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三步走:流畅 — 精致—独创

2015-11-09 17:25赵洪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范文习作游戏

赵洪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质量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习作教学却逐渐凸现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学生厌写、怕写的心理仍旧普遍存在。

在我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不同年段的学生,习作教学的要求不同。低年级,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写,没有过多规范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谓之“放低门槛”。中年级,注重学生用词造句的规范性,构段谋篇的合理性。高年级,教师在继续关注学生语言的流畅性、规范性的同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语言风格。教师鼓励并强化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诱导新颖独特的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表达。低—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依循松—紧—松的教学要求。

依据课标及学校习作教学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小学习作三步走:流畅—精致—独创。所谓流畅,指的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畅地写出一定数量的文字;所谓精致,指的是文章用词恰当、语句通顺、结构合理、主题鲜明;所谓独创,指的是文章在选材、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有新意或独创。习作的流畅、精致、独创是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以上这三步,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并在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低年级重在流畅,中年级重在精致,高年级重在独创。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形成了以下教学原则:低年级——训练流畅,保护独创,关注精致;中年级——注重精致,发展流畅,引导独创;高年级——突出独创,保护流畅,深化精致。

一、促进低年级学生习作流畅性的教学策略

1.尽早开始“阅读”

我们低年级开展韵文集中识字,以两个学期多一些的时间完成2000字的认读。在完成拼音教学的同时,我们就开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识字与阅读同步进行,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阅读开阔学生视野,获得丰富的说写素材。这是学生能流畅习作的源泉。

2.尽快开始“习作”

这里的“习作”,包括口头和书面。口头的,主要让学生复述故事,或自己了解的事情。每天5分钟的故事大王比赛,是学生最为期待的。复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故事的开头、结尾、起承转合等各种要素,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不再满足于口头的说,他们希望通过写,留下自己创作的印迹。我们从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指导学生“习作”,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先行,起榜样示范作用,然后逐步增加人数,最后全班参与。

促进学生习作的流畅,关键在于教师尽可能放手,学生尽可能大胆地写。不必拘泥于错别字的多少,句子的通顺与否,主题思想是否健康。只要是他想说想写的,就让他写下来。指导过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激励、激励,再激励。我们的关注点,在于每次习作的字数。尽管难免会有啰唆的话语,但低年级孩子纯真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是不会反复说与写那几句话的,反而在情节的设置上更加曲折。虽然每个情节的描写是那么简单,但有了这样曲曲折折、扣人心弦的设计,何愁以后写不好习作呢?事实证明,经过这样的训练,到二年级结束,学生一节课内平均能完成250字左右的文章。

3.选择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给学生说写的话题,要出在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和语言的积累上,难易要适度,要出在学生的兴奋点上,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的积累,激发表达的愿望。从记事起就看的动画片、睡前父母长辈讲的故事、与同伴玩的各种游戏、广泛阅读的各种书籍以及孩子对未来世界的憧憬,都是学生爱说、爱写的内容。特别是想象中发生的事情,更是得心应手。因为感兴趣,所以能说、愿写。

二、促进中年级学生习作精致性的教学策略

1.有序、有重点地全面观察

有序,指的是面对一个观察物时按一定顺序观察。就整个年段来说,指的是不要一会儿观察静物、一会儿观察动物、一会儿观察人物,而是要有一定次序,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有重点,指的是观察时要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全面,指的是力求观察完整,不要遗漏细节。全面观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观察物的性质特点,是前两者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年龄限制,学生虽然能够观察到许多的素材,却无法将这些材料有序、充分地表达出来。因为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无从下手,没有头绪,导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这时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进行分解,步步落实。例如,在开展“猫捉老鼠”这一活动习作教学时,我们有意识地把游戏设计成一个个清晰的环节:抢(抢桌上的纸条)—看(看纸条)—演(表演角色,迷惑大家)—猜(摸到“猫”者猜谁摸到了“老鼠”)—罚(猜错者或被猜中者接受小小的惩罚)。这样的分解有助于学生全面有序地观察游戏各部分同伴们的不同表现。首先,教师和几个学生示范游戏。这样的示范,不但是展示游戏的环节和玩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细致地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揣摩人物的心理,因为我们游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习作的精致度。这样当学生真正进行这个游戏时,学生就不会为游戏而游戏,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有序、全面地观察事物,对特别感兴趣的环节,自然也会倍加留意。有了这样的观察,学生习作的精致也就有了基石。

2.有目的、按计划地模仿

朱熹曾指出:“古人习作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现有语文教材,不仅为习作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优秀范文,而且教材本身所具有的体现习作教学训练的系列性,又为习作教学提供了依据和保证。因此,这里的模仿,首先指的是与教材紧密相连的“读写结合”。改写、缩写、扩写、续写、补写等,都是我们常用的有效形式。我们的模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仿结构

仿结构,就是模仿范文的结构或布局,主要有仿篇和仿片段。仿篇,亦称为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习作的方式。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我们安排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时间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适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仿片段,亦称点仿,这种方法就是从局部上模仿范文的方式。局部模仿,范文较多,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如学了《荷花》一文,可让学生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将所观察的花的不同姿态写具体;学了《课间十分钟》,可仿照课文第四节,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猜你喜欢
范文习作游戏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春色几许(简谱)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