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经济增速定调:6.5%以上

2015-11-13 08:53席志刚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1期
关键词:李扬十三五规划

席志刚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终于有了答案。

“今后五年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日在首尔出席韩国经济界欢迎午餐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揭开了中国经济“十三五”期间“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这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官方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最为明确的表述,此前均以“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说法替代。在中国公布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后,李克强说,“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要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分析认为,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经济增长目标留有余地的界定。

自2009年始,中国经济基本结束了长达30余年的高速增长时期,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

“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是新阶段的特征之一,但这与断崖式的下滑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新常态下,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显然这个速度与此前20年间4个规划所设定的目标有所不同,不再死守某一个数字。”

主流经济学家大多认为,硬性制定一个经济增长数字并非明智的做法。很多人建议“十三五”规划应该为经济增长制定一个目标区间,而非一个特定数字,从而为今后几年的经济工作和结构转型预留更多空间。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此前接受在《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曾表示,对于“十三五”的经济增速,增速数字不必定得过高,不必刻意追求某个速度。

“即便设立经济增长目标,更大程度上也主要是一个参考性的指标。建议将‘十三五规划的增长目标设定为7%左右,左右的范围在6.6%~7.4%之间。”胡鞍钢强调,“十三五”期间,增长目标将不再坚持一个点,应该制定“区间调控”机制。

根据以往几个五年规划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规律,增长目标一般是0.5%的整数倍,比如近四个五年规划的目标分别是8%、7%、7.5%和7%。变动的幅度也以0.5%为基准单位。但中共十八大以来,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依靠过去的经验已经不合时宜。

在胡鞍钢看来,设定动态区间,进退可据,即可保底,又可稳中求进。他说,从增长底线来看,即便是年均6.6%的增速,也能够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

“不要总说经济下行压力大,在新常态下,很多现象都在发生。”李扬说,当前,经济下行的趋势明显,问题确实存在,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高,改革也在推进。受访专家大多认为,中国经济还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同时,面对经济波动,中国政府宏观调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不少。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显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将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表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将在发展的速度、结构、方式等多方面发生变化,这意味着中国经济2.0版本已经开始实施。

此次五中全会公报,将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创新会成为改革之外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又一个引擎。

“互联网+”、“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或将催生中国的“新工业革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9月份发布的“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不断拉开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距离,创新能力已脱颖而出。特别是在“知识与技术的产出”指标上,中国排名第三,表现抢眼。

不过,在李扬看来,把“双创”仅仅界定为只是搞简单的服务业和网上销售,显然背离了决策层的意图。“决策层眼中的创新,是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智能改造升级。”

而在改革层面,李扬认为,必须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和配套,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同时纠正不合理的激励机制,让生产要素从高耗能、高污染、高杠杆的行业中逐步退出,更多地进入到绿色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猜你喜欢
李扬十三五规划
喜糖礼盒包装设计
墨菲定律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送信
抓什么别抓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