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2015-11-12 07:45
清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孟母腐败现象斗争

文_本刊记者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文_本刊记者

而今,不少人感慨,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战争”端掉了不少腐败分子,在很大程度上铲除了基层腐败的土壤。“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一些民众当年与基层腐败分子的“激战”已成为烟云,只有记忆深处还残留着一些与腐败分子作斗争的“弹洞”。然而,正是在那些自觉或不自觉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过程中,广大民众事实上也成为这场反腐败“战争”大局中的一分子,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才助推了这场反腐败战争能够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从上访者到法律志愿者

他举例说,在他的家乡,过去一度紧张的干群关系现在得到了极大缓和。

之所以将孟志伟作为本文的重点采访对象,是因为从他身上,能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广大民众对十八大以来反腐的态度和看法。孟志伟如今在长沙的一家企业单位工作,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民间法律援助者。近日,本刊记者再次与孟志伟坐到了一起,听他讲述那些发生在他及其家人身上的上访故事,以及后来他是如何从一名上访者转变为民间法律援助志愿者的过程。

孟志伟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应他的要求,记者略去了他家乡的具体地名。他说,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了多年,家乡的老村主任也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他不想再和谁过不去,“善良为本,厚德宽人。”他说,他的遭遇不过是来自基层的一些民众的遭遇缩影,重温当年的上访历程,不过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个阴影式的记忆。“当农村法律意识淡薄时,村民与基层干部的矛盾冲突就必不可少。”

20世纪90年代,孟志伟家乡要修一条马路,不可避免地要征收一些农田、菜地和宅基地。他父母打听了解到,征收款由有关部门拨款,他家被征占的菜园和橘园大约有2亩地,补偿金应在5万元左右。然而,公路开工后,他家拿到的补偿款却只有区区2万多元,这与其父母的期望标准相去甚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是不是你们村干部私吞截留了我们的钱?”孟母找到时任村主任张某质问。三言两语不和,双方推搡起来,孟母受了轻伤。

孟母咽不下这口气,开始找乡政府的干部理论,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她又去找县里有关部门上访。就这样,一上访就是三年多。期间,孟母与时任村主任张某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双方发生了多次冲突。因为上访,孟志伟家的农业生产也近乎荒废。在父母的带动和鼓动下,当时正在读高中的孟志伟也走上了上访路,多次跑到县里有关部门去申诉。“没钱,自家带的米糕吃得发霉了还舍不得丢,有时晚上只好借宿在县城熟人的杂屋里。”回忆起那段上访岁月,孟志伟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后来,孟志伟考上了大学,找了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自学,好回家与时任村主任张某理论。在孟志伟大学毕业后,张某不得不为他家额外补偿了1万多元。此后,张某卸任,孟母也到了成都大儿子家带孙子,双方的矛盾冲突就此告一段落。但是,这件事却给了孟志伟很大的刺激。

大学毕业后,孟志伟在长沙买房成家、结婚生子,也用自学来的法律知识为一些上门求助的民众提供帮助。十八大后,不少民众的维权意识大为增强,求诉法律者趋多,他说,如果就他本人的法律知识,是不够为面临各种维权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帮助的。为此,他与湖南闻胜律师事务所主任胡勇平、湖南省妇联妇女权益维护中心等律师和维权部门都有过合作,尽量将求助者的问题交给有关部门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这种事,看起来容易,但要坚持下来,则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

做点小生意不再想“傍官”

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不少民众纷纷表示,他们或对数年前自己所遇到的腐败行为或对身边环境中的腐败现象记忆犹新。

反腐败“战争”已经取得的成果不少,从宏大的画面拉近到一个个基层的镜头,我们不难发现,广大民众对十八大以来这场反腐败“战争”的感受尤为深刻。一些民众就耳闻目睹过基层腐败官员的非法勾当,有的甚至深受其害。一些民众甚至被不少根本称不上“官”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所困扰。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不少民众纷纷表示,他们或对数年前自己所遇到的腐败行为,或对身边环境中的腐败现象记忆犹新。

卢女士和丈夫张先生靠经营一家礼品生意店维持生计,他们做这种小生意已经十多年,“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我们尤其害怕与一些基层官员打交道。”张先生说,刚开始从事礼品生意时,他们听人说,有的权力部门和公职人员的钱好赚,有的个体户、商人往往会在公款消费中捞一杯羹。张先生信以为真,于是进了十多万元的高档礼品,经人介绍认识了某基层部门的“一把手”。

一天晚上,张先生和卢女士买了上千元的烟酒,敲开了那位“一把手”的家门,希望对方在逢年过节时以单位的名义公款采购他们的高档礼品。但是,那位“一把手”却并不领情,冷冰冰地将他们的礼物提到了门外,毫不客气地关上了门。吃了闭门羹,张先生和卢女士非常难堪,他们反而以为,那位“一把手”是位好官。然而,令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一段时间后,另一位做礼品生意的个体户刘某却告诉他们,那位“一把手”所在的单位以公款采购的名义在他手里拿了不少高档礼品。

经过比对发现,同样档次的同规格礼品,刘某的报价比张先生的还要高出许多。张先生最后推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怪现象,不排除刘某与那位“一把手”之间有着灰色利益勾兑。果然,不久后,那位“一把手”被人举报有经济问题。张先生说,从那以后,他和妻子加深了对个别基层官员的不良印象,“一提到官员我就唯恐避之不及。”张先生夸张地说。他告诉记者,他花了一年多时间,最后亏本零售掉了那批高档礼品,从此再也不涉足高档礼品行业,只做普通市民在节日、婚庆所需的低价礼品生意。

让张先生和卢女士感到高兴的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推进,他们明显感觉到了做小生意不再需要看公职人员的脸色了。张先生说,以前,有个别城管人员动不动就朝着他们吼叫,有的税务人员也总是板着一副脸让小商贩不舒服,甚至有个别基层公务人员以种种名义向小商贩索要烟和槟榔。他说,如今找上门来想得好处的各个部门的公职人员几乎没有了,原来有极个别变着法子向小商贩“揩油”的公职人员也不再来打扰了。他们做小生意现在心安理得,“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反腐吧。”张先生说。

反腐词汇成了市民口头禅

在高压反腐的大环境中,广大基层民众对反腐败斗争也变得关心起来。

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对象都能对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词汇脱口而出,“打老虎”“扑苍蝇”“零容忍”“反四风”“八项规定”等等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词语,对于十八大以来落入法网的腐败高官的名字,如令计划、周永康等人,他们也耳熟能详。这些现象传导了一个鲜明的信号:在高压反腐的大环境中,广大基层民众对反腐败斗争也变得关心起来,来自媒体的报道及街头巷尾的议论在不断丰富着他们对反腐败斗争的认知感。

从事销售工作的市民李女士说,原来她并不关心反腐败斗争这种对她而言“似乎很遥远”的事,以前甚至不知道中国还有纪委这一官方反腐机构。但是,近几年来,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电视新闻里,乃至手机资讯中,她感觉都主动或被动地接触了大量反腐败信息。在单位上班时,同事们议论得最多的是某某“老虎”又被打落马下了;回到家,从事新闻工作的丈夫也经常提起中央的反腐败措施。李女士说,在大量的反腐败信息熏染下,如今她也开始关心起反腐败的时事新闻来了。

问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上访现象的变化时,不少市民感慨地说,现在依法治国的推进还是有了初步效果,尤其是在中央高压反腐的整治下,基层“苍蝇”被拿下不少,过去一些基层干部的特权思想也渐渐消退。有市民举例说,在其家乡,过去一度紧张的干群关系现在得到了极大缓和,在村民眼中,村干部不再有“耀眼的光环”,遇到事情,村干部会主动与村民沟通协商。

不过,有的受访民众也表示,反腐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一些地方的基层腐败现象仍然很严重,让他们感到担忧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反腐败斗争的持续高压政策下,很多基层腐败现象变得更加隐秘化了。一位市民表示,他家乡的林业补助款等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款项,都必须经过乡、村两级基层干部之手。村民拿到手的款项,往往会少于中央或省里规定的标准。为此,有的村民也到村委会去查过账,但是,从账面上却看不出任何瑕疵,加之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最后村民们只好在牢骚和困惑中让事情不了了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怪相,不排除个别基层干部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做假账,故意混淆收支项目,这说明有的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更隐蔽化了。”前文提及的法律志愿者孟志伟说。而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唯有永不停止反腐败斗争的脚步,将围绕在群众身边的基层“苍蝇”一一拍落,并且科学制定好预防腐败行为再生的制度。

猜你喜欢
孟母腐败现象斗争
领导干部要勇于斗争
孟母断机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新孟母三
孟母断机子虚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孟母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