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模式到情感模式

2015-11-03 16:10杨霖
艺海 2015年8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

杨霖

[摘要]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制播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启动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作为世纪之交出现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它瞄准社会焦点和人性的焦虑,展示社会思想文化主潮的律动,但用何种审美立场与何种价值观念审视社会焦点和人性焦虑,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则先后经历了从商业模式向情感模式的艰难转型,前者侧重开启人的生理需要,满足观众的娱乐与实用需求,后者侧重开掘人的情感需求,滋养观众的心灵。这一转型,再次证明人是真人秀节目的核心,情感是真人秀节目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 人 商业模式 情感模式

一、做人是制作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关键

1998年,湖南经视推出情感真人秀节目《真情》,2000年6月,广东卫视制播户外挑战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开启了国内真人秀节目模式。随后各大卫视竞相模仿,制播真人秀节目。十几年来,野外生存真人秀、室内真人秀、表演选秀、职场真人秀、整容真人秀、装修真人秀、教育真人秀、娱乐真人秀、公益真人秀、婚恋真人秀、法制真人秀、旅游真人秀等节目轮番上演,各领风骚,合力打造,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跃升为中国电视节目制播的主流,并将中国电视节目发展推至泛真人秀的时代。

随着真人秀节目成为电视新宠,不少有识之士也看到了潜藏的危机,意识到模仿与克隆域外模式,缺乏原创性,是制约真人秀节目可持续性发展的致命瓶颈。普遍的共识是技术也许可以全球共享,但电视节目的真实源,如情感趣味、人性深度、道德标准以及价值尺度等,却无法全球同质。为了破解电视真人秀节目同质化这一瓶颈制约,十几年来,电视业界与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真人秀节目的原创性表达问题,探索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建构的途径与方式。

诚如研究者所指出,“‘真人秀有三个关键词:‘真是特色,体现这个节目形态必须是非虚构的、纪实的;‘人是核心,意味着节目必须有人格和人性的凸现;‘秀是手段,节目必须设置虚构的规则来完成。”换句话说,做真人秀节目最重要的就是做人,用人的真实魅力去感染观众,斩获高收视。

回望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走过的十几年历程,不难发现,它的原创性表达与本土化建构的首要关键,也在于人的寻找与发现。而寻找与发现人的过程,既是一个理解真实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真实生命的过程。真实生活与真实生命合二为一,使真人秀节目演变为一座社会生活的仿真试验场,它将捕捉到社会焦虑与人性焦渴,通过一定的电视情境与规则,予以集中呈现,并在与观众的情感互动中,释放社会焦虑,缓解人性焦渴,抚慰心灵伤痛,洞见灵性之光。

曾经有研究者以节目类型为标准,对2000年至今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过程做了线性梳理,认为可分两个阶段:2000-2004年为真人秀节目的兴起阶段,主要节目是野外生存类节目;2005年至今是真人秀节目的发展阶段,除了野外生存类节目外,还出现了选秀、婚恋、公益、整容、法制、旅游等种类多样的真人秀节目。从真人秀节目类型变化切入考察,不仅可以直观感受到电视业界实践模式与电视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同时也能窥见电视真人秀节目对人的寻找与发现过程。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生并成长在世纪之交,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经济、生活、思想、文化、道德、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转型,人类的各个层次的需求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等,就呈现出相互依赖和交错重叠的复杂状态,这不仅给真人秀节目捕捉与表达人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以2006年《变形计》的播出为界,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对人性的捕捉与表达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2006年以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侧重开掘人的生理需要,满足观众的感官娱乐与实用需求;2006年后的真人秀节目一方面延续了2006年以前的真人秀节目的思路,另一面也在致力开掘人的情感需要,抚慰大众情感焦虑,滋养大众饥渴心灵,引发大众情感共鸣。双管齐下,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对人的呈现与表达完成了从生存的人向生命的人的过渡。

二、开掘人的生理需要,满足观众娱乐与实用需求

2006年《变形计》以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大多致力打造商业模式,撬动商业价值。无论是广东卫视的《生存大挑战》、贵州卫视的《峡谷生存营》、湖南经视的《真情》、《完美假期》、《绝对男人》、《明星学院》,还是央视的《金苹果》、浙江卫视的《夺宝奇兵》、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在人的需求的开掘以及人性的发现上,就偏重使用外向视角,开发迎合市场所需的题材与内容,比如煽情故事、比赛竞争、金钱刺激、益智娱乐、隐私暴露等,并通过这些内容介入观众的感官与心理,使观众在情感互动、隐私窥探、惊险刺激、益智娱乐中获得感官愉悦与心理满足。

其中《生存大挑战》、《峡谷生存营》、《完美假期》、《金苹果》等真人秀节目,属“另类生存”或“户外体验”类的真人秀节目,它们在发现人的需求与开掘人性上有其共同特点。

广东卫视的《生存大挑战》受香港亚视与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以及美国CBS《幸存者》节目的启发,将节目主题定位为“挑战生存极限,显我生命风采”。节目挑选一定数量的演员,分成生存队与挑战队,在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如“穿越中国陆路边境”、“重走长征路”、“巾帼闯天关”、“大漠西行”、“新疆神秘大地”、“北极圈生存极限大挑战”等路线里,进行挑战,通过自然淘汰和社会淘汰,获胜者将获得巨额奖励。

贵州卫视的《峡谷生存营》挑选12名现代“鲁滨孙”式的挑战者,并分成两个部落,在一条与世隔绝的贵州南江大峡谷里,进行为期24天的野外生存大决战,获胜者将获得十万元的奖励。

湖南经视的《完美假期》是借鉴法国真人秀节目《阁楼故事》打造出来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它的口号是“挖掘自我精神承受的极限,塑造人类智慧想象的天堂”。节目挑选12名选手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双层别墅里,度过为期70天的集体生活。在这70天的与世隔绝的集体生活里,制作单位只负责给选手提供日常生活用品,但该怎么度过这段全封闭的日子,则完全靠选手们自我选择来实现。节目每周两次做实时纪录性播出,以内部淘汰和观众投票方式淘汰一名选手,坚持到最后的一名优胜者将获得五十万元的房产。节目的本意是借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活试验场,去发掘人类挑战自我精神极限的勇气,却无意间成了人生丑剧的集体大秀场,选手在游戏里的打情骂俏、拉帮结派与勾心斗角,挑战了人性道德的底线,节目因此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

央视的《金苹果》节目挑选大学生做嘉宾,组成红、蓝两个团队的对抗模式,在预设好的井冈山、白洋淀、焦庄户、微山湖等地,寻找宝物“金苹果”,获胜者将获得比赛唯一的大奖。节目意在一个恶劣环境里,展示当代大学生竞争生存的勇气和智慧。

上述这些野外生存类或户外挑战类的真人秀节目,虽然看起来各有各的宗旨、内容与规则,但在对人类需求的捕捉、展示与价值评判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这些节目扣准在竞争社会里人们挑战压力与极限的好胜心理,扣准人们渴望突破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追求冒险刺激体验的文化心理,大打“竞争”牌和“刺激”牌,所彰显的人格基本上是竞争型的人格意识,如竞争意识、成就需求、紧迫感、急躁心、对手意识,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此等等,所传达的价值观基本上是生存主义、功利主义与娱乐主义思想,所信奉的哲学是竞争论的生命哲学,即认为生命以其竞争优势得以存在,生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一个竞争过程。

在2006年以前的真人秀节目里,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电视选秀节目。从2003年起,湖南经视、湖南卫视敏锐觉察到选秀节目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并开始借鉴海外选秀节目模式,先后策划了《绝对男人》、《明星学院》、《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这些选秀节目主动迎合转型期社会复杂多样的文化心理诉求,如对财富、功名、成就、感官快乐等欲望的饥渴与焦虑,对自我和自由的渴望与呼吁。但吊诡的是,这两类欲望被电视业界做了一种合理的包装,比如《超级女声》就一方面秉持“喜欢就报名”的个性思想与“想唱就唱”的自由精神,另一方面又倡导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观念,并且把这种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与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包裹在个性主义与自由精神的神圣光环里,赋予其合法席位,让其大行其道。这或多或少说明那时的电视业界,对社会转型期各种纷至沓来的思想观念,与良莠不齐的价值取向,还缺乏省思的自觉。

三、发掘人的情感需求,滋养观众心灵

2006年前后,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如《智勇大冲关》、《勇往直前》、《勇者总动员》、《谁与争锋》、《奔跑吧兄弟》等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创智赢家》、《非你莫属》、《天生我才》、《职来职往》等职场类真人秀节目;《化蝶》等整容类真人秀节目;《交换空间》等装修类真人秀节目;《成龙计划》、《变形计》等教育类真人秀节目;《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娱乐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民星大行动》、《梦想合唱团》等公益类真人秀节目;《我是当事人》等法制类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婚娴保卫战》、《爱情连连看》、《我们约会吧》等婚恋类真人秀节目;《周末去哪儿》、《花儿与少年》等旅游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带着爸妈去旅游》等亲子类真人秀节目。

在真实源的选择上,2006年后的真人秀节目明显比2006年以前的真人秀节目要丰富多彩,涉及的题材有竞技、求职、美容、娱乐选秀、婚恋、交友、装修、旅游、公益、教育、亲情等。这些题材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沿用了2006年以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题材,即开掘人的生理需要,满足观众娱乐或实用需要的题材,如竞技、求职、装修、旅游、婚恋、交友、娱乐选秀等题材;一类是滋养生命的情感题材,如公益、教育、亲情等题材。事实上,这两类题材的差别有时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很多时候在节目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电视人既想满足大众的娱乐或实用诉求,也想滋养大众的心灵与情感。总之,开掘人的情感需求,是这一阶段的许多真人秀节目所致力追求的目标。电视人致力捕捉充满情感性的社会焦点问题,寻找有情感的真人,有情感的真故事,提炼有情感的真思想和真趣味。在那些获得较高赞誉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如《变形计》、《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带着爸妈去旅行》等节目中,这种情感的叙事逻辑,贯穿在节目的始终。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教育体制滞后,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农民工进城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的急剧变动,青少年的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出现了网络成瘾、代际冲突、学业困境、早恋、性早熟、自杀、叛逆、拜物、信仰缺失等重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妨碍了青少年生命的健康成长。《变形计》通过设置参与节目的青少年双方,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生活等规则,将参与节目的两位互换少年在陌生环境下的真实样貌,全方位地暴露在观众面前,如第一季的《网变》就全面展示了网瘾少年真实的生命情状;第二季的《城市痛点》反映了留守儿童之伤痛。如此等等,观众从中看到的是转型期青少年生命成长的种种欢欣与隐痛。当然,《变形计》的意义不仅仅是暴露隐私,撕开伤口给人看,节目中互换角色的设计蕴含着电视人对生命的痛切感,他们试图通过互换规则,打破青少年孤独和封闭的状态,改变他们内外隔绝、上下不通的生命淤塞状态。最后,经过一段时间(早期是七天,后期增加到一个月甚至更长)的生活换位磨练,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的心灵在打开,心智在感通,生命在容纳。与《超级女声》专注欲望相比,《变形计》将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源稳稳地落在了人的具体的生命层次上。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2010年开播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节目通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帮助男女嘉宾速配成功。除了这个实用功效外,《非诚勿扰》最大的看点是,能从中感知社会文化转型期新一代青年男女的婚恋文化心理。在节目初期,节目组为了提高收视率,频频制造生猛的话题,使用劲爆话语,吸引观众收看,比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我的手只给男朋友握,其他人要20万”等等,这些火爆话语确实能吸引观众一时眼球,但无法吸引观众长期关注。鉴于此,等节目步上轨道后,节目组就开始加大对嘉宾情感故事的挖掘,并就有关婚恋观念展开深入细致的对话。24个女嘉宾,4-5个男嘉宾,不同背景,不同职业,不同个性,不同故事,再加上2位情感顾问,1位节目主持人的机智调拨,节目现场的婚恋观念的碰撞便如电光火石,异彩纷呈。正如观众所言,“看相亲就是看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趣味不同价值取向的观众,都可通过观察择偶来感受现代化转型期丰富多彩的婚恋社会文化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非诚勿扰》既是一个相亲现场,也是一个原生态的社会文化心理试验场。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10月推出的父子亲情互动节目,它将视角瞄准明星亲子关系,通过记录5位明星爸爸和他们的子女共同经历户外生活的诸多考验,折射出中国家庭父子与家庭关系的真实面貌。节目播出后,获得巨大成功,收视跃居各大卫视周五黄金时间收视前列,并已形成品牌效应。研究者通过各个不同角度的分析总结出节目获得成功的原因,比如,“明星选择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超萌宝贝造就收视奇迹”,“明星草根化,草根明星化”。又如“《爸爸去哪儿》成功地引发了全社会对父性教育这一话题的关注”。再如“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经历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而物质的急剧膨胀和物欲的无限扩张所带来的是人们内心的空洞和人们之间的冷漠。华夏民族历来重视以家庭概念孕育温暖的亲情,孩子们在节目当中表现出来的人类的童真和善良,爸爸们在节目当中表现出的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以及父子(女)之间的浓浓亲情,让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们得到了精神慰藉。”分析这些结论不难发现,《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其实都集中指向了一点,那就是节目组牢牢地抓住了世纪初人们对父爱缺失、亲情寡淡、家庭关系紧张的惶恐与焦虑心理,巧妙打出一张情感牌,借鉴引爆全社会的情感共鸣与热议,唤醒人们内心对家的渴望,对亲情的向往。

《带着爸妈去旅行》是江西卫视2014年12月出品的一档大型明星亲情孝道真人秀节目。它针对转型期年轻人孝道践履缺失所引发的社会心理焦虑设计节目,通过几个明星家庭子女带着父母到海外旅行,订立子女守则等一系列规则,打破代际隔阂,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弘扬孝道,传承美德。这表明节目组直接将视角瞄准处在转型期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并直接插入社会伦理生活的隐秘层次与人物的伦理情感世界去建构真人秀节目的情感模式。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人是真人秀节目的核心,情感是真人秀节目的本质属性。表现有情感的人,抚慰观众的心灵,滋养观众的情感,是真人秀节目制作的终极目标。为什么情感在真人秀节目中显得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因为“这个世界是由情感决定的。推动事情发生的动因是激情,而非理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情感是决定性,它是终极的关联,认同感就出现在这里,读者由此变成了人物的化身,从而感觉到了人物的感觉。”换句话说,情感决定了世界的本质,情感是征服观众,使观众产生认同感的最有力的砝码,也是电视产生巨大商业价值的根本所在。美国自由作家、创意写作领军人物雪莉·艾利斯深谙商业文化产品的创作之道,她的写作体验是——“情感体验不仅是叙事的精髓,也是好莱坞的卖点。好莱坞做的就是情感的搬运工的生意。制片公司做的是人类情感的买卖,他们搬运的是情感体验,这些体验被精心包装在影视作品中,每年交易额达到百亿美元之多。”鉴于情感的重要性,我们认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者,不但要有一双洞悉人心的火眼金睛,还要有丰沛细腻的人文情怀;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发展,也应从商业模式的开发转向情感模式的建构。因为,在电视制播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真人秀节目“秀”的技术早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电视导演能否真正投入情感制作,人物角色能否真正投入情感表现与表达,电视观众能否真正投入情感观看,电视理论研究者能否真正投入情感潜心研究社会与人性的焦虑。小说理论家杰里·克里弗曾经说过,“直通人物内心的种种活动和人物隐秘的生活,这是作家一辈子的修行。”这句话不但适用小说创作,对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
有线电视商业模式创新优化研究
商业模式从0到N
三生 深度解析商业模式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我国银行未来商业模式的选择研究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