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窦娥冤》男权视角下的窦娥

2015-11-08 01:50应行彬
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
关键词:窦娥冤关汉卿窦娥

应行彬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

论《窦娥冤》男权视角下的窦娥

应行彬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

从《窦娥冤》的主题思想、男权主义思想的本质分析《窦娥冤》的思想倾向及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揭示出窦娥这个角色的背后意义。

《窦娥冤》;思想倾向;男权主义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人们对该剧的社会意义和窦娥的角色进行各方面的分析评论。本文则尝试从关汉卿创作的特殊角度入手,解读作者想要表现的男权思想。自人类进入父权社会后,女性的地位一直从属于男性的社会角色,女性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歧视,而且在文人的笔下也莫不如此。

关汉卿塑造的窦娥这个角色,无论是外在或者内心,都符合社会主流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中国几千年里,男权思想在社会中影响深远,生活在旧封建男权世界中的窦娥在关汉卿的笔下生动地表现出了其设定的形象,缺乏女性独立意识,缺乏个性,是自觉从属于男性的“他者”。就算不幸发生在她们身上,也无力对抗。

首先,我们对过去关于《窦娥冤》的悲剧性作一阐述。王国维在《元剧之文章》中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1]

游国恩等在《中国文学史·三》中说:“《窦娥冤》在‘楔子’里就写窦娥在高利贷的残酷剥削下被卖给蔡婆作童养媳,这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接着……一步步把窦娥推向悲剧的结局,也一步步地突出了窦娥善良而坚强的性格,为我国的悲剧艺术提供了典型的范例。”[2]

笔者认为,《窦娥冤》主要是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在封建社会里几乎是禁忌之谈的行为——再嫁,可能遭受到残酷的现实。为了弄清楚关汉卿的男权思想,我们需要分析窦娥这个角色的定位。作为两性中弱势的一方,窦娥的思想中已经充斥了旧社会的男权思想,已经是男权社会牺牲者的代表形象,因此在对待蔡婆婆时采取了男人对待女人的态度。窦娥对待其婆婆行为的强烈反感,实际上表达了窦娥此时已经完全站到了男权的一方,代表了这种男权思想在社会地位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的社会自开国前一直充斥着男权文化。男人是社会的上位者,男性的思想就是社会的思想,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窦娥的命运一直都很坎坷,家境凄苦,3岁丧母,7岁丧父,但是她本身美貌,品性淑德。作者描写:“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面对命运的残酷,她说,“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今也波生招祸尤”。通过她的话可以看出窦娥自认为这是天定的,选择安于现状,继续守寡,该点也展现了男权社会的典型思想特征。“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辞须应口”。由此看出,窦娥是作者笔下的代表人物——“女子无才变是德”、“相夫教子”女性角色的传统定位。

窦娥一直恪守传统女性的观念,信奉男尊女卑,认为女性的贞洁非常重要。这个悲剧,尽管表现在窦娥身上引发的冲突,其实作者想表现的是蔡婆这个人物引发的冲突。如果不是蔡婆自己希望重新嫁娶,她实际上是和窦娥属于一个类型的社会女性。因为尽管当她面对生存的威胁时,选择一个男人是她唯一生存下去的选择。(毕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瘦弱高龄要面对张驴儿和其父,假设张父子是善良之辈,张驴儿对她也是很大的威胁)。但是在回去之后,如果蔡婆选择不嫁,她可与窦娥联手结成阵营。因为单单窦娥一个人就让张驴儿焦头烂额了,更不论蔡婆的加入,况且在旧中国,攸攸之口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周围还有那么多邻居。但在作者的笔下,蔡婆和窦娥婆媳仍旧无所行动,关汉卿在创作时想要表现出窦娥与蔡婆这两个角色所各自代表的男权与旧封建女性两方产生的冲突的主题。对此,窦娥也非常清楚。这就是作者花费一折来让窦娥痛骂对方的原因,并且关汉卿最终还是借窦娥表达了他想表达的“劝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傍州例”的内涵。关汉卿已通过男权地位与女性地位的强烈对比表现了自己对再嫁该行为的彻底不认同,体现了关汉卿想要表达男权思想的中心意思。

通过笔者的分析,关汉卿笔下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扭曲的社会里男性对女性进行思想、道德伦理上迫害的一种形式。“无论是文字的表现、或是阐述的不同方式都无法改变不受到男权思想的制约这一现实,女性只有经过男性的唤醒才能找到自己生命新的意义。”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卷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3]林启柱.关汉卿及其《窦娥冤》杂剧的再评价[J].渝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5).

[4]王庆芳.《窦娥冤》的审美价值[J].孝感学院学报,2001(4).

[5][美]贝尔·胡克斯.晓征,平林译.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6]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I06

A

1007-0125(2015)11-0260-01

猜你喜欢
窦娥冤关汉卿窦娥
关汉卿
窦娥冤
戏词救命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窦娥冤》中蔡婆婆形象分析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谁杀死了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