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须着力“特”与“色”

2015-11-06 05:37秦诗立
浙江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镇培育特色

秦诗立

特色小镇建设须着力“特”与“色”

秦诗立

日前,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省发改委公布了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但特色小镇为什么会热,创新之处到底何在?特色小镇与专业小镇(传统产业集聚区)有什么区别,其特与色到底何在?新时期特色小镇建设如何有效开展,其着力点到底何在?这些问题还需有着深入思考,以保障特色小镇建设事半功倍。

图/金川

特色小镇的创新之处

近年来,浙江为推进产业升级和新载体建设,相继开展了整合提升开发区(工业园区)、设立省级产业集聚区、培育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创新举措。同时,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开展了都市区建设、省级中心镇培育、小城市培育试点。

在已有各种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小城市培育试点、省级中心镇等镇载体情况下,新时期浙江为什么还要建设特色小镇,并成为各方关注热点?

就其原因,在于特色小镇其在基本内涵、建设理念、发展思路上需有着以下创新之处,而可更适合经济转型升级与城市化深入推进协同互促的内在需要。

基本内涵的创新。特色小镇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镇,包括制造业小镇、商贸小镇、旅游小镇、人居小镇,也不是一级行政单元,它更多是依托于大中城市而存在的一个相对独立空间,以便于新兴产业或经典产业汇集,及相关人才、创新、创业等要素汇聚。同时,特色小镇既不是传统意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它更强调的是产、城(镇)、人的融合发展、可持续承载与包容。

建设理念的创新。特色小镇可以是现有产业平台或其中一部分的改造升级,也可以是对现有村落的有机更新,而不一定需要新占空间来新建,以实现对建设资源利用的节约、集约;十分注重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基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友好,而尽量不改变区域水系、山体等的原生态,不破坏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或自然地貌特征;不追求可开发空间的大、可建设进程的快,而追求开发的精致、紧凑、生态、可持续。

发展思路的创新。特色小镇既需十分注重高端要素资源的大量汇聚、高效配置、充分利用,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开展,结合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创新与税费优惠等政策扶持,以加快集聚人气、培育商气、形成生气;也需十分注重与所依托大中城市的功能优势对接,结合快速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建设健全,结合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的大力支持与共建共享,以保障特色小镇发展是大中城市的有机组成,亦是保障其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基本路径。

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特色小镇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经典产业升级发展的新载体,需在注重上述创新的同时,着力吸取上世纪80年代兴起,曾繁盛一时如今多陷入萧条的专业小镇(传统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教训,而更加注重并形成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特色小镇的“特”,即特别之处,应主要包括:一为产业“特”。特色小镇需培育发展的主要为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而不宜像产业园区或专业小镇那样追求产业集群的完整性或产业链的延伸性。二为人群“特”。特色小镇的从业人员以高智力者、高技能者这为主,多有着高学历、高收入,或有着独特思想、才华,而不似专业小镇的创业者与从业者的草根性很强。三为位置“特”。特色小镇主要位于中心城市内部(有相对独立空间)或周边合适的区域(镇、村均可),不像专业小镇多分布在远离中心城市的乡镇。四为功能“特”。特色小镇主要功能为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所需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公共重大装备、实施室、图书馆,以及为从业人员提供的舒适、惬意的休闲和人居环境,其他功能,如交通、商业、商务等,多依赖周边大城市,不像专业小镇那样多依靠自身来满足,层次也多较低。

特色小镇的“色”,即魅力所在,应主要包括:一为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小镇选址多为风景秀丽之地,以助于增强对相关企业和镇民的吸引力,可让镇民舒心的创业、休憩或居住,而现专业小镇、工业园区的宜居环境多较差。二为文化底蕴丰厚。特色小镇需十分注重文化建设,以助于增强对企业与镇民的文化认同感或心灵归属感,也将积累、形成新的文化特质或亮色,而现专业小镇、产业园区多仅偏重经济效益的追求。三是管理自治水平高。特色小镇的日常管理与服务事务应由镇民选举的自治性组织负责,镇政府或管委会则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和外围环境配套,而现专业小镇、产业园区、中心镇的管理基本为政府主导型,居民特别是外来创业者、从业者参与镇区管理的机制与渠道多不健全。四是身份认同度高。特色小镇有着区别于所依托大城市的标示性风格、流行等,企业和镇民多因此而自豪和珍惜,而现专业小镇、产业园区基本仅为企业管理者、创业者的赚钱处、暂居地。

特色小镇建设的着力点

对浙江来说,新时期将是信息经济时代融合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经济增长点、新经济形态培育为重点任务的时期。结合特色小镇应有的“特”与“色”,新时期其建设需突出抓好抓实以下五大着力点。

着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色彩显现。特色小镇不仅需在选址上靠近中心城市或有着快速便捷交通,以便于创业创新要素集聚;还需在平台打造、文化培育、社区建设等方面,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从业者等小镇主人们充分参与。例如,对小镇孵化器、居住小区、休闲空间等的规划设计,可让小镇主人全程参与,提出更具亲和力、舒适度的设想、建议。同时,小镇要在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上走在前列,以让创业更自由、创新更自信。

着力互联网思维与+行动计划落实。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新平台,特色小镇不仅需在规划建设上突出互联网思维,即需有机集聚各方智慧,能通过大数据应用等方法来科学确定小镇最优规划方案,并实现智能化、动态化调整;还需把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及其带来的系列新兴产业门类与业态培育、新商业或制造业运营模式创新、新经济“蓝海”开辟等,作为特色小镇发展重中之重。对应,特色小镇不仅需是“智慧小镇”,也需是信息经济、都市经济培育壮大主阵地。

着力牵头企业或商会协会主导地位彰显。在政府和牵头企业、商会协会充分协商,科学选址、明确框架基础上,政府应尽量谦虚些,以充分发挥前者的专业化知识与经验、市场资源整合手段与能力,来科学、前瞻地谋划特色小镇建设方案。至于小镇可望投资的规模与时序、可望形成的产业形态与产值规模等,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应允许有相当弹性。类似,入驻小镇项目选择标准,亦可由专业的项目遴选委员会来主导。

着力生态环境建设与宜居环境营造。充分考虑到特色小镇所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基本为智慧密集型,且从业者多为高收入群体,故小镇主人们通常对工作、生活、生态、休闲等环境要求较高。从美国、韩国等国家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来看,富有特色和品质的宜居环境营造是重要前提。但是否要把特色小镇作为景区来建设和考核,可能还需慎重,毕竟其本质不是景区、公园,且多有一定私密性、安全性。

着力社区自治与自我服务魅力增强。区别于大中城市,也区别于产业小镇,其行政、社会、社区等管理基本由政府来主导,特色小镇若要增强对人才,特别是国际化程度高、领军性突出的高端人才吸引力,还需突出社区自治与自我服务建设。前者有助于增强小镇从业者的主人翁意识与感知体验,通过社区治理活动的充分参与、社区文化的共同培育;后者有助于增强从业者对小镇的感情认同与归属,通过社区公益服务的互助提供、社区朋友圈交流的扩大与熟悉。国际经验也表明,社区自治水平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特色小镇发展能否成功及其可望达到的成功水平。

总之,特色小镇不是单纯的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升级版,也不是简单的中心镇等城市化载体打造升级版,它需有着并能坚持基本内涵、理念、路径上的大胆创新,需积极培育并形成自己的“特”与“色”,同时需结合新时期、新环境抓好“五大着力点”建设,以真正能为浙江发展增添新路径、新色彩、新动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猜你喜欢
小镇培育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