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县绿色富农融合发展树立样板生态园区 打造“升级版”现代农业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生态农业先行模式探索

2015-11-06 09:17中国农资吴江贾然然
中国农资 2015年29期
关键词:蒲江蒲江县升级版

□《中国农资》记者 吴江 贾然然

生态立县绿色富农融合发展树立样板生态园区 打造“升级版”现代农业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生态农业先行模式探索

□《中国农资》记者 吴江 贾然然

四川省蒲江县位于成都市西南部,面积583平方公里,地势以丘陵为主,人口2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73%,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四川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51.3%。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茶叶和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4年农业增加值达1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39元,实现了“三个70%”,即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农业休闲旅游业贡献了70%的GDP,解决了70%的劳动就业,贡献了70%的农民纯收入。

7月23-24日,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农业部以及全国20个省(区、市)农业领域的负责人组成代表团齐聚蓉城,前往蒲江县参观考察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蒲江”可谓是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优秀代表之一,为此,蒲江作为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参观考察的首站,全国近百余代表参观了成佳镇“蒲江雀舌”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为示范园内的现代化创新经营方式、智能生产管理点赞。打造升级版的现代农业,四川蒲江竟有什么大招吸引全国目光?

三产联动 打造生态农业先行样板

蒲江地势以丘陵为主,适宜连片集中的经济作物种植。蒲江县优质茶叶、柑橘、猕猴桃种植面积分别达20万亩、20万亩、10万亩。正是凭借代代传承的生态种植理念,使得蒲江生态农业示范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已逐渐形成产业。作为国家级有机农业示范县,有机生态四字深入人心。近年来,蒲江深入实施“打造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生态工业基地和宜居、宜游、宜业生态新城”的“三基地一新城”的发展战略,坚持优质茶叶、柑橘、猕猴桃“三业并举”,着力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提升”,实施农业、工业、旅游业“三产联动”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蒲江特色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茶叶作为蒲江县三大支柱产业之首,生态茶园的建设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当记者跟随考察团队来到“蒲江雀舌”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垄一垄的高低起伏的茶树,印象里窈窕娇美的采茶姑娘引得记者浮想联翩,多么赏心悦目画面!欣赏之余,茶园里的诱虫黄板和大数据检测系统引起众多考察者的注意。据蒲江县县长刘刚介绍,生态茶园示范基地采用“茶园托管经营”和“统防统治”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施肥,统一生物防控。“黄板防虫,可以避免打农药;喷雾系统,能够自动为茶园补水降温,让生产管理更加智能;土壤环境大数据监控使得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土壤pH、空气质量成为可能。

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蒲江县以其“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当之无愧成典范。据了解,成佳镇是蒲江县茶产业核心基地。“蒲江雀舌”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占地面积3015亩,采用创新茶园托管经营和统防统治管理模式,实施“5+1”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建立起全程质量追溯体系。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措施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建成联想佳沃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嘉博文土壤改良服务大数据平台。

“5+1”体系 创新耕地质量提升服务模式

在蒲江,连片集中的经济作物产区占据农业主导地位。然而经济作物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较高,前期的化肥、农药的投入远远大于粮食作物。大量的前期农资投入品的施用使得蒲江优质土壤正在逐渐萎缩消失,全县有机质含量大于3%的肥沃土壤面积逐渐减少,总体呈现有机质含量下降的趋势,优质土壤以及劣质土壤的面积都在逐渐减少,意味着两端土壤正在往中间靠拢。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耕地质量放在首位。

为此,蒲江县政府高度重视土壤质量,以土为本,政企合作,启动了 “5+1”全县耕地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政企合作,通过有效的技术平台,提供一揽子配套的解决方案,各自将资源优势发挥最大化。蒲江县副县长陈贵说:“这必将是一次服务模式上的创新,有效地将社会、政府、群众力量以及积极性调动起来。”

真正解决土壤健康问题,是优质农产品的生产的前提。如何找到一个支撑点,使得效益最大化是关键。蒲江县委书记刘兵说:“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蒲江县生态农业发展方向是对的。大部分农民认为有机肥首先应该能提高产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存在土壤质量与经济效益游离的观念。谁为生态农业买单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希望能够借助政府力量,培育一批以‘培育土壤’为核心的技术型企业,通过对土壤的改造,减少化学投入品过量投入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通过生态治理方式提高蒲江整体农民收入。”事实证明,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十多年的健康土壤培育经验,和有机废弃物高效腐殖化技术成果创新应用,开创了耕地质量提升5+1综合服务模式。实现‘耕地提升—品质品味—生态涵养’三位一体,服务生态有机农业建设。

嘉博文依托中关村高新技术,能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和土壤生态平衡快速建立起来,进而有助于生物防控体系的建设。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于家伊说,在耕地质量为中心的土壤升级体系中,生态农业定是个涵养型农业,涵养型农业首先应以土壤为中心,优质农产品来源于健康土壤。传统的数量、产量型的农业生产中关注耕地质量的服务体系寥寥无几,才使得我国土壤质量每况愈下,导致施肥效应和农业产投比下降。中关村高新技术体系依托科技创新在市场单打独斗,而蒲江的生态农业发展为中关村搭建有效平台,使得沃土工程、肥料企业、生物防控技术以及和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有机农业相互融合发展。

生态传承 将蒲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如果说耕地质量作为生态农业中的重要一环,那么代代传承的生态理念则是蒲江农业发展的指南针。如何形成一致性的生态种植理念?如何将产业做大做强?刘兵做出了全面的解答。“政府通过其职能作用不断给农户的树立生态农业信念,而农民应该做的事情是将政府以及企业创造的信息标准很好地吸收并执行。随着蒲江的种植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我们正面临着另一个危机——标准化种植。有了规模,但若品质达不到保障,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就能给我们的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标准化种植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奠基石。如果说保证基础是为了确保安全,那么保品质是品牌做大的基础。现阶段,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在于做大、做强。”

实际上,中关村生态农业服务理念之所以能够在蒲江落地,主要源于成都市政府的前瞻性生态农业眼光,而蒲江坚持制定二十年的有机事业发展规划,同时秉承“绿色立县,生态富农”的发展理念,给予嘉博文耕地质量提升5+1综合服务模式搭建了有力发展平台。于家伊说,当产品和技术在农业转型升级中,从过去追求产量过渡到重视质量,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巨大的市场,但是服务如何落地、科技和服务如何对接是当下生态农业发展值得探讨的核心问题。

茶叶是最具综合生态效益的典型产业。茶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具有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经济基础。近几年,我国总体茶叶产能过剩,茶叶高端市场销量萎缩,茶产业的效益情况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陈贵说,“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一直稳居高位,未来茶产业不仅要加快发展,而且要做大做强,成为蒲江倾力打造的特色优势产业‘名片’之一。”

据刘刚介绍,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着眼县域可持续发展,委托中国农科院编制《蒲江县有机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2)》,在全国率先提出整县打造有机农业,确立了建设与国际接轨有机农业基地的长远目标。刘刚激动地告诉记者,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2839元,城乡农民收入比为1.8:1,他坚信在具有蒲江特色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路上,离带领农户逐步走上致富路更近了一步。

蒲江作为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参观考察的首站,全国近百余代表参观了成佳镇“蒲江雀舌”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猜你喜欢
蒲江蒲江县升级版
蒲江县:深化“党建+”模式 提升医保服务质效
蒲江县提升服务效能 打造“暖心医保”
蒲江县:创新实施推进举措 就业创业实现新突破
蒲江县医保局稳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探讨
——以“蒲江雀舌”为例
早市名茶 蒲江雀舌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
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一拖将打造海外战略“升级版”
蒲江雀舌:树农产品“百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