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气”需谋政策创新

2015-11-06 05:37冯洁陈越
浙江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印染管网天然气

本刊记者/冯洁 陈越

“煤改气”需谋政策创新

本刊记者/冯洁 陈越

穹顶之下,治霾已成为人人自危的头等大事。随着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作用于每一个个体身上,人们对于低碳发展的认知正不断提升。要实现低碳发展,仅靠“治”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理”,惟有理顺浙江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关系,从真正意义上减少碳排放,才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征途上,“煤改气”已成为地方政府治霾的一大利器。然而,事实却是未能尽遂人愿。尽管推行多年,“煤改气”至今依然难以全面推开,市场主体在“煤改气”的道路上更是被动退缩。如何打开局面,使之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发挥实质性作用?政策创新是关键。

“煤改气”知难行易

在这个全民低碳的时代,“煤改气”的社会共识并不缺乏。然而,在“煤改气”的道路上为何仍难跨越重重阻力?究其原因还是“煤改气”尚未成为市场主体的趋同选择。

绍兴市作为印染行业大市,“煤改气”的需求相比其他市县更为迫切。在绍兴,仅市区和绍兴县就分布着约300家印染企业,其用煤量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用煤总量的30%。相比其他高能耗企业,印染企业锅炉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实施脱硫脱硝改造,其污染物排放量占比达50%,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迫在眉睫。近年来,当地政府已将“煤改气”作为其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治理的施政重点。

一个炎热的午后,我们走进了位于绍兴滨海工业区内的浙江华港染织集团有限公司,这也是绍兴市第一批践行“煤改气”的企业之一。与印象中印染企业不同,厂区范围内已看不到浓烟滚滚的烟囱,取而代之的是几台名为“安易迅”的大型液化天然气设备。

总经理张德标坦言,“‘煤改气’是我们早就想做的一件事。但是考虑到设备改造的高额成本,再加上当前印染行业的竞争压力也不小,因此一直都没有付诸实施。”直到2012年下半年,绍兴市全面启动印染行业“煤改气”工作,政府推行的强制性“煤改气”政策令企业高层意识到,“煤改气”已是大势所趋。

“既然迟早都要改,晚改不如早改。正好2013年公司因为业务量扩大,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在绍兴滨海工业区新厂房的建设过程中,直接装上了安易迅液化天然气终端用户设备。”张德标告诉我们,相对于改造设备,新装设备在成本上要更低一些。

没有了污浊的空气,张德标呆在厂区的时间更多了。“过去别说是走进厂区,几十米开外便可以嗅到排放物浓烈的味道,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也相当恶劣。‘煤改气’以后,烟囱撤掉了,厂区的空气质量也得到改善。进入厂区走访的客户也更多了。”

“煤改气”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环境的改善,更是生产效能的提升。公司分管生产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烧煤的话一般热效率只有80%左右,而烧天然气热效率可达到98%以上。”

和华港集团一样,省内的许多印染、热电企业都有改掉“煤锅炉”的迫切愿望。“只要政府能在背后推一把手,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改革政策,对我们而言是非常乐意配合的,毕竟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企业共识亟待形成

“煤改气”所带来的环境改善自然是企业所乐见的。然而,却依然有大批企业在“煤改气”面前踌躇不前,表面看来似乎是高成本的设备整改费用让企业下不了改革的狠心,但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各地“煤改气”政策的不同步。

张德标介绍,“以印染行业为例,目前印染企业之间的价格战相当激烈,企业对于成本控制也非常严格。我们在成本上稍有提高,就有可能失掉竞争优势。所以,‘敌’不动,我们也很难动起来。目前各地‘煤改气’政策有的严格,有的宽松,这样的结果就是,政策严格地区的企业很可能‘一改就死’。”作为绍兴市第一批“煤改气”的企业,张德标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都能同步地“改”起来,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涉及整改的企业而言,政策推动依然是“煤改气”得以全面推开的一项重要前提。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先后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气污染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大力度推进煤燃(重油)锅(窑)炉淘汰改造工作的通知》,推进以天然气应用为代表的能源使用方式的转变。宁波、绍兴、杭州等地也都纷纷推行“煤改气”政策。

和华港集团一样,不少企业在“不得不改”的政策驱动下已经开始尝到“煤改气”的“甜头”,但仍有不少企业为了要在价格战中钻政策的空子,政策来了改一改,政策松了又改回来。

“煤改气”作为一项须长期着力的治霾战略,当务之急是要在政策、法规层面统筹施策,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拥有改革意愿的企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才能令更多的企业投身至“煤改气”的行列。

“非管输”成有益补充

毋庸置疑,以气代煤有利于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尤其对于浙江这样的工业大省,“煤改气”的战略意义更是重大。但是,近年来,也有不少专业人士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富煤、少气、缺油”国家,“煤改气”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考证。况且,目前天然气的管网式分布模式直接导致在天然气管网没有发展到的地区,“煤改气”要全面推开依然困难。

作为省内第一家天然气发电企业,2010年,绿源天然气电力有限公司就曾因管网未铺设到导致供气不足,一度影响正常发电。“正是吃了这样的亏,我们才意识到,管网输送天然气依然是比较局限的方式。首先,由于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难度日益加大,管道的建设周期越来越长,覆盖范围无法迅速扩大;其次,在远离城市中心区的地域,随着用户的密集度不断下降,管道建设成本不断提高,管道对单一用户的供气成本也随之提升,管道的经济性不断下降。再者,浙江省多个县市受自然地形等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实行管网覆盖。”公司副董事长高焱道出了研发非管输液化天然气分布式供应体系——【安易迅】体系的初衷。“开发一种非管输的送气模式,将是对管网输送天然气的有效补充。”

“【安易迅】体系是一种液化天然气(LNG)分布式供应体系。它可以将分散的、无法接入城市燃气管网的天然气中小型工业、民用(非居民)用户,如中小型工厂、宾馆、餐厅、医院以及学校等企事业单位,通过虚拟管网实现可靠的天然气配送。”公司总经理蒋宁解释,“如果说管网天然气是自来水,那我们就是桶装水。从供气方式来看,管网天然气是以管道的形式送气,而我们的【安易迅】体系则是通过非管输的分布式体系供气;从供气品质来看,液化天然气的热值远远高于管道天然气。”

紧跟政府政策,令绿源天然气凭借【安易迅】体系打开一片市场蓝海。高焱介绍,【安易迅】体系自2012年投放市场以来,便在宁波、绍兴等“煤改气”先行地区铺开市场,成为管网天然气的有效补充。目前,公司已在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嘉兴、温州和金华以及上海、江苏和福建等地设立了业务机构,拥有大中小用户近300家,年售气量超过1亿方,相当于减少年用煤量21万吨。

【记者手记】在走访浙江“煤改气”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对于“煤改气”本身的态度是支持的,多数企业对于“煤改气”带来的环境改善和效能提升都有清楚的认识。尽管如此,这些企业的“煤改气”意愿并不强。在他们看来,若是先“改”,必然导致成本大幅提升,这或许会直接造成他们在残酷的价格战中落败。

如何一举两得?一方面,在“煤改气”的推进过程中,必须兼顾政策的同步、公平性;另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再考虑是否适宜大范围推广“煤改气”。如此,才能真正“改”出企业真实意愿,“改”出优质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印染管网天然气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印染书香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