村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的启示

1.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条件

虽然农村幼儿园基本设施条件较差,现代化教育资源也比较匮乏,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却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教材,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开发自然特色的园本课程,让孩子更自由、更健康地发展。

2.增加农村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对幼教事业的关注,并拨专款进行面向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国培”计划,这无疑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点亮一盏明灯。参培教师回到幼儿园后应组织其他教师再培训,真正发挥种子作用,使教师培训范围逐步扩大,从而使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更科学化。

3.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基于农村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的现实情况,园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遵循“借鉴与创新统一”的原则,落实到课程选择和生成上,使“对优质课程的适应性改编”成为园本课程开发的主流。开发园本课程的关键就在于选择和整合,即在充分剖析了解本园幼儿的特点、正确评估本园教育资源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园本课程范例,将适合本园的课程部分抽离出来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科学地观察记录幼儿对新课程的反应情况,最后把多种先进园本课程整合为适合本园幼儿的新课程。这个过程要求园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及时进行教研活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抓住每一个教师思想的闪光点,渐进地形成本园特色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曙光,在这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也肩负了相当大的任务。能够看到园本课程的独特价值与魅力是好的,但在积极开发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地域条件等的差异,尤其是针对那些想要改变现状却无从下手的农村幼儿园。我们应当站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去剖析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增加教师培训机会,并把握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可以为农村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适合的教育课程,让幼儿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园本课程借鉴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