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味道
——读叶多多诗集《边地书》

2015-11-14 09:57张建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5年5期
关键词:雪山味道读书

◎张建梅

有一种味道

——读叶多多诗集《边地书》

◎张建梅

有一种味道,不是来自厨房,也不是来自酒香、花香,它,源自书香。书香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倡导读一本好书,无疑似炎炎夏日,携来的阵阵清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于每个人或处于不同角色的人而言,感觉并非雷同。十年寒窗的学子,读书的快乐,自然是从校园和那教室朗朗的读书声中传递出来的。于成年人而言,读书的快乐,来自选择,来自兴趣,来自需求,更来自高雅的品味。

夏季的酷暑与高温,简直都快让人脱水风干了。夜,似乎变得更加漫长,与其在床上被高温煎熬,何不如早早携起晨曦,走近自然,打开书卷细细品读夏的滋味儿,尽情享受晨风带来的清凉。打开彝族作家叶多多老师的散文集《边地书》,读着就让人不舍得放下,不是因为要上班,真想就那么舒舒服服地一口气把它读完。作品中的意境似乎让你和她一同走进云南的高山河谷,山村小寨,和她一起并肩走进自然,走进迷雾蒙蒙的森林,走近碧罗雪山的高山草甸,走近茂密的原始森林,走近村烟袅袅古朴自然的村庄、火塘。一个虽曾有过一段农村生活经历,但绝大部分时间却在省城昆明长大的小女子,如此眷恋大山、河谷、乡村、农人,品读她的作品,亦如品读她本人及自然道来的乡村故事,品读她的每一篇散文,亦如品赏捧于手心的一枚精致的饰品和那晶莹剔透的水晶,一切显得那么干净,那么自然,那么平静,反复让你看见她朴实、平静的心。

与叶多多老师,曾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一起学习,她温文尔雅,说话声音很轻,和她在一起,你会自然而然地压低嗓门,生怕打破她文静典雅的味道。一次去玉溪澄江采风活动的机会,竟然有了与她同室住和近距离接触交流的难得机会,两个人,两张床。晚上,我和她相隔不到一米的床头,面对面依着枕头,听她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们聊个不休,直到很晚才睡。和她在一起没有一点点的压力,牙根就没有嗅到她是云南著名作家、曾获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的味道,反而感觉,她像是与我久别重逢的姐姐。那时,她的散文集《边地书》还未出版,可我却有福气能提前聆听到她对文集的构思设想及散文中许许多多她亲身经历过的感人故事。一个女子,一个人独自到青海、西藏、澜沧江源头,几年时间里,她几乎走遍澜沧江、怒江流域的高山峡谷、江河湖泊、深谷沟壑和村庄田野间,足迹遍及云南的每一个角落,到牧民家,到大草原,她就是牧民,到田间地头,到少数民族村寨,她就是地地道道的村姑,她把自己完全融入云南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乡愁。细细品着多多老师的《边地书》时,我真不舍得草草把书读完,曾经一段时间,我把文集随身带在身边,它随我到省城昆明出差,到河南郑州培训,到西藏芒康旅行,到迪庆维西寻根。每当夜幕低垂,它,便成了我夜的陪伴,成了我走进陌生异乡的伴侣。因为,我感觉这是一部作者花了大量心血精心创作的精品,是一本我喜爱阅读的书籍,更是作者花几年时间,用心抒写的红土高原、大地母亲和美丽乡村。从参加工作至今,我已记不清曾多少回穿过那条伴着宽敞的东风路的狭长的巷道顺城街,也记不清曾多少回到省城昆明出过差,但我却可以从叶多多老师的散文集《边地书》中,找回老昆明的模样,找回我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找回我曾穿过顺城街、在小摊上吃锅贴的味道及路过清真寺的感觉。她文集中的《我从神的地方走来》,自然朴实地把对曾无数次走进怒江和翻越碧罗雪山所走的险峻山路、云雾笼罩的茫茫竹海、神奇迷人的高山湖泊和无法忘怀、深爱着的那些人,那些事娓娓道来,甚至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它们倾诉得如此淋漓尽致。说句真话,我天天住在碧罗雪山脚下,都已年近半百,可我还未翻越过碧罗雪山,只曾无数次听母亲讲一九五五年她和十几个从丽江、大理来的年轻女孩,一起集结到怒江工作时,也曾翻越碧罗雪山走进怒江,后来又曾无数次翻越碧罗雪山回大理老家的难忘经历。可我哪敢想,我面前秀美窈窕、文文静静的小女子多多老师,竟也有徒步翻越碧罗雪山的难忘经历,让我倍加对多多老师敬佩不已。

其实,一部文学作品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无从估计,但我却从心底油然而生想对着怒江大峡谷大声呼喊:多多老师,我爱你!同时,我还想郑重地说《边地书》它真正感染了我,打动了我,它把我的内心世界给彻底的颠覆了。这种力量,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但它存于心的震撼与感动,是作品所承载的厚重给予我内心世界所产生的巨大共鸣,凝成我心中对作品的那份永远割舍不下的情缘。

有时候,一个文艺作品给予人的感动,仿佛在漫无边际的茫茫大海上,找到一叶可以承载风帆的小舟,它载着你,驶向遥远的港湾。读书索取的除了感动,更是精神动力的源泉。虽然今天,读书并不时尚,也不流行,甚至有人会说,电子图书可以完全替代纸质阅读。但我并不那么认为,我相信,在美好的闲暇时光里,你手中捧着的散发淡淡墨香的书卷,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可替代的;在满大街受电脑、手机控制伤害的时代风靡过后,当那一双双盯累了视频的眼睛视力在急剧下降时,读一本纸质书的感觉,会重新变得时尚起来,潮流起来。不是吗,有着中国四大发明之两大发明并存的纸质文学,它,永远不会变孤单。因为,只有读书,才不会让你的明天变得只剩无知的陪伴。享受读书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周末,品读普米族作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鲁若迪基老师的诗集《没有比眼泪更干净的水》中的诗歌《选择》:天空太大了/我只选择头顶的一小片/河流太多了//我只选择故乡无名的那条/茫茫人海里/我只选择一个叫阿争五斤的男人/做我的父亲/一个叫车二拉姆的女人/做我的母亲/无论走到哪里/我只背靠一座/叫斯布炯的神山/我怀里/只揣着一个叫果流的村庄。再读他的诗歌《餐桌上的粮食》:这些番茄 面包/这些奶酪 热狗/这些黄油 咖啡/这些牛奶……/都是机器的产物/只要付了钱/你不用去思考什么/就可尽情享用/然而/小凉山上/我面对土豆/就无法回避土豆后面的/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耕牛/耕牛后面挥汗如雨的/农人……/无法轻松地把它吃下去。品读过他的诗歌,你的内心会读到一种震撼,你同时也会收到一种幸福,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更加感恩你脚下的这片热地,如此美妙的诗句,你若不读书,何以寻得?

读一本好书,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喝完身边摆着的那杯咖啡,会让你那没有回车键的时光变得更加饱满,你会在携着夏日清凉细细品读每一个精致的同时,学会珍惜每一个清晨,让日子变得更加回味浓烈。不是吗?著名作家路遥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感染亿万中国人、打动亿万读者的心,其实,那份感动源自作品的灵魂,这种灵魂虽不可以触手摸到,但可以用心慢慢品味,品味作品中哪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拾得哪金钱无法买到、来自作者对生活、对时代、对平凡人生真实写照和对哪份感人至深的纯洁爱情的抒发与颂扬。读书是美好的,选择一本你喜欢的书吧,它会让你的每一天变得更加充实,书香中国,一种品不完的味道。

(作者单位:怒江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责任编辑:程 健

猜你喜欢
雪山味道读书
中秋的味道
快乐的味道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夏天的味道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