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推进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径研究

2015-11-11 05:14张春燕
北方经济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小康内蒙古建设

张春燕

新常态下推进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径研究

张春燕

一、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进程及特点

(一)总体进展情况

1.小康指数逐年提高,小康进程加快推进。2013年,内蒙古小康指数为79.69%,比上年提高2.88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31.64个百分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稳步提升。

2.五大方面显著提高,发展格局日趋协调。2000-2013年,从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领域看,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指数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见表1)。

五大领域的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内蒙古的人民生活方面指数相对较高,为84.05%,“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2.50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方面指数最低,为71.98%。

3.多数指标进展顺利,个别指标亟待加强。从35项监测指标看,2013年8项指标评价值已达到100%;7项指标评价值在90%-100%之间;4项指标评价值在80%-90%之间;6项指标评价值在70%-80%之间;4项指标评价值在60%-70%之间;6项指标评价值在60%以下。

(二)总体呈现的特点

1.经济发展水平跨上新台阶。据监测,2013年经济发展指数为82.92%,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

2.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据监测,2013年民主法治指数为83.56%,比上年提高6.50个百分点。

3.文化建设事业不断加强。据监测,2013年文化建设指数为74.44%,比上年提高2.77个百分点。

4.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据监测,2013年人民生活指数为84.05%,比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

5.资源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据监测,2013年资源环境指数为71.98%,比上年提高2.32个百分点。

(三)各盟市总体进展比对情况

截至2013年,达到80%以上的盟市有4个;达到70%以上的有7个;仅有1个盟市在70%以下。

表1 2000-2013年内蒙古小康指数及五大方面分指数 单位:%

二、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难点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

截至2013年,东部五盟市小康指数均低于80%,其中小康指数最高的通辽市,为78.02%,最低的兴安盟为68.47%;西部沿黄沿线经济带7个盟市,其中有4个盟市小康指数高于80%,且均高于全区小康指数。最高的鄂尔多斯市为89.59%,比全区小康指数高9.9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目前,内蒙古的产业结构提升缓慢,产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2013年,内蒙古三次产业结构为9.5:54.0:36.5,而同期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0∶43.9∶46.1,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一直以来所占比重较高,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13年,内蒙古R&D 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为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

(三)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缓慢,投入相对不足

2013年,内蒙古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9%,距离目标值5%的差距很大,评价值仅为31.8%。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投资主体渠道单一,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企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高端人才匮乏,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文化消费市场欠活跃,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民生和社会建设较为滞后

2013年,内蒙古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为16471元,评价值为67.03 %,离目标值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各盟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还较大。2013年,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评价值都已率先达到100%;而兴安盟评价值仅为37.97%。同时,内蒙古在民生和社会保障方面也面临着水平低、发展慢的问题。

(五)节能降耗形势严峻,生态环境保护尚需加强

随着内蒙古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也逐渐增加,空气、水资源、土地等污染日趋严重,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压力明显加大。2013年,内蒙古资源环境指数为73.40%,较2012年提高了3.73个百分点。其中,单位GDP能耗(2010年不变价)为1.27吨标准煤/万元,评价值为47.2%,离目标值还有很大的差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

三、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提高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以“五大基地”建设为牵引,以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重点园区建设为载体,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二是通过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三是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建设,繁荣民族文化

1.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让各族群众广泛享受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支持力度。加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培育一批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企业和示范基地。

2.推动民族文化繁荣。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扶持培育壮大文化骨干企业。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改造提升文艺演出、节庆活动、特色文化活动、民族音像业等传统产业。要充分发挥内蒙古现有的优势,整理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大的文化品牌产品。

(四)充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1.全面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充分保证就业。要努力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落实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为城乡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收入来源多样化、增收稳定化、分配公平化,务必使农牧民收入水平不徘徊,逐步缩小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切实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

4.社会保障要全民覆盖。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要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

(五)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亮丽内蒙古

1.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围绕重大项目,有重点地推动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的各项支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规模,科学搞好布局规划,坚持集中集约发展,把好市场准入关,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区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任务。

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是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建立奖惩机制。二是建立市场化机制。依靠市场机制用市场化办法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统计科研所)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小康内蒙古建设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小康之路
可爱的内蒙古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