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奇果出苍梧

2015-11-14 05:09
西江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梧州栽种岭南

黎 军

风情风物

千年奇果出苍梧

黎 军

七月流火,盛暑炎夏,梧州,这个古代岭南的荔枝王国,又是一年荔枝成熟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滋润肺腑的荔枝香。

荔枝如今是寻常水果,可是,在宋明以前的古代,荔枝却是难得一见,古代诗人这样叹息无福享受岭南珍果:“奇果标南土,偏教岭外生。”

我曾经以为,满天下都长着荔枝。后来,读了古代各种复杂情感咏叹荔枝的诗句,才惊觉自己生长在荔枝国度。啊!奇果原来出苍梧!

南果北移

荔枝虽为大自然恩赐,却并非天生尤物,它是由生活在今梧州地域的古苍梧先民在战国秦时,将山野荔枝繁育成为人工栽培品种,然后沿着西江流域辐射扩散到南方周边气候适合的省份栽种的。至今,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栽种中国荔枝,荔枝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

初时,苍梧荔枝繁育于岭南闭塞一隅,一直“坐在深闺无人识”。秦汉打开中原进入岭南的通道,荔枝才被外界所知,被誉为“南越珍奇”。秦末汉初,割据岭南近百年而号称南越国王的赵佗始通汉朝,首次以“岭南方物”进贡汉高祖刘邦的,就有苍梧荔枝和产自梧州戎城下小河口的嘉鱼。到汉武帝刘彻时,竟念念不忘苍梧荔枝,索性在帝都长安上林苑专辟“扶荔宫”,直接移植苍梧荔枝去栽种。由于南果不宜北土,种下来即被冻死。汉武帝并不甘心,连年下令移植百株,委派官吏坐守管护。偶然得一株存活,刘彻十分珍惜,但后来还是枯死了,刘彻竟将十几个管护“扶荔宫”的官吏也杀了。尽管皇帝的无知酿造了历史的悲剧,但在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昔日的“扶荔宫”遗址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荔枝不能存活,但在当时,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对移植天下名树集于皇家园林的尝试大加赞颂,他以生花妙笔写下《上林赋》:“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 “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大赞皇家上林苑的壮观瑰丽,把远在岭南苍梧移植的荔枝凸显于赋中。

于是,苍梧荔枝成为享誉天下的岭南名果,不断被汉晋间北方进入岭南的中原人士向外推介。如:西晋安徽谯国(今宿县)人嵇含著《南方草木状》;晋初人薛莹著《荆扬已南异物志》;三国时张勃著《吴录》,他们都将岭南特有的荔枝物产称为“珍奇”。张勃在《吴录》中说:“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此后,唐代刘恂著地理杂记《岭表录异》,更为详细记载:“ 梧州对岸火山……上有荔枝,四月先熟,以其地热,故为火山也。”直截了当地推介苍梧荔枝。

迸贡荔枝

汉晋时期,荔枝种植还十分稀少,只在苍梧郡方圆局部地区栽种,故这种南方特产令人艳羡,渴望品尝。汉武帝刘彻引种失败后,只好下旨每岁进贡荔枝。自此,在两汉前后长达230年间,苍梧郡及周边已发展种植荔枝的郡县,每年源源不断地向朝廷进贡荔枝或龙眼。期间,先后利用过湘漓水道和萌渚岭道、骑田岭道三条荔枝进贡路线。因为湘漓水道绕行太远太慢,继而特劈了萌渚岭道和骑田岭道为“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水陆兼程日夜传送的荔枝贡道。

为了保证鲜荔枝送抵京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以“蜜蜡封蒂”、“竹筒罐装”、“木桶储存”、“井水保鲜”、“树木带果砍伐”等运输保鲜法。由此,苍梧荔枝几乎被砍伐殆尽,百姓叹息苦于作贡奴,“奔腾死亡,不绝于道,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

东汉永元年间,汉和帝刘肇终于接受贡道过境的湖南临武长唐羌上书劝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于是这位皇帝才下旨罢贡。但是,三国魏文帝时依然复贡。到了唐朝,据说因杨贵妃好荔枝,才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进贡被推到了历史的最高潮。不过,在杨贵妃嗜好荔枝的唐朝,荔枝已经沿着西江流域流播到各地栽种,进贡地已经转移到福建、四川和广东产区,而广西苍梧到汉魏间已结束进贡。

流播世界

苍梧作为荔枝的发祥地和孕育荔枝物产的母土,其中梧州的“火山荔”就是一个标志性品种,以至后来被移植到全国各地。

以“火山”荔枝品种为线索,便可以追寻古代苍梧荔枝品种流播到全国各地的轨迹。

清代广东鹤山人吴应逵《岭南荔枝谱》: “丁香有大小之分,与小华山、绿罗衣、交几环三种皆绝美,是皆火山之属。”《番禺县志》载:“夏时荔火流丹,全洞皆赤,有火山、田岩、桂味数种,而桂味犹胜。”说明了梧州“火山荔”品种向广东、福建一带流播,而且由火山母种“善变”出多个名品。

宋朝学者蔡襄《荔枝谱》记载当地种植的“火山荔”品种时,说 :“火山,本出广南,四月熟,味甘酸,而肉薄,闽中近亦有之,山在梧州。”可见梧州“火山荔”品种在作者著书时,才流传到福建去种植的情况。

古代荔枝种植需要十二年才结果,地域流传发展十分缓慢。即使到了唐、宋时,荔枝果品依然为人们难得品尝,尤其北方人难得一见的珍贵尤物。唐朝开元时,在朝廷做宰相的广东曲江人张九龄曾写《荔枝赋》,说到他在朝廷中书省与同僚谈及荔枝,而“诸公莫之知,固未之信。”因此,他特写此文介绍南海荔枝。大约过了100年左右,白居易在四川任忠州刺史,于元和十五年写《荔枝图序》,介绍四川巴峡荔枝,并且叫画工画出图来配以这篇荔枝说明文,让人们认识荔枝,普及荔枝知识。而且,白居易作为州官,亲自推广种植荔枝,还动员在万州任上的官员也推广种植。这足可见证荔枝地域流播的缓慢状态。

荔枝流播海外栽种的时间更晚,美国于1903年才由传教士蒲鲁士从福建莆田引种移植,种植成功。1906年,应美国农业部要求,蒲鲁士又运回89株莆田“陈紫”荔枝树苗,分种在美国夏威夷、波多黎各、古巴、哥斯达黎加、巴西等地。其中有48株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移植成功,几年后就开花结果,美国从此便有了中国荔枝。为了纪念引种人,美国人称其为“蒲氏荔枝”。

如今,世界上气候适宜的国家,几乎都已栽种了中国荔枝。物以稀为贵,多而则贱,今人能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再视荔枝为“南方珍异”了。但人们还记得“一骑红尘妃子笑”,皇帝宠爱的杨贵妃因渴望荔枝而忘形失态;晚唐朝廷工部尚书薛能,一生游宦众多地方,却几乎过了半生才见到并首次品尝荔枝。

荔枝文化

荔枝衍生了任何果品都难以媲美的深厚、独特的文化现象,杜甫、白居易、杜牧、薛涛、戴叔伦、陆游、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为之写下大量题咏荔枝的诗词文赋。到了唐末五代,梧州近邻的平南人梁嵩,竟以一首《赋荔枝诗》科举时高中状元:

露湿胭脂拂眼明,

红袍千裹画难成。

佳人胜尽盘中味,

天意偏教岭外生。

橘柚远惭登贡籍,

盐梅应合共和羹。

金门若有栽培地,

须占人间第一名。

荔枝衍生为一种荔枝文化,明清以前曾兴起荔枝品尝会、荔枝唱和社、荔枝节宴歌乐会等社团活动。苍梧先民繁育了世上最鲜美的荔枝珍果,为梧州古老地域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昔日的“火山荔枝”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远去了,火山只留下一抹记忆的遗迹:宋绍圣年间,大文豪苏轼经过梧州,适逢火山荔枝挂红,禁不住放舟摘食,后人因而称火山为苏山,山下的一丛村落叫苏屋。苏屋前面的江畔,明朝时还有“东坡泊舟处”遗址。明人桑悦留下诗篇:“郡南数里有苏山,坡老当年暂往还。此地山名应属我,漫亭曾寄一春闲。”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梧州栽种岭南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归来还看自家山
——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
不同栽种密度对香港四照花生长的影响
中共梧州城工委
有 时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日军侵占和败退梧州时间考