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刚强,女子更烈性

2015-11-06 05:37朱国良
浙江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男儿夫君

朱国良

男儿有刚强,女子更烈性

朱国良

听说,听说而已:杭州孤山上将建情僧曼殊、清官林启、烈女惠兴的墓葬,作为他们的长眠之所。前两人时有所闻,惠兴者知之甚少。其实惠兴系满族女子,姓瓜乐佳氏,她于1904年创办的贞文女学堂即杭州第十一中学前身,当年她募款建造校舍,新舍落成,认捐者却拒付捐款,惠兴于是愤而投入西湖,以身殉学。

这是继另一位更崇高的烈女秋瑾而设的又一英魂墓葬之地。“一腔碧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之刚烈、惠兴之刚气,为湖山添佳话,使西湖增骄傲。江山需要名人扶,明媚的风光,有人文作为精魂,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精气神。

“男有刚强,女有烈性”这本是老话。以我看世事,似乎女子的脾性意气更为刚烈一些,也更富人格魅力一点。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这巾帼英雄花木兰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境况下,毅然抛下机杼,远赴边关,替父从军,保家卫国,其豪迈气概又何异于弃笔从戎的班超,其丈夫气节比穆桂英还多几分悲壮。

刚烈的女子让人景仰。古代的贞节碑坊是一种所谓榜样的昭示。史载典型甚多,市井泼皮如牛二、纨绔子弟如王老虎这等人调戏妇女,手抚其臂的,女子中竟有屠手自断的壮举。“抱柱而死”的事例讲的是,一位女子践约而来于桥头,而情郎却迟迟没有露面,此时山洪暴发,这位红颜竟是抱柱而履信用,真是让人掬泪。

刚烈中更有深明大义的,在范晔的《后汉书·烈女传》中就有一位乐羊子妻,当她的丈夫外出求学,久行思怀跑回家中,她二话没说拿起剪刀跑到机杼边说:我织的物品从一丝丝到一寸寸积累起来,方成丈匹,现在我剪断它,那么以前的工夫都白费了。郎君求学中途而废与我剪断布匹没什么两样。乐羊子闻言十分惭愧,复还终业去了。乐羊子之妻确实是一个令丈夫汗颜的贤妻:夫君出门求学,她恪守妇道,勤于机织,其苦堪叹。当夫君思家归来之际,她并没有卿卿我我,倾诉相思之苦,感叹耕作之劳,反而规劝夫君志存高远,以成就学业为重。她仅仅是个连姓名也没有留下的小女子,按现在的话说,可能也没什么文化,却是胸襟宽广,深明大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文化”。

看先秦故事,总觉得那时候的中国人活得很是豪壮刚烈,特别像一个大写的人,便疑心东方文化曾有一种春秋精神,春秋人格。

这人格的特点之一是:自尊,知耻,忘我,利他。在行为取向上则表现为:轻生死,重然诺。士为知己者死,为亲爱者死,为朋友死,为集团死,为国家死,甚至仅仅是因为一句话而死,死得洒洒脱脱、轻轻巧巧、毫不犹豫、毫不遗憾。其实,又岂止社会的中“士”者如斯呢,世风所渐,连妇女也个个深明大主视死如归!

伍子胥亡命之前放心不下妻子,对其说:我想逃奔他国,借兵以报父兄之仇,你可怎么办呢?妻子生气地申斥道:大丈夫含父兄之怨,如割肺肝,何暇为妇人计耶?子可速行,勿以亲为念!遂入户自缢。伍逃到河边,一浣纱女看他像个落难英雄,便不顾涉嫌赠他以饭食,他却嘱咐人家不要泄露其行踪。结果一回头,那女子已抱石投水了。

如果说前面讲的尚是一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之所为,那么有学养、有知识的女子之烈,则更婉约、更艺术一些,岳母为岳飞刺下“精忠报国”,那是其刚气烈性在后代的延续。孟母毅然择邻,也是其望子成龙的有理性的选择。史载花蕊夫人以亡君之妇身份接受宋主赵匡胤的诘问,一首“君在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四万万人齐降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诗骂,其刚其烈,让七尺须眉无不汗颜。

在中国历史上,这类刚强女子甚多,大有“却怪史书收不尽”的意思。这些女子的所作所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一种楷模,是一面镜子,似在告诫世人,特别是男人:千万不可沉湎世风妩媚中,缺了雄风,少了侠气,没了胆识,雌了男儿。

猜你喜欢
男儿夫君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军中铁男儿
相思树
没有画眉乐,偏是斗嘴欢
男儿勇担当
帝君争宠记
《帝君求子记》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