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5-11-09 18:05熊丽乔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拼音识字汉字

熊丽乔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了该阶段的识字教学目标: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1~2年级认识常用字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并要让学生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与前提,字词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阅读与写作的水平。”所以我们应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教会他们识字的多种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主要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

(一)从教师角度窥探小学识字教学问题

1.教师一般只针对一篇课文中零散的彼此没有联系的单个的生字来进行教学,没有把握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割裂了生字词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与认知上由易到难的阶梯性,致使识字教学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也只能随课识字,单独识字,不能建立生字词之间的知识结构。

2.识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生字词的拼音、结构、笔画、笔顺以及字面意义,而忽视了汉字本身内在的造字理据,没有注重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学习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从而理解它的音、形、义,所以,教学内容缺乏文化性。

(二)从学生角度窥探小学识字教学问题

1.中国汉字本身笔画复杂、不表音,不符合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与年龄特点,再加上目前的生字教学单调枯燥,学生往往在识字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识字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2.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采用“记、读、背、写”四位一体的方式,缺乏情境学习,不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不能理解汉字的深层含义,学习效果很不显著。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的教学现状,笔者立足于广泛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会学生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1.借助拼音,促使学生自学识字

小学的一二年级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应主要针对拼音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有意识地进行专题训练。同时应根据拼音的发音不同,让学生组词造句,使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有趣,使识字的难度有所下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尽快地通过梯度练习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利用插图或直观教具识字

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具有丰富的识字内容。教师在教学象形字时可以运用图画识字法,即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画或它们古代的字形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比如可以借助插图或其他图画资料来启发学生认识“日、月、水、火、马、鱼”等字,这种识字方法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记忆字词的稳定性。

3.利用汉字规律,促进学生主动识字

汉字大多在音、形、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因为儿童认知水平较低,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比如形声字的教学,应遵循“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的规律。“宀、冖”这两个部首形状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追溯字源讲解,“宀”形状像房屋,所以构字大多跟房屋有关;“冖”形状像布巾向下覆盖东西的样子,是“帽”的初文,所以构字大多表示蒙、盖的意思。这种结合构字规律的识字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理解深刻,识记牢固,还能让他们举一反三,提高识字能力。

(二)增强识字的生活化,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语文是生活的工具。结合生活识字包括看标牌识字、看电视识字、读对联识字以及看书报识字等。这种识字方式体现了认字的现实性要求。生活识字不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可提示学生多注意路边的广告、记住假日的名称、给事物贴标签、认读超市物品等等,教学内容丰富,方式机动灵活。

(三)关注过程性评价,提高识字的元认知能力

当前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也会造成小学识字教学的低效。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识字学习过程进行反馈,改进自己的识字学习,监督自己的识字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能力。

在实际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极地挖掘识字教学的课程资源,并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学生可学习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掌握识字的要领,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猜你喜欢
拼音识字汉字
识字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