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课堂中加强人性教育的一些思考

2015-11-08 00:14聂国海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责任感人性人格

聂国海

所谓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或人所具有的正常感情和理性。人性教育在高中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根据高中的学情和历史课程资源的特点,人性教育应重点涵盖如下四方面:

一、加强健全人格的教育

高中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程度,还处在人格养成的过程中。他们虽思维敏锐活跃,但过于偏激执着,容易陷于极端境地;他们渴望像成人般地融入社会,但却缺乏生活的阅历,容易陷入现实的迷茫中,容易受到表象的迷惑。且不说那无数鲜活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可资借鉴,单是体悟中国“儒家思想”或西方“人文精神”的精髓,也就足以塑造他们健全、高尚的人格了!

二、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高中生大多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容易造成生活目标的迷失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他们可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还承担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迷茫”的他们又怎么能接班、又拿什么来复兴呢?这还需要教师指点迷津。通过革命史和建设史的学习,启发他们要形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往开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当然也可以通过感悟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名言,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当前的高中应试教育仍是主流,学生普遍都是在被动学习,学得很累、很苦。怎么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呢?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学生若能明白这些道理,就会牢固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的快乐也将无处

不在!

四、加强直面逆境的教育

当前高中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磨砺,家中顺风顺水的成长历程容易导致娇惯、脆弱的心理和羸弱的抗压能力。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只要心中有理想,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向前进,哪怕前面是狂风暴雨抑或荆棘遍地,相信风雨之后总会见到彩虹的!

常言道:教书要先教人,所谓“人才”也是要先成“人”再成“才”的。这就启发我们历史课堂要摒弃以往枯燥、单纯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要遵循以人为本、回归人性教育的本旨,通过创设人性化的教学情境,让我们的课堂激昂青春的火花、充满人性的温情,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基石!

猜你喜欢
责任感人性人格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逼近人性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