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2015-11-08 09:06陈付艳李桂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运动性失语症针刺

陈付艳,李桂平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失语症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1-3]。对失语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尽早重建患者的语言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4-12]。本研究运用针刺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并与针刺治疗进行对照,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不仅探讨了针刺配合NMES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而且引入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测验(CADL-T)量表评价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以期更全面反映针刺配合NMES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优势。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的脑卒中患者,共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3±6)岁;病程 15~30 d,平均(23.5±2.2)d。治疗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42~79岁,平均(61±7)岁;病程15~30 d,平均(22.3±3.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拟定[13]。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脑CT或MR诊断为脑梗死[14]。

1.2.2 运动性失语诊断标准

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诊断为运动性失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程在15~30 d,年龄40~80岁;③患者意识清楚,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记忆、智力障碍,能配合完成试验;④发音器官无明显受损。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纳入标准;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③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原发性疾病和内分泌、造血系统等疾病;④存在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⑤存在严重听力和视力障碍,存在抑郁症、精神病。符合上述任何一项者予以排除。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5],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脑代谢、脑循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

依据语言康复训练法[16],所有入组患者于每次针刺前均进行语音训练、听理解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命名训练、描述训练30 min,每日1次。

2.2 对照组

除基础治疗外予针刺治疗。

取金津、玉液、风池(双侧)、完骨(双侧)、翳风(双侧)、廉泉、旁廉泉(廉泉穴左右旁开各0.8寸)。患者张口,舌尖抵上颚,暴露舌系带,取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舌底静脉,使出血1~2 mL。风池、完骨、翳风穴采用长 75 mm针灸针,沿喉结方向震颤徐入 2.0~2.5寸,行小频率高幅度捻转补法1 min,喉头或舌根有酸胀感为度。嘱患者微仰头,取廉泉、旁廉泉穴,采用长75 mm针灸针向舌根方向直刺,进针2~2.5寸,施提插捻转泻法1 min,致喉头部有酸重感为度。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17]。

2.3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NMES治疗仪,频率 50 Hz,通断电比为1:1,波升/波降为2 s/1 s,脉冲宽度0.05~100 ms,取2组小电极片分别置于旁廉泉穴位上,电极输出强度以引起相对应肌群缓慢间断收缩为标准。治疗时间为每次2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测验(CADL-T)量表从购物、问路等22个日常生活常用项目评定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每个常用项目评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4分。总分为0~33分需要全面辅导;34~67分需要大部分辅助;68~92分在家庭内能独立;93~115分达实用水平;116~136分达独立水平[18]。

3.2 疗效标准

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作为记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测定,记录患者复述、命名、自发谈话、理解4项言语功能的得分,依据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作疗效评定。

痊愈:治疗后得分≥90%总分。

显效:治疗前得分>50%总分,治疗后进步>10%;或治疗前得分<50%总分,治疗后进步>20%。

有效:总分有进步,但未达痊愈或显效标准,且复述、命名、自发谈话、理解4项言语功能至少1项有1级以上进步。

无效:治疗后总分和各方面言语功能均无显著改变,或者有退步。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3.2 两组治疗前后CADL-T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 CADL-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并且治疗组治疗后 CADL-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ADL-T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ADL-T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63.12±10.23 79.34±13.461)治疗组 37 64.01±10.27 107.46±15.311)2)

4 讨论

中风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灵机堵塞而致舌强不语。本研究中,通过针刺头颈部腧穴使针感向舌周传导,不仅可使舌体得到气血濡养,改善舌体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舌的功能活动,从而使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得以恢复,而且可刺激与舌有联系的经络,起到疏通经络、开窍启语之功效。就经络而言,肾脉络舌本,脾脉络舌傍,足太阳脉贯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脉循喉咙、挟舌本。本研究中,施针方法多元化,或点刺,或透刺,或提插,或捻转,均可通过针刺相应穴位,使针感向舌体扩散,从而使与舌体联系的心、脾、肾经之经气疏通,有助于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或相应肌群,使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从而加强肌肉血液循环及营养供应,加快神经再生过程,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提高肌肉功能或治疗神经疾患的一种治疗技术[19-27]。NMES治疗疼痛刺激较小,节律性的酥麻感刺激,患者能较快地适应和接受,使整个治疗周期能顺利完成。

本研究表明,针刺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功能和实际生活中的交流能力。针刺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结合了针刺和NMES的双重优势,故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优于针刺治疗。

虽然我们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我国对言语障碍的系统性研究相对滞后,如缺少严谨的医学科研设计和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等;如针刺、语言康复训练、NMES介入的最佳时机,治疗强度的优化等,都值得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1]徐运瑜.廉泉穴合谷刺治疗中风失语症 3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5):287.

[2]张文通,马艳玲,田立军,等.回神颗粒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7):17-19.

[3]何俊良,陈国庆,王储蓄,等.针灸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372-373.

[4]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56.

[5]陈丽函,赵志红,陈树标,等.言语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4):228-229.

[6]朱莹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特别健康(下),2014,(10):374-375.

[7]吴蕃.脑卒中失语 58例患者的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体会[J].医学信息,2013,(5):285-286.

[8]蒲昭和.中风后失语早期训练是康复关键[J].老年人,2013,(2):52.

[9]杜雪琴.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338-339.

[10]赵英子,何丹.早期康复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恢复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6):688-689.

[11]杨芳.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128.

[12]黄双双.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早期语言康复治疗的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658-4659.

[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1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15]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42.

[16]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40-143.

[17]尹丽丽,李春梅,王海荣.针刺早期干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6):70-71.

[18]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516-518.

[19]燕铁斌.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其在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55-158.

[20]Chae J.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motor relearning in hemiparesis[J].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 2003,14(1 Suppl):S93-S109.

[21]刘晓琳,王金武,戴克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5):622-627.

[22]陆敏,孟玲,彭军,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2):135-138.

[23]晋丹丹,张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疗效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1-3.

[24]李琦,王金武,曾炳芳.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失神经肌肉萎缩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5):478-480.

[25]燕铁斌.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其在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55-158.

[26]王强.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2):949-951.

[27]丁晓伟,王淑萍,黄英,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临床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4):234-236.

猜你喜欢
运动性失语症针刺
失语症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五泉穴”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8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