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开行“应急贷款”品种运用到国际业务中的可能性分析

2015-11-11 05:14郭大勇
北方经济 2015年10期
关键词:商务部援助贷款

马 健 郭大勇 左 玮

将开行“应急贷款”品种运用到国际业务中的可能性分析

马 健 郭大勇 左 玮

开行海外业务“投棋布子”,全球网络初步形成之后,受商务部委托,海外工作组一直在配合完成政府协定业务的对账工作。在账务核对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我国对外援助的项目多为小型设备出口,数量不大,既不能成规模的带动相关设备出口,也不能形成明显的社会效应。开行在这项工作中仅仅是发挥了银行账务处理的基本职能,那些援建的项目与开行支持的项目完全没有交集,开行作为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鲜有用武之地。

近日,商务部提出未来要多渠道扩大与开行的合作,拟在项目规划、项目建设等方面,通过“规划+政府无偿援助资金+银行贷款”的混合融资模式参与境外国家的项目建设,这样不仅可以让政府有限的援助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且还可以协助中资银行、企业在开发项目时提升竞争力,共同扩展海外市场。前期,开行与商务部在中白工业园区等项目上进行了试水,获得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初步验证了这个合作方向的可行性。

商务部此举解决了以往政府援助与银行国际业务合作“两张皮”的问题,两家机构在海外扩大中国企业影响方面找到了结合点,可以通过某个项目建设形成合力,最终实现1+1>2的良好效果。随着开行与商务部在项目方面合作的不断加深,未来双方的合作可以不仅仅拘泥于某个特定的项目。格鲁吉亚水灾事件让我们看到未来开行与商务部可以利用政府协定、对外援助这个平台,探讨比照与国内地方政府的应急贷款模式,与有关国家提前确立应急贷款合作机制。具体构想如下:

一、开行国内应急贷款模式的基本原理

(一)应急贷款的适用范围

开行的应急贷款主要是用于与应对突发事件直接相关的事项。对于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贷款用途主要为购置救灾物资;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受灾人员发生的费用;修建因灾损毁的基础设施等。对于其他突发事件,贷款用途也可解决企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短期流动资金紧张。

应急贷款是在政府资金没有到位或受灾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之前打个时间差,短时间内实现资金到位,最大程度地满足当地应对灾害的需要。

(二)应急贷款的主要受众是中国各级政府及部分重点企业,属于信用贷款,是开发性金融理论中“信用可以当钱花”理念的真实体现。

(三)应急贷款的特点

1.与中长期及短期贷款相比,它第一个特点就是“机制先行,未雨绸缪”,先针对多种意外事件给某个主体做个预评审,明确主要的评审条件,然后搁置在旁边备用。其核心是建立机制,提前评审,主动作为,防患未然,是从单纯的灾后应急转变为预防性、主动性、应急性兼顾。

2.应急贷款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主要针对某些事件,而不是针对某个项目”。这些事件既包括自然灾害,又包括意外事故,其着眼点就是这些事件都是真正关系民生,对此类事件的救助可以真正做到救民众于水火,造福一方大众,其社会效果远远大于一个单一项目的惠及范围。

二、把应急贷款品种运用到国际业务中的可行性

(一)开行的应急贷款是一个成熟的信贷产品

无论是四川的地震还是南方的冻雨,无论是长江流域的水灾还是内蒙古地区的旱灾,开行的应急贷款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100%的本息回收率也说明依托政府信用的模式完全可以控制风险。所以说,应急贷款这一产品已经是非常成熟,完全具备将其复制到国际业务领域的可能性。

(二)将应急贷款运用到国际业务是开行新定位下的新作为

今年上半年,国家批复开行是一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政策逐步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银行,开发银行的国际业务兼具政策性与商业性两种属性。当国内同业在商业项目上与开行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时,利用开行特有的政策性属性,以应急贷款为突破口,积极配合国家对外援助政策,在国际救援领域发挥独有的作用,是开行新定位下的新作为。

(三)国力较弱的国家对国际援助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已经从人力、物资援助扩展到资金援助

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曾面临极端天气,或者地震、海啸之类的大的灾难,给所在国民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及财产损伤。每当这种意外事件发生之时,很多国力较弱的国家都希望能获得国际援助。在事件的初期,国际社会人员的援助,物资的援助可以解决受灾人员的吃住问题,发挥的是国际人道主义作用;待受灾事件进入到恢复重建的时候,诸多的灾后重建工作亟需资金支持。而我国可用于无偿援助的资金总量有限,远不能满足被救助国的需求。如果能以少量的国家无偿援助为支点,撬动开行优惠利率下的应急贷款,势必可以放大中国积极承担大国国际责任的良好社会效应。

(四)应急贷款是贯彻“正向规划”理念而做的一种顶层设计

无论是开行一直在倡导的“国际规划合作”,还是商务部与各国政府签订的“对外援助合作”,都是一种顶层设计,提前协商好双方拟合作的领域、项目、模式。各国政府对开行及商务部的这种“正向规划”理念已经有一定的接受基础。应急贷款不过是利用原来的规划平台,补充对应急事件的及时救助,明确一种新的业务产品。

(五)应急贷款相当于一种选择权

应急贷款利率较为优惠、期限较短,额度与某国的财政实力密切相关,总量总体可控,最为重要的是,应急贷款更像是给某个主体提供了一种未来申请贷款的选择权。综合前面几点,应急贷款不会对某国的财政形成明显的压力。

三、国际应急贷款业务模式的初步设计

(一)借船出海,充分利用好商务部与各国签订对外援助的合作平台

开行在推行国际规划合作过程中曾因主体地位不对等,而得不到对方国家的积极回应。而商务部与各国政府签署的对外援助协议主体是两国政府或政府部门,主体对等,话语权强,顶层设计时将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的内容从“人员援助+物资援助”扩展到“人员援助+物资援助+无偿资金援助+银行优惠的应急贷款”,可以极大地丰富我国政府对外援助的手段,增强对外援助能力。

(二)提前明确主体,及早完成相关审批

鉴于应急贷款主要用于应急事件发生时对受灾民众的救助,是在政府资金还没到位之前的一种资金补充机制,背靠的是某国的财政担保,因此这一贷款产品的承贷主体需由政府提前予以明确,在获得开行正式承诺后,负责完成该国法律要求的相关审批手续。比如向议会提出申请,提前授权该主体在设定额度内,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可以立即启动主权担保,以获得开发银行应急贷款,并且配套一定比例的商务部援外合作资金。

(三)由点到面、分步推进、突出重点、有序开展

将应急贷款应用到国际业务中,要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开展。为准确把握这一贷款产品实际的使用效果,正确评估它的经济账与政治账,建议由点到面,配合“一带一路”政策,分步骤推进。

首先,可以在上合银联体国家中开展。这些国家熟知开发性金融理念及合作模式,且国力偏弱,遇到突发灾害时比较依赖国际社会的救助。中国作为这个组织内的一个大国,有义务也有能力提供这种救助。

其次,可以选择“一带一路”64个国家中与中国外交关系友好,政治经济合作基础深厚的国家开展应急贷款业务;

再者,选择已经与开行签订国际规划合作协议的国家;

最后,扩大普及面,至少确保每个工作组都能针对辖内国别制定1-2个应急贷款预案。

可见,应急贷款作为开行一种成熟的贷款产品,完全具备复制到国际业务领域的可能性。这不仅是商务部做实与开行合作,以政府少量无偿援助资金,撬动银行优惠贷款,满足受灾国对资金原则的诉求,形成“四两拨千斤”的良好社会效果的需要,也是开行增强国际业务服务手段,不断提升海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同时,根据国务院今年上半年对开行的新定位,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应用应急贷款这一业务产品,可以全面反映开行的经营理念,展示开行在配合高访、拓展海外业务中,不仅可以支持资源类、能源类项目,而且还能通过应急贷款,积极参与所在国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恵及民生的工作,体现开行在新定位下的新责任、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

责任编辑:杨再梅

猜你喜欢
商务部援助贷款
爱心援助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还贷款
盈创回收入选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创新案例集
商务部再生资源新型回收模式案例即将陆续发布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