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比较

2015-11-13 01:04倪晨曦
中外医疗 2015年28期
关键词:鼻咽癌效果

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比较

倪晨曦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CT与MRI诊断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结果。结果鼻咽部检查结果中,CT与MRI的检出率分别为35.0%和72.5%;颅底部检查结果中,CT与MRI的检出率分别为22.5%和5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判断中,CT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诊断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均有诊断效果,MRI的检出率相对较高,CT可查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临床上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鼻咽癌;CT;MRI;局部侵犯;效果

[中图分类号]R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10(a)-0192-03

[作者简介]倪晨曦(1974-),男,福建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T vs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local invas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鄄ma (NPC).Methods 80 NP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March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and MRI.The detection rat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ex鄄aminations.Results In terms of nasopharyngeal site, the detection rate of CT and MRI was 35.0% and 72.5%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skull ba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CT and MRI was 22.5% and 57.5%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鄄cant(P<0.05).In diagnosis of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T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MRI,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T and MRI are both effect in the diagnosis of local invasion of NPC,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latter is higher while the former is better in determining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Therefore treatment plan should be made based on patients' detailed information.

收稿日期:(2015-07-06)

Effect of CT Versus MRI in Diagnosis of Local Invas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NI Chen-x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Un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1 China

[Key words]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T; MRI; Local invasion; Effects

鼻咽癌(NPC)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采用放射治疗为主,因此,准确判断出肿瘤侵犯情况即具体大小位置等就显得尤为重要[1],从而对病灶区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传统的载线检查或者造影技术无法对复杂的病灶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临床上常用CT或者MRI来对患者进行检查,以便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的肿瘤侵犯情况[2]。该院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CT与MRI的检查效果对比,探讨比较CT与MRI诊断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临床疗效。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范围在25~66之间,平均病程为(22.3±7.8)个月。

1.2排除标准

患有脑出血疾病、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外装有心脏起搏器

以及妊娠妇女,行MRI检查的诊断禁忌症患者。

1.3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结果。

1.3.1 CT检查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产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64排螺旋CT,患者呈仰卧体位,从头顶开始扫描,到锁骨头结束,扫描线平行于听眦线。CT平扫的层厚为5 mm,层距为5 mm,螺距为1 mm;增强扫描采用50 mL碘海醇,速率为3 mL/s,注射造影剂和扫描的时间间隔不超过45 s。

1.3.2 MRI检查采用GE3.0T磁共振扫描仪,以鞍上池为扫描上界,第二颈椎为扫描下界。加强扫描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设定层距为1 mm,厚度为5 mm,设定翻转角度为90°。应用SE、STIR、FSE、DWI序列,在SE序列上T1、T2矢状位加权成像,T2冠状位加权成像,部分进行轴位扫描,其中矩阵256×320,层厚5 mm,层间隔1 mm。

1.4诊断标准

1.4.1 CT诊断骨密质高于正常情况,出现高密度阴影呈斑片状,则诊断为受侵部位。

1.4.2 MRI诊断出现骨样低信号且不存在脂肪高信号,加强扫描后有强化迹象;骨纹和骨皮质出现破坏与缺失,表现稀疏,腔隙孔扩大;骨质增生硬化,颅底骨中黄骨髓处被肿瘤取代,从而改变了信号,则诊断为受侵部位。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检出率结果

在鼻咽部检查结果中,CT(平扫+增强)与MRI(平扫+增强)的检出率分别为35.0%和72.5%;颅底部检查结果中,CT 与MRI的检出率分别为22.5%和5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检出率均高于CT。详细见表1、表2所示。

表1 两种方法鼻咽部检出率对比[n(%)]

表2 两种方法颅底部检出率对比[n(%)]

2.2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结果

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结果中,CT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8、0.929、0.980,MRI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6、0.891、0.925,CT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4,P=0.001<0.05)。

3 讨论

鼻咽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头颈部为高发部位。临床表现为头痛、鼻塞、复视、涕中带血、听力下降、耳闷堵感,对患者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鼻咽癌会发生浸润性生长,会侵犯其他组织,尤其是颅底部,因涉及较多的结构病灶处往往复杂化。在鼻咽癌的治疗中,缺血性半暗带组织具有治疗和恢复的可能,因此对缺血性半暗带组织进行有效辨认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在放射治疗中,鼻咽癌的中度敏感性使放射疗法成为治疗首选之法。但由于传统的仅通过载线的检查或者造影技术无法对鼻咽癌复杂的病灶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临床上常用CT或者MRI来对患者进行检查[3],以便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的肿瘤侵犯情况。

CT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较高的组织密度分辨能力,组织影像不会出现重叠现象,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鼻咽部软组织的侵犯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医生可以通过平片确定肿瘤的具体方位、管腔情况等,也可以充分显示出鼻咽腔外的被侵犯部位,例如鼻腔、口腔、上颌窦、眼眶、颈动脉鞘区、颏下窝、筛窦、颅内海绵窦以及颈部和咽后的淋巴结是否发生了转移。但是对于轻微的病变CT检查并不具备明显的诊断结果[4]。此外,CT检查因不能辨别肿瘤和积液而不能检测副鼻窦处,可能出现误诊情况。MRI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可通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来显示病灶处情况[5],例如头颅各层次、脑髓液管道、脑沟、脑回、灰质、白质、血管、脑室等。同时,MRI检查结果有着清楚的肿瘤界限,有利于放射治疗的照射范围的准确定位,大大提高了鼻咽癌的诊出率。现医学阶段普遍认为,MRI是检查鼻咽癌的最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同时,MRI检查结果可以表现腔隙孔等微小之处的侵犯部位,对脑损伤程度评价也有积极的意义[6-7]。

该研究所选取的80例鼻咽癌患者,两种方法也有较明显的差别。在鼻咽部检查结果中,CT与MRI的检出率分别为35.0%

综上所述,CT与MRI诊断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均有诊断效果,MRI的检出率相对较高,CT可查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临床上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鹏.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外医疗,2012(4):56-57.

[2]陈萍.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9): 1249-1251.

[3]肖建阳.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2):100-101.

[4]刘春光.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110.

[5]梁爱红.临床鼻咽癌患者诊断中CT与MRI技术应用的效果分析[J].影像技术,2014(4):36-37

[6]黄昌学,张莉,张秀.鼻咽癌放疗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8):25-26.

[7]Zhang Y,Li W,Yan T,et 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1,29(3):387-390.

[8]魏丽,李显忠.用CT与MRI诊断鼻咽癌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 2014,12(19):66-67.

猜你喜欢
鼻咽癌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